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深处吾故乡
作者:舒玉平
我的故乡高峰村,位于陕西省商州区五峰山脚下,群山围绕,山峦叠嶂,奇峰雄美。虽然没有江南小镇的妩媚妖娆,也没有苏杭水乡的秀丽迷人,但它散发着一种天地平和、黄土平凡的自然之美。

离家在外已有30多年了,家乡的山山水水曾无数次浮现在我的梦境里,纵使你走多远多久,乡恋如影随形,心心念念总是萦绕在我的脑际。回家变得那么亲切、灼人,去年5月份回到了久别的家乡。一路顺着车窗望去,道路两旁的杨柳、槐树、梧桐遮天蔽日,路旁青翠欲滴的叶片把道路蓬起来,如同行走在绿色的隧道中,蜿蜒曲折,依山攀援而上。天空湛蓝、碧空如洗,温润的空气爽快宜人。没有了城市车水马龙的喧嚣,乡村显得幽静空旷。林间喜鹊、百灵鸟、小麻雀扑棱棱地穿飞,鸟鸣声清脆悦耳,蝉、知了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好似一部交响曲,顿生感慨,家乡真美。车子穿过了一村又一庄,耳边不时回响高吭激越的秦腔声,顿感格外亲切。庄稼地里麦穗、油菜籽已微黄。青翠的核桃已挂满了枝头随风荡漾,樱桃、杏子压弯了枝头,在枝叶遮掩中呈现出诱人的红黄色。路边的金银花、紫色的喇叭花、红色的刺玫花、苜蓿颈上开满了蓝花,田旋花、蒲公英、通泉草、苍耳、狗尾草一丛丛、一簇簇,红绿相间美轮美奂。暖暖的太阳当空照,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小蜜蜂飞来飞去。车子愈是向前愈觉家乡的陌生,曾经熟悉的邻里屋舍被树林围得不见踪影,曾经熟悉的乡间小道已被绿草覆盖得严严实实,曾经熟悉的河滩已变成岸美水畅的景观带,河岸两边植被茂盛,故乡彻底变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水墨丹青画卷。

回想起40多年前的光景总是令人心酸。吃水要到二里地之外去挑,推石磨磨面,吃的是糊汤就酸菜,杂粮黑馍填不饱肚子,一年到头吃不上一顿肉,偶尔吃到一颗糖就美滋滋的。住的是土房,四面透风,逢雨天外面下小雨家里下大雨,没有像样的家具,家里既缺钱又缺粮。照明是“豆星”般的煤油灯,穿的是补丁粗布衣裳,生病时小病拖大病扛,与山壑为伴乡亲们出行不是上山便是下涧,肩扛背驮是常事,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改革开放初,家家户户开始大力养殖家畜,最多时牛羊达到三四十头,由于肆意采挖、过度放牧,沟沟坎坎集满了“寻宝”的村民,肆无忌惮砍伐林木、猎杀动物、炸山取石……一场轰轰烈烈的“致富路”在乡村展开。山上那个旮旯里有啥成材的树木、野葡萄、栗子、甚至连石头都绝不放过,稍晚点去就已不知被谁家抢了先,偷伐树木、猎杀动物、扑蛇等成了青壮年的致富营生。破坏生态换得了一时的温饱,但好景不长,山里很快被搜刮一空成了秃山荒岭。不堪重负,曾经美丽的高峰村,几乎变成了人间炼狱,以往那些秀丽的自然山水难觅影踪,真是令人痛心。无奈之下年轻人纷纷携妻带子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乡亲们深受其害。

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生态迫在眉睫,守护好保护好自然和生态环境成为乡亲们的共识,改变过度依靠耕种、养殖为主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先后从省内外引进了优质苹果、樱桃、弥猴桃等果苗推广栽种,大力种植黄芪、桔梗、党参、苍术、核桃、花椒等经济作物,在屡创屡试中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好,村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往日的伐木人变成了如今的山水管护员,经过20多年的管护休整,使原本大伤元气的小山村,又恢复了往日钟灵毓秀,黛山净水,野花绽放的新景象。
现如今村里通了水泥公路、通了水电,建成了村卫生室。乡亲们盖起了砖瓦房,屋内宽敞明亮装修一新,墙刷得雪白雪白的、地砖锃亮锃亮的,都能照出人影来,家具也焕然一新。数字电视、手机、冰箱、洗衣机、电磁炉、电饭锅、太阳能洗澡间样样齐全,应有尽有。床上铺着厚的被、薄的被,柔软漂亮。门外停着大大小小的汽车,连摩托车都少了,更别提自行车了。小孩上学享受“两免一补”政策,有的考上了大学,有了一份自己的职业。吃的也有了很大变化,哥嫂笑着说,现在的农村人也像城里人一样吃上了“商品粮”,肉蛋奶、米面油、水果啥都有,田地里西红柿、辣椒、茄子、豆角、菜瓜、韭菜、萝卜、土豆、菠菜等品种多又新鲜。当年的纺车、石磨、石碾子、石碌碡、煤油灯已成了老古董。每当提起家乡的变化,乡亲们倾情叙说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国家现在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老年人还能领到政府发放的高龄补贴。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吃的用的在家门就能买到,真的如同做梦一般,满眼的幸福感总是说不完。2020年底家乡与全国一道实现了脱贫摘帽,摆脱贫困迈向富裕,穿补丁衣服的光景一去不复返,食不果腹、出行难、就医难、上学难已成过去时。

时隔多年,倦鸟归巢。回到家乡忍不住去小时候放过牛、割过草、挖过药的山坡里转转,山还是那座山,湾还是那个湾,只是山貌变了。走进山林,当年的小树现在已长大成材,曾经的荒草丛、滩头、稀疏的山坡松林密布,木秀于林颗颗松柏苍劲笔直,劲风吹过,松涛阵阵,经久不息。山涧灌木、柏树、刺槐、丁香、荆棘、藤蔓布满其间。林中乌鸦、猫头鹰、八哥、黄雀、野鸡、杜鹃、松鸦、黄鹂、雨燕、画眉等几十余种鸟类在此栖息,啄木鸟“咚咚咚”的敲啄声不绝于耳。植被的改善给野生动物提供了生存基础,野猪、獾、黄鼠狼、松鼠等野生动活动频繁。苔痕碧绿,草色青葱,蛇、蜥蜴、壁虎、蜗牛、蜘蛛、蜈蚣、蚂蚁、蝎子等爬行动物随处可见。青山深处白云飘绕,幽静清凉,溪水潺潺,成为美丽宜人的大氧吧。站在山顶眺望,远处,云山雾海,层峦叠嶂,群山隐隐绰绰,气势磅礴,公路如飘带缠绕在山间,蜿蜒曲折伸向远方。近处,苍翠葱茏,整个村庄尽收眼底,原先的土屋已变成红砖青瓦房,错落有致,一家一小院,宽阔的铁门、明亮的铝塑窗,屋舍整洁漂亮,小村炊烟缭绕、犬吠鸡鸣。层层梯田整齐有序,绿油油的禾苗孕育生机。屋前山崖如刀削一般笔直,暴雨时一条瀑布从悬崖间飞流直下,“疑似银河落九天”般的雄奇壮美。崖湾脚下流动的小溪小池,当年曾与一群光腚小伙伴嬉水游泳、抓螃蟹摸鱼的情景历历在目,一切恍若如昨,转眼间已华发斑白,身姿臃肿,已不再年少。山峦、沟壑,甚至突兀的巨石,都会泛起迷人的笑容,清晨青草芳香,夜晚仰望璀璨的繁星,感受柔和月光,这一切驱逐烦躁,忘却尘世纷扰。乡村因为环山闭塞,春翠夏凉,秋黄冬韵,每一轮季节的绽放,常常惹人陶醉。安宁和谐的小村,纯朴好客的乡亲,一直秉承山村不动声色的内敛与魅力。绿水青山引得山外很多老表慕名而至,或驱车,或徒步,流连忘返。

年轻人纷纷回乡创业,把在外面学到的致富本领带回到了乡村,依靠科技手段种植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等。有的成立了施工队,干起了盖房装修的营生。有的办起了豆制品加工厂,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有的已在打地基建民宿,申请贴息贷款筹划乡村旅游项目。时常在抖音上刷到侄子们晒幸福生活的小视频,自信自强、精气神十足,在奋斗中收获幸福,总之,一切都在改变都在进步。 
虽远隔万水千山,故乡却近在咫尺。那里有我童年的快乐,有我魂牵梦绕的一草一木,老屋门前的阴坡远山,屋后的松林石径,村舍边挂满枝头的硕果,池塘边的蛙声……皆是我梦里最长情的牵挂。每个离乡人的内心,都珍藏着故乡最亲热的一方风景,唯愿故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加美丽富强。

作者介绍
撰稿人:舒玉平
单位:青海省人防地下工程管理服务中心
电话:137097450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