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雨中过胶南(二)山东老家
文‖李述奎(述而)

贵人出门多风雨。本打算好好欣赏一下这块能吸引来陕西妹子的山海之地,不巧,下雨了!而且越下越大,下个不停,山色、道路、树木,一切风景都被浓浓的雨雾所笼罩。黄岛这地方有一条山脉称大珠山,我的车就一直顺着大珠山路前行。骑的人有点烦,身边的大车轮又泥水四溅,索性就下车,进入前面一家饺子馆,早点吃午饭吧。说是早,其实腹中也有些饥,山东的大饺子也诱人,自打进了山东就天天吃饺子!
这家饺子馆有些独特,低矮的大方桌,四周杂乱地放着马扎登子随便坐,桌边一暖瓶开水自己倒,角落里围坐在一起的汉子抽烟喝酒喊着乡音,脸膛红红的,知道喝得时间不短了。这样的环境你喜欢吗?你也敢坐下来参与其中吗!我却感到了浓浓的乡土气,莫言大师不是写他的高密东北方吗?正好沾沾大家的灵气!加之外面下着雨,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为了躲雨,硬着头皮也得既来之则安之!看了一下,偏偏没地方了,几位中年妇女见我尴尬,指了指身边:“就坐这儿吧”。我便随之坐下了。

环顾四下,人们大多都在等饺子、吃饺子,老板娘过来问我吃什么馅的,不待我回答,她便说出了几种,猪肉的、酸菜的、白菜的、韭菜鸡蛋的、末了还说了虾仁的,我便要了最后报这虾仁馅饺子。入乡随俗嘛,何不吃点当地特色?老板娘提醒说:“虾仁的,30元一份,哈!”我追问:一份多少个?”说是25个!走了。身边的女人看看我,“从哪来呀,第一次来吧?”有人开了腔,便不冷场了。我知道我的东北口音瞒不了人,也就顺其自然说我是东北来的。没想到女人说,俺家也是东北的!这便提起了我的兴趣:哦,东北什么地方的?她说俺妈是东北宝兴人,俺爸是山东人。不待我多问,她们的饺子上来了,女人说,你等哈,俺们先吃了哈!山东人说话的尾音往往都带个“哈”字,很随性,还带几分亲切。另一位女人说,你要虾仁的,头一次来吧?一般头次来都尝虾仁的,像俺们都要白菜韭菜的,软乎,也便宜,哈!我说,不是的,我其实也是山东人,她说的宝兴那地方离俺不远,早年爷爷辈闯关东,就在那儿落脚了。这回身边的女人来了兴趣:那你山东哪的?我没吭声,因为我也不知道,无法回答,爷爷奶奶的大数据丢失了,怎么回答!见状,女人又问,你姓什么?得到回答,她若有所思的说,不对,俺姓孟,俺也不知道俺爷爷当年咋去的东北,又咋给俺爹领回个东北媳妇儿!噢,也是大数据丢失,我笑笑说。早年的事后人弄不清的何止我一个!
记得以前看过一本《东北流人史》,说是辽宁的安东很多人都是山东这边过去的,他们称海南家的地方就是山东,跨渤海湾南北的确是存在一条人流的大通道,人来来往往,哪边年景好,吃得饱人就往哪边流动,谁还记得时间地点哪哪儿呀!我的虾仁饺子也上来了,随着端上来的还有酱油蒜碗,这种被陕西人称作油碗的蘸料是不加醋的,吃的就是大蒜味,一种亲切感由然而生,这便是乡情,父辈们虽然去了陕西,但吃饺子都保留着大蒜油碗的传统,根之所系,山东老家,看来今天我是回来了,爷爷辈数据丢失了,没关系,咱们重建系统!哪儿吃得好,哪就是咱山东老家!
2023.3.23骑游中华第三十一站黄岛赴胶州途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