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就是赢家
——天才少女谷爱凌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永城市第三高级中学:卞德才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是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就是赢家。谷爱凌固然有滑雪的天赋,但也离不开她的重复和用心。
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是光荣的;但台下日复一日的训练,是枯燥的。有时候,一个滑雪动作可能要重复无数遍,才能成功一次。但无论训练多累,重复的动作有多么无聊,谷爱凌从不叫苦,也不抱怨,反而更加用心去做。
每学会一个动作后,谷爱凌就开始成千上万次的重复、重复、再重复。有记者问:“这么多年,你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谷爱凌非常淡定:“也没什么,我只是把看似枯燥无味的重复,当成一种全新的挑战。”真正厉害的人,眼里没有困难,只有挑战,而且是用心地迎接挑战!
先有“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然后有进行千万次的重复的不懈坚持,才会有出众于千万人的人生。抱着这样的信念,她“打卡”了全球各种高难度的雪场。
还有,在冬奥村中的一次采访中谷爱凌表示:“我每天都记日记,思考自己一天的表现。”每天写日记,反省自己与外界的连接情况,这是高手的一贯做法:复盘。这也是一种重复,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就是赢家。

这让我想起当年柏拉图甩手的故事:
有一天,大家围在一起,问苏格拉底如何才能像他那样伟大博学,成为一个广受尊敬和赞誉的人。苏格拉底听后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
苏格拉底示范一遍后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还有有什么不能做到的呢?
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他的学生:“每天甩手300下,都有哪些同学坚持了?”有九成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
又一个月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学生时,有八成的学生举手。
一年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哪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只有一位学生举了手,这位学生便是柏拉图。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哲学并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同时,他也培养出了又一位伟大的哲人亚里士多德。
甩手很简单,但能把这简单的事情用心地坚持下来,很多人都做不到了,这其实也是天才和平凡的区别。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很多人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本来,能把一件事做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而重复做一千次、一万次,就更是难上加难。现代人的一个通病是,太浮躁,太过于急功近利。如果成功需要10000次重复,往往很多人在5000次,甚至于9999次之前,就已经放弃了。
于高中的学生而言也是,高中三年的课程两年就基本完成了,整个高三其实都在复习。再加上高考题目类型又是相对固定的,以语文为例,就是那22道题,所以学生每天练习的都是那22道题。
好巧,昨天给学生练习的一张语文试卷的作文是这样的:
琴人的第一境界是琴技,即古琴的基本演奏方法,《溪山琴况》谓之“弦与指合”阶段。琴人只有先踏踏实实地把古琴的演奏方法掌握到手,才能向第二境界进军,才有资格去谈论琴艺。琴艺是琴技的一种升华,《溪山琴况》谓之“指与音合”阶段。一个琴人只有在琴技上有了一定的积淀后,才有可能达到这个境界。进入此境界的钥匙,唯有一法:勤奋+天赋+读书。之后才能进入第三境界——琴道。琴道是古琴内在的精神,《溪山琴况》谓之“音与意合”。此时,琴人琴随意走,曲由心动矣。
想把琴练好,达到“音与意合”的“道”的境界,要“勤奋+天赋+读书”,排在首位的就是“勤奋”,“勤奋”两个字的背后其实就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先有量的积累,最终迎来质的飞跃!
“隔行如隔山,但隔山不隔理。”接照正常的情况,三年的时间学习22道题应该不成问题,不说都满分,打个八折,120分应该不成问题,但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的学生考不了120分,大多数只在100分左右徘徊,更有不少学生得打个六折,成绩只在90分左右。问题出在哪里?就在于他们不能够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把重复的事情用心做。
“语文不学也会”有意无意地成为了很多学生的“政治正确”!可惜了,需要10000次重复才能成功的事情,往往很多人败在了3000次、5000次或者9999次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