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十二)
杨浩然.偶然著
十二、战马蜂 其乐无穷
夏秋之交,骄阳似火,但早晚两头则清爽无比,是练武的好时候。经过了春夏的磨练和近日的温习后,马三已将五虎上将们的绝活练得炉火纯青了。
这天中午,他垒了一道地豁,刚准备休息时,刘六来了,迅即捡了一大堆小石子在树萌下帮他练起投掷暗器的绝活来了。在刘六指点下,马三瞄准、摔手,一丝不苟,没多会儿就练得有板有眼了。
恰在这时,武僧范青从崮西跑了过来,见马三如此认真,大喜,随将少林的七十二棍法传给了他:“哎呀三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要练武,不怕苦,只要你掌握了要领,再加以练习,将来肯定是位英雄好汉!”
马三挠了挠头皮,嘻笑道:“我怎么觉得练这套棍法用不了三年啊?”
“这你就不懂了。”范青道“少林棍的绝妙之处在于:扎步要如钉,动步快如风;棍下有力量,四两拔千斤;练棍要臂力,气要往下沉;一动要换气,二动要随身;气随棍而走,气随棍而出;箭步如登山,收气要平安。没个三年五载的苦练,根本成不了大器。”
“我怎么听说少林武僧一天才练俩小时啊?”马三问“干嘛每天把精力都用在提水、劈柴上啊?”
“提水、劈柴就是练功。”范青道“就说你吧,抡镢刨地、上树摘果、搬石垒坎都算练武。”说着,指了指坎边的一块巨石:“就说这块石头吧,足有三百之重,一般人是很难搬起的,可你就可轻而易举的将其搬走,这就叫功力。”
马三一想,觉得有理,果真下腰搬将起来。可刚搬起来呢,一群老牛蜂嗡地飞将起来,对着马三的头皮嘣嘣蜇了起来,疼得他哇呀一声将石头扔了出去。蜂大怒,随之将其团团围住,进行了猛烈攻击。马三亦大怒,屁股一蹶,一头撞向了蜂窝:“娘的,看谁斗过谁!”
治气不养家,没多会儿,马三就没气气了。
范青大惊,扛起马三就跑。刘六紧随其后,掏出一把银针迅即刺向了马三的各处要穴。
卖完狗肉的羊二刚走近果园,一听看山屋里忙作一团,便加快了脚步,一听马三被蜂蜇了,赶紧将刚买的火碱掏出来浸水为其擦洗。
不一会儿,马三醒了,头虽肿得像个筐头子,总算捡回了条命。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范青双手合十“从此往后,施主便百毒不侵了,缘分啊!”
“操,差着搭上命,还缘分呢。”马三的眼眯成了两道缝,有气无力的骂道“缘分你个头。”说着,头一歪,又晕过去,但还喘气。
恰在这时,一声枪响划破了长空,马三一轱辘爬了起来:“羊二,哪儿枪响?”
“好像是下河口,走,看看去。”羊二说着就往外走。众人一看情况紧急,也跟了出来。见马三执意要去,范青背起他跑将起来。
下河口打谷场上围满了人,一帮便衣已将徐能和马克龙五花大绑,为首的便衣正在给民团的弟兄训话:“韩主席有令,凡民间枪支一律到县政府烙印给照,不烙印者一律没收归公;有地二十亩者,准其备枪一支;五十亩者,备两支;二十亩以下者不准备枪;富裕大户备枪不得超过三十支,违者严惩。”
马三一听,就知道是清乡队的人了。韩复渠之所以成立清乡队,起初与剿匪有关。因为土匪藏匿隐密,极难发现和清剿。为了消除匪窝,他主张剿匪和清乡结合。因为他既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统领第三路军,又兼任鲁豫清乡督办。
清乡督办公署虽设在开封,但济南设有清乡总局,韩兼局长。总局以下设清乡办事处,主任由县长兼任,接受清乡督办署指挥与监督。土匪猖獗地区,特设清乡司令部。
再就是军队与民团、联庄会分工协作。一般情况下,县内之匪由县民团、民警、联庄会负责剿除;大股土匪以军队为主会同地方民团、公安和联庄会剿除。
为了防止民间被土匪抢劫、绑架,允许富户持枪自卫,但很多地主不会用枪,买枪只是壮胆而已。一旦被土匪侦知,有枪者反而成为了抢劫的目标,故颁布了“持枪法”,并专设了“侦探队”。
侦探队平时穿便衣,藏暗器,游走街衢,遍及民间,在剿匪清乡中的确起过特殊作用。但随着土匪的销声匿迹,这帮由地痞流氓组成的队伍匪性不改,开始与民间为敌了。常指民为匪、随意杀害,先斩后奏,邀功请赏。所以民间皆称“特侦队”为“扰民队”。
按说,马家峪地处沂蒙腹地,成立民团又是范、张二县长特许的,特侦队应该高看一眼才是,可这帮家伙瞅准了下河口老马家的粮仓和牲口,便对其下了狠手,明为捉拿要犯,实则想敲竹杠。
“把人抢回来再说。”马三冲羊二道。
羊二不待慢,挥鞭就上。五虎上将们一看羊二出手了,唰地一下全进了场,三下五除二就把这帮乌合之众打趴了。
特侦队的头头一看不好惹,拔腿就跑。跑出老远,见无人追,便恶狠狠扔下一句:“我这就去找张司令报告,看他怎么收拾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