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们 这 些 人
文/段广亭/甘肃


几天前的一天上午,想起太原亦师亦友的张成龙社长,和他电话聊天,有很多叙不完的旧情往事,越聊越远。向成龙社长询问了总编刘润平,贾克义(现任《科学之友》杂志主编)的近况,几年没经常联系,不知不觉我们都临近退休了。细细一想,和《农产品加工》杂志已经有三任社长近30年的共同发展经历,肖远鸣、樊亮云、张成龙,都是杂志社的总编、社长,他们对杂志社旗下的每个人员关怀、支持、谦虚和谐令人感动。低个微胖留着传统中国女性剪短发,说话不紧不慢的肖远鸣是《农产品加工》杂志的首任总编社长,在杂志创办之始就以负责热情的人缘为刊物团结了一批作者队伍,很快把刊物扩大了影响占领了期刊市场。樊亮云社长接过刊物接力棒后运作小心谨慎,广开言路,把杂志定位高端化,大众化结合,问计自己的兵,使刊物办的活跃多彩。张成龙是《农产品加工》杂志的第三代社长,中等身材面带深思,说话不紧不慢,干事却风风火火,思路新,有胆略。在全国纸质媒体生存面临网络媒介冲击,很多报刊被迫停办的困境中,他奔波东南西北,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村相关涉农加工企业交流交谈,取经问计,把杂志生存、阅读热门、实用指导定位国际标准,使刊物生机勃勃,立于不败……30年的经历风风雨雨,我也有一种参与一场战争似的感怀,很欣慰在《农产品加工》杂志曾经辉耀、成长、历炼人生,在这里留下了不少有启示性的文章。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师友影响激励着我的人生进步,也是一生思念尊重的“铁哥们"……

与成龙社长电话中问到樊亮云社长时,他说:“老樊去年去世了!"我心里震惊也扎疼,三年没联系过,太惊人了!樊社长和我没有微信,只有电话号以前有时发信息互相问安,他也从来没说过自己身体有啥不适,七十多岁的人说走就走了,有点不敢相信。成龙社长可能猜到我心情了,电话那边引开话题说:“老肖身体还好,还好!"我思绪已乱,回想着以前,应声道:“老肖性格好!"二十年前,樊亮云社长为使《农产品加工》杂志的生存发展,曾亲笔给我写过三封信,每封信都两三页之多,谦虚诚恳称我小段,信中和我商讨杂志如何面对读者,使读者喜欢;如何面对市场,使杂志立于不败;如何使杂志文章适合技术性指导,给农产品加工企业抛砖引路;如何拥有思想敏捷的作者队伍,使他们献计献策;发行怎么搞,多大发行是保障……老社长的信写的忠恳也思考的很多,他信中说是杂志的记者我们就是一家人,没有高低之分,没有学历区别,人人都是小诸葛,共同办好刊物是目地。我每次复信中提了不少建议,那时年龄还轻,敢胡想也敢胡说。老樊很兴奋,和我也信中谈的投机。后来静心一想,自己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竟敢与杂志社最高领导胡说八道。但是,老樊社长却没有一点其他成见,他是认真的,谦虚的,谨慎的。现在想想,甚为敬仰他,就如润平总编所说:“老樊是个好人!"
老社长,在天堂愿你天天快乐!
《农产品加工》杂志几乎年年在全国期刊评优中获得荣誉,和每一位杂志社的领导编委的敬业诚实付出紧密相连,几代负责人的变更都保持谦虚工作,创新办刊,诚实热情。记的我去北京看病,张成龙社长也去北京到农业部办事,悉知我的消息后专门到我暂住的向阳红学校看望我,让我安心查病治疗,特意给我留下钱和新出刊的杂志,叮咛我有啥困难随时电话联系,小人物受到领导如此关心,使我心里一直感激和愧疚:我对杂志社做出过啥贡献?总编刘润平在杂志社繁忙工作中,经常给我打电话聊聊杂志用稿方向和重点,很关注地编审我的稿子,给我给予极大的鼓励,我们之间的距离很近很亲,真正有一家人的感觉!
我们,亦师亦友,一生真挚的兄弟!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段广亭,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人,曾任乡村干部,后在杂志社为记者,记者站任职多年,先后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章近万篇,文章朴实无华,接近地气,很受读者品味。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编辑,《九天文学》杂志编委,《定远文学》编委,《祁连文学》特约作家,庆阳段氏统谱主任,《镇原段氏族谱》编辑,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