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雪游少华,雾中寻潜龙
——游少华山小记
董惠安

癸卯年早春二月末,应朋友之邀游览少华山,西安城中仅是略感倒春之寒,然而少华山上恰逢一场大雪过后,竟是雪天雾海,峰峦山涧皆成冰雪世界,楼台亭阁俨然仙山琼阁,令人惊喜赞叹。
进入秦岭七十二峪中的小敷峪,少华山景区横在眼前。导游介绍说,少华山如今是陕西省4A级景区,也是国家森林公园,由于空气中富含负离子,生态环境近似原始,四季风光变幻无穷,也被称为“陕西的九寨沟”。公园所处的小敷峪,又名小夫峪。古称小敷谷、白石谷。位于华州区东南7公里处的莲花寺镇小敷峪口村,东与沟峪接梁,西和潭峪相连,全长35公里。峪内河流名为小敷峪河,向北流归渭河。小敷峪以“峪宽、水长、石奇、林茂、景多”为特色。峪内曲溪绕石,飞瀑高挂,池潭如镜。植物种类繁多,数万亩原始森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峪内的少华山森林公园总面积有6300公顷,海拔高度在600米至2600米之间,由少华山、红崖湖、石门峡、密林谷、潜龙寺五大景区组成。少华山因与西岳华山峰势相连,遥遥相对,并称“二华”,但低于华山,因名其少华山,又名小华山。乘坐缆车缓缓上行,渐渐缆车外浓雾升腾,早开的山桃花与挂在树枝叉上的雪簇粉白交融,在白纱般的雾气中,朦朦胧胧,似花非花,让人如入梦境。飞瀑在陡峭的山石上飞落而下,溅起的浪花如雪,和山涧厚积的冰层相映,俨然隆冬气象。

少华山中不仅有潜龙寺,还有蟠龙岭、五龙山、现龙亭、祥龙道、藏龙云海、龙王庙等多处以龙字为名的景观。值得一看的是,依山而建的蟠龙栈道,远远望去,就是一条盘在逶迤山道上的巨龙,而半悬在海拔高的山头的藏龙阁恰似一个昂然探天的龙首。前夜寒流突然而至来,正所谓“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少华岭上落雪半尺,雪压群峰,雾色弥漫。我们下了缆车,踏着厚厚的积雪,远远看到了庄严肃穆的潜龙寺。沿着已经由景区保洁人员清扫干净的石阶朝上攀登,放眼潜龙寺四周,漫山遍野的树枝乱草皆成雾凇状态,一派银装素裹的景象。

潜龙寺,有着佛道文明的千年传说,相传刘秀当年遭受王莽追杀,曾避难于此,其子汉明帝刘庄为感谢此山的藏父之恩,特命修建寺院,命名藏龙寺,后又更名为潜龙寺,此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东汉时期一直留存至今,是中国最早的皇家寺院,被誉为“天下第一禅林”。而至今尚在的少华峰玉皇庙道教遗址、陈抟老祖的“少华石室”、华阳真人及张三丰的“华阳楼仙人洞”,依旧香火旺盛,传承着道教往昔的兴盛和辉煌。因此有了“问道少华山,求佛潜龙寺”之说。然而少华山还潜藏着更多的故事,譬如《水浒传》中身为华阴县附近的史家庄庄主九纹龙史进,义救陈达等三位少华山山寨庄主,并与之结交,后来同投梁山的传说,也成就了一段好汉结义的千古佳话。这也让少华山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句。

遍野漫山的雪色为潜龙寺平添了神秘氛围。此寺所处山势形如巨龙,故名其山为“蟠龙山”,而潜龙寺就建在蟠龙山顶龙头之左侧,周围千岩万壑,峰恋峥嵘,更显得这座古刹雄伟壮观。正殿前院中的“柏抱槐”,颇为奇特,但见古柏主干之间,奇怪地伴生出一棵老槐,两树长势各异,却如同难以分离的情侣恋人,紧紧拥抱,腰部以下已经融为一体,大凡观赏之人无不称奇,粗壮的树干上竟然挂满了祈求婚姻幸福美满的红布条和信物。导游还介绍说,在潜龙寺下方的群山之巅,有一尊大佛仰面而卧,体态自然,栩栩如生,每当太阳升起之际,晨曦沐浴着大佛,酷似一尊被佛光环绕的佛祖,仰天长眠于青山之间,与南边的潜龙寺相对,是一处罕见的自然景观。只可惜此时雪厚雾浓,云气缭绕,远处美景看不得,看景不得只能听景,放飞想象的翅膀了。

从潜龙寺到藏龙阁,新辟的一条捷径就是蟠龙栈道。其中还有一段玻璃栈道,透过玻璃可以看到脚下万丈深渊中的绮丽风光。然而积雪覆盖栈道,浓雾让景色迷离虚幻,且有滑倒摔跤的危险。去还是不去?经过商议,大家达成共识:既然来了,不到藏龙阁非好汉,踏雪而过更显英雄本色!

景区保洁人员冒着严寒,突击清除凌空栈道上的积雪,但我们不等清理完毕,就踩着积雪扶着护栏艰难而走,一步三滑,步履蹒跚。特别是在那百米玻璃栈道上,脚下极滑,稍不留神就摔个仰八叉,但一行人中无人退缩,反而感受到一种久违的童趣。当终于走完栈道,跃身登上藏龙阁时,虽然天地苍茫,云卷雾蒙,但见云海翻腾,仙气飘渺,仍不免生出曾经沧海、除却巫山的壮烈情怀和从万丈红尘中超脱而出的意境。

站在藏龙阁上环顾四周,再透过玻璃地板俯瞰脚下的万丈深谷,仿佛感到脚下有一条巨龙在摆首抖动,大有纵身起飞之势。我的思绪也随着峰峦间的云雾开始飞扬起来。潜龙寺中刘秀藏身起兵、中兴汉室的传说已经远去,但少华山美景依旧深藏于秦岭之中。也许是附近的华山过于强势,还是少华山有意深藏隐身?但也正是这种“养在深闺”的境遇,让少华保持了更多的原汁原味原生态,近年来如同一位恬静的美妇轻轻撩起面纱,让世人顿感惊艳。今天暂时以“陕西的九寨沟”喻之,也许有一天世人会以“四川的少华山”来类比九寨沟。

据说十年前的5月8日,由陕西旅游集团公司与陕西少华山旅游发展公司投资的少华山潜龙寺景区二期项目举行奠基仪式,应当说,这种强强联手,堪称潜龙腾飞的点睛之笔。据悉,潜龙寺景区二期项目是继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2009年开业运营以来的又一次投资规模较大的景区提升工程。这让我们今天的游人分享到了以潜龙寺景区的各种配套设施的完善,让少华山已经实现了集观光、祈福、登高、餐饮、休闲及禅修、健身、住宿、会议、度假物业为一体,适合现代旅居理念的多层次、立体化旅游产品体系。仅仅以索道缆车项目来说,这就让游客攀援登山的时间有过去的5个小时缩短为20分钟。特别值得一说的,是位于峪口的石门·半山酒店。该酒店一大特色为凸出的“山石文化”,在全国绝无仅有:其空间装饰中,石头的使用广泛且多样化,不同的质地和工艺使石头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和性格。卵石墙体,碎石子地面,水磨石地面,水刷石墙面,石条台阶等等。入口长廊和阶梯回廊密排的石条,经过球磨水洗,使边缘圆润,亚光,历史感。卵石墙面主要使用干垒这种工艺。干垒需要先浇筑出混凝土基础墙体,挂上钢网,再灌注10公分厚水泥层,与外层石头连接。石头由工匠手工排列,由下往上分块逐层干垒砌筑。这让我们触手可摸到酒店的景观幕墙以及房间内墙,均由甜瓜般大小的大颗鹅卵石砌成,富有灵性的创意让山石也多了灵光。而酒店依山伴水而建,使得客房不仅成为游客的栖身之所,更成为了近距离观赏仙山美景的平台。不信?来试试看看,百闻不如一见。

告别少华踏上归途,忍不住回望,雾气已渐渐散开,但我等感觉游兴未尽,这就留下了再次来游的念想。欣赏在潜龙寺拍摄的图片,随即意识到潜龙寺乃至少华山还是陕西名胜中的一条潜龙,由此推及渭南地区,好山好水、人文景观多了去了,但缺少大手笔的整合开发,依旧是潜龙待飞。所幸我们在少华山景区看到,一条新的索道正在架设之中,仿佛一条藏于秦岭之中的巨龙,即将腾飞于华夏天地。
董惠安2023.3.20
董惠安,男,汉族,祖籍辽宁海城,出生于陕西宝鸡,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2000年以来在网络上发表纪实文学《一个东北军后代的回忆》、长篇小说《书生沦落半官场》《谁主公平》,在报刊发表大量针砭时弊之杂文,并公开发表历史政论专题片脚本《追寻盛唐雄风》、社会调查纪实《大创启示录——陕西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的现实与思考》、长篇小说《神泉》《斜谷》、以陈忠实生平为题材的20集广播剧《呦呦鹿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