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水行舟时、左右逢源处一著名书画家袁龙海画展在长宁区图书画举办
文/袁德礼 摄/闲语

大觉大梦袁龙海画展我见摄影师闲语、劳动报记者、作家费凡平写过了,我就不想再去写点什么。在党58岁的老报人沈鹤叮咛我要为您的本家写几行文字。《西部风微刊》传播快影响大嘛。

由长宁区图书馆、上海炎黄书画院、上海民盟书画院主办,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担任支持单位的“大觉大梦”袁龙海画展,3月17日在长宁区图书馆开幕。

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军参加开幕式并致辞。参加开幕式的还有上海美协秘书长丁设、上海炎黄书画院院长朱新昌、长宁区图书馆领导、研究会原会长杨益萍、老报人沈鹤、袁德礼、成莫愁、过哲峰、陈丹路、严宝康、费凡平、胡绳梁及百余位专业人士和书画爱好者一百多人。

袁龙海先生是我会会员,炎黄书画院画师。在职时担任《上海采风》杂志的美术编辑,6岁开始学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师从韩天衡、方攸等名家。善画山水、花鸟,尤以荷花著称,曾屡获名人书画大奖。此次画展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展时半个月。


说起袁龙海的画展,可以说是一个“半梦半醒“的艺术救赎。因为他在展出的80多件作品中, 60件是在三年疫情中完成的。魔幻的是,为了新画集出版作品拍摄,发生了作者视网膜脱落,又经历口罩静默不可控因素, 4个月中动了两次手术,遭遇的“磨难”不言而喻,展览被迫延期。然而他却通过艺术创作、网课教学、放声唱歌来释放内心的焦虑。这位“命运多舛”的艺术家,在旁人看来,属于用艺术的生命方式进行救赎。

袁龙海的创作涉及面十分广泛,展出的作品包括花鸟草虫、山水人物、书法等。看了他的作品,不免让我联想起 “书画同源”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些句子。三年中,他不少作品画出了别开生面的新意境,如《双喜来登》《翩翩春归》《秋色赋》等的创作灵感都源于生活,作品鲜活生动,而富有韵味。他的行书《李贺诗》《笑我将来》,是他眼疾发生前后的性情流露。著名画家韩硕得知他的遭遇读他的花鸟后给出这样的评语:“笔墨游动自由酣畅笃定,画出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季节与圣灵的气息,绘出了物体与自然的空间感、故事感、瞬间感。”

让人欣慰的是,早在在二十年前,袁龙海先生的《漫步荷塘听风雨》获得文化部举办大展一等奖,荷花作品被寺庙收藏又被联合国开发署选为礼品,此次展出的荷韵系列中,增加了多幅彩色大写意作品,有的泼墨泼彩。著名学者郑重曾这样评论他笔下的荷花:“画风介于张大千的华贵与谢稚柳的清雅之间,‘竦修干以凌波’。”这次展出的一组新作,颇有玩味。

值得一提是,袁龙海在26年媒体职业生涯里一直为他人作嫁衣,他的采访、评论受到诸多海派大家如陈佩秋、汪观清、夏葆元、卢甫圣、韩硕、王劫音等的肯定。近几年来他所做的研究如 《现代美术教育史中的‘上戏现象’》,也在业内产生一定影响,已出版著作六部。

袁龙海的山水师从黄宾虹女弟子顾飞,在顾飞先生诞辰百十年之际,他撰写的万余字长文在《上海采风》发表,并协助上海文史馆主办专题展。他说有些事情的发生好像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眼疾眼压升高,使他在落笔之前思考的更多一些,在视网膜脱落术后恢复初期画画,他体验到了师祖黄宾虹晚年得白内障摸索着画画的场景,所谓“官欲止而神欲行”自在超越的境界。比如,为了回报篆刻家张炜羽先生所刻的印章,术后第45天,他单眼落款写字反复练习五次,两个小时才完成《一池莲花跨年梦》。

在绝部麻醉眼科大手术中,两次出现“满天星星”生理反应。半梦半醒之间,袁龙海感受到“庄周梦蝶”的那种现实与梦幻切换的状态。画集书名 “大觉大梦”也源于此,得到韩天衡老师的认可与题字,91岁的汪老(观清)题了“乘物游心”,语句皆出庄子。近年来,他的中国画创作似乎更接近自由逍遥境界。画集后记有言“在我心中,艺术冬虫夏时如草,时如黄芪党参,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实体肉身,有着驱病扶正、妙不可言的作用。”

据悉,在画展上200册新画集首发赠送读者。长宁图书馆营造新起点,与作者共同策划,在开幕式营造浸淫式传统艺术“梦幻”背景体验。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艺术家,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非常高兴能够代表支持单位——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在“大觉大梦·袁龙海画展”开幕式上致辞。我们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成立于1994年,迄今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了,目前有会员400多名。这些年来,本会本着立足传统文化、推动本地文化建设的精神,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深受各界好评。本会辖下有一个主力部门——炎黄书画院,里面汇聚了100多位知名书画家,大家以笔墨丹青致力于表现自然和人文之美,并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在海上书画世界中占据着非常独特的地位!而袁龙海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是主力中的主力。他师承黄宾虹先生、顾飞女士—系,所绘人物山水,花鸟鱼虫,可谓蔚然成风,卓有特色!我们对本会会员袁龙海先生精心布置的这次画展,当然是要尽力地予以支持。


可能在场的很多朋友都知道,袁先生的艺术之路并不平坦,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他常被多种疾病所困扰。这不由得让我联想起本次画展的主题“大觉大梦”。那么,这个大觉大梦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我猜想,那应该就是“无常而有常”的意思。生活中总有人说“人生无常”,这是用来感叹生活的艰难和生命的短促。但我想,在这无常之中也是有常的,疾病固然是拦路之虎,每个人的生命最终都会逝去,但有一些东西却是永久的、常在的,那就是积极面对人生的各种磨难、积极追求艺术之美的处世精神,而它将横穿时空、跨越生命,永远与人类同在。这就是我对“大觉大梦”的理解,不知道袁先生是否也作如此之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始终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本次画展在长宁区图书馆举行,这里窗明几净,场地宽敞,环境甚好。事实上,我们炎黄文化研究会与长宁图书馆已多有合作,记得去年9月下旬,本会下属的宣讲团将其负责的“海浪花”论坛落户在这里,我也曾前来致辞。记得当时我曾说,“一朵浪花虽小,但却蕴含着大海的所有基因”。那么今天我想说的是,一场优秀的个人画展,也一定包含着海派文化的诸多要素,而这正等待着诸位过一会儿在观展时去细细品味。


好了,我就不多说了,我谨祝本次画展取得圆满成功,谨祝袁龙海先生,还有在场的诸位身体健康,事业发达。
谢谢!

八旬书画家费荣长看完袁龙海画展后,附诗一首:
《五绝-观后》
费荣长
龙海画书文,
全宣拨墨君。
觉梦收取品,
无尽德才欣。


作者简介:
袁德礼,1954年4月生于上海。现为《城市导报》创业人生、校园内外、终极关怀版面责任编辑、资深记者、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30年来,先后发表上万篇各类新闻、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作品,累计1300万文字。出版过《武则天:一个女人的强权、沉沦史》、《百位老板谈人生》、《走访殡葬十年间》、《远航的心》、《女儿袁靓》、《在雨中我梦见本家袁崇焕》、《记者写天下》等书稿。作者曾在建筑公司、服装公司、团市委研究室、新闻报、劳动报等岗位上洒下过几多汗水。现为上海德礼传媒集团公司(国企)法人。
总编辑:山旮旯
责任编辑:袁德礼
负责校对:十一指、晚风
校对:十一指、晚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