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中俄峰会后欧各国元首掀访华潮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3月24日夜综合新华网消息,继3月21~22日中俄莫斯科峰会后,欧盟春季峰会于3月23日至24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据悉,此次欧盟春季峰会并于涉及中国的议题。但,当地时间3月24日欧盟春季峰会刚闭幕,即传出一波:欧盟各国元首、首脑竞相“访华潮”。
先是西班牙媒体称,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将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3月24日该报道得到首相府方面的证实。首相府大臣表示,桑切斯此行将关注俄乌冲突和经济、贸易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晚些时候,西班牙将接替瑞典担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
之后,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3月24日对记者表示,欧盟委员会主席乌苏拉-冯德莱恩将与他一起参加4月初进行的对中国的访问。
就连欧盟以外的瑞士,上周也派了高官访华,为元首访华探路,这还是3年来的首次。看来,中俄元首会晤后,欧盟坐不住了,欧盟国家领导人开始扎堆访华。
国际媒体注意到,从德国总理朔尔茨去年11月访华、法国总统马克龙多次表达访华意愿,到外媒曝出西班牙首相将于下周访华……近一段时间,欧洲领导人似乎正争相前往中国。
谈及原因,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Politico EU”3月24日发文分析称,一方面,欧洲各国试图就在东欧冲突、安全与贸易等问题上的分歧与中方展开沟通;另一方面,不少欧盟成员国承认,不论国际局势如何,欧洲“不能失去中国”,应继续与华接触。
去年11月,德国总理朔尔茨率一个高级商业领袖代表团访问中国,成为疫情发生后首位访华的欧洲国家领导人。同时,朔尔茨也为欧洲领导人的中国之行拉开序幕。
尽管拜登政府一直游说欧盟,要“共同对抗”中国,荷兰现在禁止向中国出售先进的微芯片技术,德国也要对华为手机展开安全审查。但整体来说,欧盟国家不愿意退出中国市场。尤其是德国,毕竟它最大的贸易伙伴就是中国。估计也正因此,朔尔茨才会在慕安会为中国背书,“中国向我作了保证,不会向俄方输送武器。”
今年1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欧盟希望与中国“去风险”,而不是脱钩,这也凸显了欧盟不愿放弃中国的意愿。中国也不愿与欧盟脱钩。今年1月,中国驻欧盟大使傅聪,向冯德莱恩递交国书,还强调中欧的友好合作关系。近期,傅聪还透露,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可能在今年上半年访华,中欧有望迎来“频繁的高层互访”。
欧盟认为“不能失去中国”。欧盟领导人开始预订前往北京的航班。欧盟对中国的政策,确实不如过去。但尽管如此,欧盟离中国,也比美国离中国要近得多。在中国不与俄方结盟的情况下,中欧关系不会有质的改变。对于欧盟的心急,美媒分析,他们是担心中俄通过会谈,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中国会支持俄方,向俄方提供武器。但实际上,这些担忧焦虑,都是没影儿的事,不可能发生。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最近还表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中国准备向俄方提供致命援助。
对此,美媒无奈地表示,欧盟现在没有兴趣重新讨论对华立场,只能让各成员国持有不同的立场,有些国家选择继续专注贸易关系,有些选择了跟随美国的对华政策。在23日、24日召开的欧盟峰会议程上,没有出现中国议题,也侧面说明欧盟不愿意加入美国的反华阵营。欧盟的很多成员国认为,中国并不完美,但欧盟不能失去中国。
现在轮到了西班牙。而且今年下半年,西班牙将从瑞典手中,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西班牙首相访华一旦成行,意味着是代表欧盟而来的,分量相对更重,用意更深。这些欧盟国家的访华计划,都说明了一个现实,就是他们并不想与中国脱钩。
诚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日前称,危机爆发以来,中方相继提出四个应该、四个共同、三点思考和关于政治解决东欧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积极推动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危机。中方所做的归为一句话,就是劝和促谈。他强调,中方的主张旗帜鲜明,一以贯之。在和平与战争之间选择和平,在对话和制裁之间选择对话,在降温和拱火之间选择降温。中国没有政治私利,不搞地缘操弄,真心诚意致力于劝和促谈,推动停火止战,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笔者认为,中俄峰会对处于百年大变局中的世界,是一个“促和止战”的积极信号;此前中国成功调解中东伊朗与沙特这对“千年宿敌”言和复交,为美国西方世界到处拱火战乱的世界,提供了一份值得借鉴的“促和此战”案例;加上中国抗疫成功后,经济迅速复苏,也会陷入重重困难的世界、尤其是欧盟各国提供了诱人的合作良机。可见,欧盟各国元首、政府首脑的这波“访华潮”,也是顺应潮流、应时春耕而为。为此,特赋《蝶恋花》为评为纪。
世局演成趋难阻。
蝶变权轻,
展尽规循处。
谁顺潮流依海柱。
巨轮奋楫长航去。
破浪引鸥随伴舞。
把握天时,
春播清明雨。
多极睦和尊互补。
秋收硕果求同富。
一一2023年3月25日凌晨时事诗评
[玫瑰]儿子冯鸣雷昨夜新作
七绝-夜樱
文/冯鸣雷
明前枝柳阳春雪,
树影婆娑似薄烟。
雾雨纷飞时难确,
风流数尽舞双鸢。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