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白槐花
文/放下
雪色凝脂五月槐,清风拂罢试音阶。
沁心香味招蜂蝶,巧妇欣欢饺馅佳。
💫
七绝.槐花
文/放下
野径溪边次第开,黄莺树上息凉来。
风掀串串仙姝韵,村妹提篮选食材。
💫
七绝.槐花
文/芊芊子惠
蕊瓣垂香趁势开,随风馥郁四方来。
天涯有约随行食,微苦烹茶首选材。
💫
七绝•槐花
文/芊芊子惠
笑去群芳始亮台,不忘蕊瓣吐香腮。
时光流逝随缘去,微苦烹茶润肺来。
💫
七绝.白槐花
文/陈辉
肤白如脂带刺槐,微风舞动满瑶阶。
蜂飞蝶恋清香采,酿蜜稠浓品味佳。
💫
七绝•老槐
文/樱桃妮芙
村外长生一老槐,幽香傍晚满长街。
梦中常有童年戏,树下难寻好友佳。
💫
七绝•咏槐
文/樱桃妮芙
雪穗年年四月开,群蜂阵阵又飞来。
何因嫩叶皆成对,定是春姑细细裁。
🐬 绝句的构成
绝句只有四句,它的结构单位是句,第一句叫起句,第二句叫承句,第三句叫转句,第四句叫合句也叫结句。
写诗须先立意,首先要知道我们想写什么,诗词中的每个字都要围绕着这个“意”去写,这样我们就不会只顾按律码字,而不知写的是什么了。
表达情绪、感觉、事理,怎么说?如何写?这些都是非常抽象的东西,我们要把它表现出来,而且还要表现的生动贴切深刻精彩,这就得好好策划一下,设计一下。这个谋划的过程就叫“谋篇”(是诗词创作中一个常用的术语,我们也叫它谋篇布局)
(一)、诗的起
起,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开头。万事都有个开始,文章都有个开篇,诗文中的起,就相当于我们写文章先要盖个帽是一样的,这个很好理解,不再多说。
(二)、诗的承
诗的承接之法,要点是紧接起联(在绝句中联为句为句,下同),写景色,写情绪,都要不松不紧,若即若离。与起句的气脉要连贯而不可断了。接续起联,但不要和起联一样的平行描写,要有所递进,或者舒展。承联适宜匀称舒缓一些,尽量不要用很突兀很激昂的情绪表达。基本原则是跟着起句走,注意这个“跟”字,要跟的住。说白了就是一个连贯性。
(三)、诗的转
诗的“转”非常重要。转本身就是一个小的跳跃,从景到情的跳跃,从量到质的跳跃,从平铺直叙到诗意的高潮。所谓的转,就是要有一个变化,要有一个提升。转的概念好理解,转的处理却需谨慎。转要转得使诗为一振,精神起来,又不能转的脱离了主题。
转的基础是前面的铺垫。没有前面两联充足的描写做铺垫,也很难转出精彩来。这就相当于跳远。跳远比赛时我们看到运动员都需要有个助跑,跑的目的是起步,提速,为这一跳而提供能量。跑的慢了,跳的就不远了。起承转合中的转,就相当于这一跃。
(四)、诗的合
合就是诗之收尾,也称为“结”。结句又称“断句”或“落句”。在绝诗是第四句,在律诗则为第四联。结句之意,即是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以为收束。
“结”句或结联往往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它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明白,但要想处理的好,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此处最能体现作者的底蕴厚薄,以及他的写作风格。结的方式多种多样数不胜数,并且毫无模式可言,但大体遵循的规律,还是要以扣题为主,收拢全篇,并且发散延伸诗的思维于诗外,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或喜或悲,或从中得到某种启发。

下面我们以实例整体说一下起承转合。
1、夜宿山寺
[ 唐 ]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全诗四句都紧扣主题,突出一个高字。第一句明起,第二句承接,第三句转,由原来正面描写,转为从一个特定角度,从侧面写山寺之高,因为作者独具匠心,选的角度非常巧妙,所以读后美感十足,给人以震憾。
2、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诗起句先写别的景物,为引起。承接也非常自然,第三句转,由远景描写,转为近景描写,第四句结句,为点睛之笔,也可谓是神来之笔,用夸张浪漫的修辞手法,把瀑布的气势,描述的淋漓尽至。
3、登鹳雀楼
[ 唐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又是引起,写的是的看到的景物,承句也是直述,这首诗的最大看点在其结句和转句上,用一个设问,通过一问一答,完成转结,哲理深刻,给人以启迪。
我详细地赏析了诗群作品。四句皆景的,大有人在。我们学习的是方法。
诗是一幅画,里面要画上花、草、蜂、鸟吧。要有赏景的愉悦心情吧?!人要由景入境。要表达岀内心,才是有灵魂的作品。花开欣喜。花落伤悲都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