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王范镇,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质疑生烦:王范,王范在哪里?可如问起哪个小区,哪条新兴的街道、名吃,他(她)们都能兴致盎然地给你一一讲来,如数家珍。王范开始逐渐被人们遗忘,甚至有可能被突飞猛进的新兴城镇建设所湮没。因为它渐渐失去了“水上桥,桥上水,桥上三柏一石一座庙”的神奇;也没有了“仨公猴,俩母猴,桥上石夵站边头”及“三官庙大石马偷吃青苗”的人文景观;气势恢宏,布局壮观的大关帝庙,也已被如今的西城小学所取代。王范古老街道所衍生的诸多风趣优雅,开始被人们淡化。
也难怪,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志性的东西能向人们昭示:这就是古今闻名的王范街,王范在改革开放前名气很大,传播很远。因此,王范自然而然也就会引起不了人们的关注和兴趣。然而,生于王范,长在王范的我们这一代人,却总是心心念念留恋难忘,其中洛宁医药公司的前身一一晋豫生,就是我们耳濡目染的一个美好传说。
晋豫生是老王范街的一家知名生意,主要从事土特中草药经营。
相传,在明末清初年间,由山西人士在王范大关庙胡同西选址建造。当时有兼顾山陕客商往来住宿贸易功能。临街铺面十多间。据说建房之初,店老板询问主事大掌柜:主房怎么盖。大掌柜脱口交待:要大大的;小小的;高高的;低低的。店铺老板闻言,琢磨了好长时间,无奈,还是不解大掌柜的建房主旨,只好硬着头皮讨教大掌柜。
大掌柜望着一脸茫然的下属哈哈大笑,说道:我们晋商闻名天下,因此,这主房在外观上就要大气体面,这就是大大的;而窗户要小一点,防盗聚财聚气,可渭之小小的;主房的台子要高高的,防水防潮,此谓之高高的;而房内的合缝楼要低一点,以便人员上下,还能有更大的储物空间,此谓低低之意(过去土木建筑,一般习惯是楼不离六,即约六尺六高低为佳)。大掌柜一番话,使店铺老板茅塞顿开,豁然开心一笑,击额回说:下人明白了。
后来晋豫生的五间主房建筑果然出众。建筑材料精挑细选,工匠做工精致细腻,房椽粗细均匀,滚圆笔直,五间脊檩五丈直通;仅房瓦匠工期一两个月,理由是慢工出细活,保证房坡石碌碡滚动瓦都不会烂角。房脊砖雕扎兽,确实在当时王范房屋建筑当中是领先的佼佼者。大掌柜眼望巍峨气派的五间大瓦房,对店铺老板说:盖得好,真好!可惜不能装几个轮子把它拉到咱老家山西。(后在文化大革命备战运动,全民挖地洞过程中,曾将五间房地基挖塌,房柱悬空,而房子整体纹丝不动,没有一点变样。改革开放后,小城镇建设拆除了这五间房子,几乎所有原建筑材料全部移建到一个五A景点)
后来,晋商历经了生意的兴隆红火,不知何种原因,将晋豫生在王范的产业转让给当地一宋姓人家,回归山西故里。
而在宋姓人家收购晋豫生产业的过程中,王范中介士绅乡贤还故意难为了一下宋姓人家。说:你买房产给的银子有些碎且杂,能否给些整状纯银。宋姓人家应声可以,担回碎银,又担来些十两二十两的小额元宝。然而又遭拒收说:你看能否都换成清一色五十两大额的,山西客路远好携带。宋姓人家又应声返家,担来了清一色五十两的银子。
就这样往返几次的换银,惊呆了这些士绅乡贤,暗自窃语:王范真是藏龙卧虎之地,想不到人家财富真雄厚。然而,换银事件后来也给这一宋姓人家带来了很多的惊险和麻烦,此为后话,另论。
这一收购晋豫生房产的宋姓人家,在诸如卢氏等地也经营有土特产及中草药生意。遂将收购的晋豫生房地产转租给了怀庆府(即:黄河北温县,博爱,孟县一带)在王范做生意的赵、孟、张、王、尚姓人等,及宜阳柳泉一带的李、许姓人氏,继续从事中草药生意。自此,王范晋豫生东起大关庙胡同,西至黄家胡同口,长一百五十米左右;南向仓库空院一百多米左右;一个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中西药门类齐全,有坐堂医生问诊,门面铺房紧紧相连的中西草药规模性产业就这样形成了。
人们仍习惯称呼这里的店铺为“晋豫生”,以致王范老街集市贸易市场迁出后,现在依稀还有“就晋豫生那个地方”的口头说法还存在。
在这里,药品泡制精练,种类多,没有劣质假冒药品。尤以怀庆府人氏赵姓药剂师较为出名。他九蒸九制,烘焙煎炒样样在行。库房药品排列整齐有序,能蒙双目在偌大的仓库场院里,口尝,手摸,鼻闻出药草名种,性能,判断准确无误,以致带出来的徒弟,在国家级技能比赛中屡屡获奖。更是让盛产洛宁的柴胡,血参,防风,连翘等等中药品种誉名天下。
新中国建立后,晋豫生的经营方式和体制经多次变改。由私营,联营,公私合营,直至后来收归国有企业,老企业在新体制下,煥发了新的生机,正式取名为;洛宁县医药公司。规模,经营范围,经营管理人员等都有了根本性的提升和变化。
改革开放后,王范老街里的各种商铺,企业单位,逐渐移驻新城。

但我们依稀还记得王范晋豫生,医药公司的几个人名,他们的后人许多都还留在洛宁,生活安好。
赵清正、尚清元、王兴、张显臣、孟留顺之父、李师、许永茂等,为洛宁医药界做出过贡献的人,愿他们在天国安好!子孙兴旺!
二零二三年三月二十五日

作者简介:宋元春,男,生于1957年,回族镇王西村人,乡土文化研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