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步牛津市
□ 鲁生琳
上世纪九年代,我在西安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任职。1995年3月国家体改委组团赴英国、德国、法国考察,国家体改委宏观司司长郭树清(现为国家银保监会主席)任团长,一行7人。
我们从北京乘飞机,于3月11日到达伦敦。从3月12日开始,先后考察了伦敦、曼彻斯特和考文垂三市的市政建设和社区管理。3月18日英国外交部派车将我们送到牛津市。安排好住宿后,晚上牛津大学几个中国留学生安排座谈,我因身体不适未去参加。因为3月19日上午就要去德国,在宾馆休息了一会儿后,我想去游览一下牛津市,看看世界第一流的牛津大学校园。
牛津市就是为牛津大学而设的一座小城市,一条条笔直的街道,街道两旁都是一样规格的低层楼房,一家一户青砖沏起来的空透墙院落,清静得使人联想到世外桃园。楼房大多为学生公寓,供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租住。
牛津市的街道路面不宽,但宁静整洁,几乎见不到果皮纸屑,没有车辆,行人很少,我漫步在这世界一流大学的校园里,欣尝着异国他乡的风景,真是心旷神怡,悠然自得,把身体不适早已忘记了。
英国属海洋性气候,空气湿润,阳春三月,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人行道旁的垂柳,柳条细细,柳叶翠绿,微风吹来,婆娑起午,使我联想起‘’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絲”的名句。垂柳下的草坪,郁郁葱葱,碧绿似锦,细绒绒的绿草上,依稀可见的露珠,夕阳晚照,闪闪发光,微风轻拂,活像一粒一粒的珍珠。碧空洁净如洗,白云轻悠,一个世界的顶级大学,怎么清静得如同寺庙?柳荫间喜戏一天的黄雀,疲惫的栖息在细柳枝上,一动不动,等待着天黑归巢。我被这牛津大学校园的美景吸引着,陶醉着,沉思着。
人常说,万物生于静而归于静。心静方能生慧,静以养身,静以养心,研究学问,只有心无牵挂,不被物欲所扰,才能做到专心致志。我真不知道那个高人选了牛津这样不在伦敦,又距伦敦不远,喧器与静幽的接壤地,这是一处游走于世俗与雅致之间,研究学问出人才的风水宝地,从这里不知走出了多少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人精‘’。对于我这个常年生活在喧嚣城市,一生困于俗务的人来说,今天能漫步在牛津大学的校园里,那怕一两个小时,也算三生有幸了。
我正在沉思之中,忽然感到夜幕已经降临,天已经黑下来了,我才知道游意正浓,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了,赶快回头。这时街上没有一个人了,我原来记的路标,一个也找不见了,心里有点慌。
我呆呆地站在路边,远远望见一个人影朝我这边走来,当走到我跟前时,才看清是一个背双肩包的青年,约一米八的个头,高鼻梁,蓝眼睛,我很礼貌地向他打了个招呼,他说了几句我听不懂的英语,我大体知道他问我有什么事,我从衣兜里掏出宾馆房间的钥匙,他笑着看看示意让跟他走。我跟他走了约二十多分钟,进了一个院子,他笑看指了院子里的楼,我才晃然大悟,这就是我住的宾馆,我向他说了句谢谢,他打个手势表示再见,我将他送出院子,一值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夜幕中。
2022.3.3于西安金泰假日花城
作者简介:鲁生琳,1935年生,陕西旬邑人。1961年陕西师大毕业留校,任政教系政治经济学助教。后陆续调咸阳市周陵中学、渭城区红旗公社、咸阳市委宣传部、西安市新城区委宣传部、西安市委宣传部从事教育、基层领导和宣传工作。1984-1992年担任西安市新城区委书记,1993-1996年担任西安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曾在省内外报刊发表各类作品近百篇,现已结集出版《春播秋拾》散文集等,作品感情真挚、意蕴深厚、语言隽永,深受读者喜爱。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how_2954259.html&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