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春氛勃发的土地
——致河南巩义鲁庄旭鹏农场第二届“梨花节”
文/杨西京
癸卯年春分,笔者伴着乡村振兴的春氛,踏上这片商汤王,苏秦、桑弘羊、嵇含……在此留下历史足迹的土地。今天,这片土地的主人,承继先人遗风,面对汗水育就的一岭梨花,在田埂,地头,梨花树畔,庆贺属于自己的“梨花节”。这会儿,这片土地上的农民艺术家,阳光下,春风里,用琴声、歌声、戏声、诗赋声,和花海的涛声共鸣;以笔影、书影、画影,与花影同舞;以“抖音”、小视频,留下新时代农民欢乐的笑容……
这是一片
艳阳生美的土地。
十万株梨花
向蓝天捧出春分的气息;
似乎为了迎接
这个土味十足的“梨花节”,
苍天,
前两天送来了大自然的贺礼——
漫天飞舞的“桃花雪”啊,
朵朵缀在
十万株梨花的千梢万蒂;
一块块,一片片,阳光下
雪海起伏着层层玉波银漪;
一簇簇,一枝枝,春风里
蜜蜂正吻着朵朵琼花,
在痴情的采蜜……
这是一片
时空留美的土地。
在那个遥远的春天,七年干旱,
这片土地,田荒人稀;
商汤“断发剪爪,自为牺牲”,
留下了“桑林祷雨”的为民壮举;
在那个群雄争霸的春天,苏秦
在这片土地的“苏家庄”栖息,
白天,在这片土地上耕作,
夜晚,留下“锥刺股”苦读的美誉;
在汉武雄略作为的春天,桑弘羊
在这片土地上的“桑家沟”随父经商研习;
嵇含在这里的“鲁庄”奋发耕读,
成为西晋时期的“一代伟器”!
啊,一代代先祖,
在这片土地
留下“兴吾中华”的心迹;
啊,一代代先祖,
在这片土地
泅进耕读家风的辈辈传递,
蕴入传统文化的代代接力!
这是一片
劳动创美的土地。
曾几何时,经商风
刮得多少土地田荒草萋;
曾几何时,入城潮,
淘得多少个村庄几为废墟!
啊!
这片土地的父老,呵护着,
先祖传下的“中华”号饭碗;
这方土地的百姓,坚守着
华夏民族赖以万年发展的根基!
用心血,汗水,智慧,
创新传统的耕作技艺;
用新技术,高科技
让古老的土地焕发奉献的生机——
看,
在这片梨花海洋的周围,
一树树桃杏
正展示着“红瘦绿肥”;
一园园石榴、核桃的梢尖,
新红嫩绿并驾齐驱;
一架架葡萄的枝藤,
正迎着阳光吐绿;
一块块麦田
仰天拔节,
一片片油菜花
唱着春分的旋律……
这是一片
美唤丰收的土地。
这方土地的农民,
个个熟知现代农业的十八般农艺;
走进果园,嫁接,剪枝……
走进大田,浇水,施肥……
这方土地的农民,
人人善读爱写,知书达礼;
他们
用劳动者的手,艺术家的笔,
在这片土地上
创新着丰收的格局!
此时
这一片片油菜花,
一块块麦田,
夏天,会变成
食油万桶香万里,
麦浪滚滚压塌地!
此时,
这一枝枝“红瘦绿肥”
夏天,将是
杏甜消暑去,
桃鲜流新蜜……
此时,
这一树树冰枝琼花,
秋天,
将变成硕果累累压枝低;
这一园园石榴、苹果、核桃……
这一架架葡萄,
这一坡坡枣、桑、柿……
秋天,
将赢来千商万客游人挤……
啊!这是一片
春氛勃发的土地;
啊!这是一座
“中国梦”崛起华夏的万年恒基!
作者简介:杨西京,亦用名杨西景。从军十九载,地方工作十六年。一直热爱业余写作,先后在省以上媒体发表公文、新闻、文学作品上千篇。近年与友人合作,出版诗集《竹林之歌》,在《奔流》、《海外文摘》、新华网客户端发表、连载五部长、中篇小说。
文字 / 杨西京
图片 / 网 络
编辑 / 芳 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