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佩珍/文
最近,看了著名生物学家沈石溪先生的一篇纪实小说,不禁唏嘘不己
故事是这样的。
作者所在的动物研究所为了一个科考项目,深入到一个偏远山区,那里人烟稀少,时常有野生动物出没。有段时间,村子里的鸡鸭猪羊时不时会丢失,阅历颇深的老人们便断定是野狼所为,于是村里人便组织了捕猎队,轮流防守,不多时果然发现一只体格硕健的公狠偷袭而来,捕猎队员们不动声色布置好陷阱和诱饵,诱惑狼再次前来,请君入瓮,果不其然,公狼中计,为食而亡。就在大家欢庆胜利之时,两天后,村头再次响起狼高低起伏,嘶哑的呦呦长嗥。有经验的老猎人一听,便知道这是狼呼唤同类的声调,推断这是母狼呼寻死去的公狼,说这必是窝狼,肯定还有狼仔,为斩草除根计,捕猎队再次用一只活鸡诱惑了母狼,并悄悄跟踪找到了狼穴,果然除母狼外,还发现了三只出生不久的小狼仔。
队员们非常高兴,心想这下可一窝端了,根除了祸端,可享平安了,于是想打死母狼,被老猎人制止了,说这时候,母狼为了护仔,必会发疯地和人拼命,其能量会超平日数倍。且如此这般依计而行。
失去公狼庇护的母狼,为了三个孩子,不得不外出觅食,趁这空隙,隐藏在附近的捕猎队员乘机打死了两只狼仔,到第三只时,长者制止了队员,只把狼仔四肢折断,任其嘶嚎,队员不解,长者道:若母狼回巢后,发现三只狼仔全部被杀,必会疯狂报复,其凶狠不可想象,且会呼唤同类结伴偷袭,不只是牲畜,甚至还人都不会放过,让人防不胜防,村里会再无宁日,若留下一只日夜啼叫,且永无可能再恢复行走的狼仔,母狼便会有所顾忌,因为爱子心切,极有可能会携带残废的狼仔永远离开这失夫丧子的伤心之地,方保以后村寨平安。
果然言中,母狼回巢后,发现三个孩子,两个己死,一个哀嚎连连,暴怒异常,一声接一声仰天呦呦长嗥,许久又哀伤不己,凄然悲鸣。最后叼着残仔伤心远走密林深处。那灵魂出窍心碎欲绝的场景,我似乎看到了母狼幽怨哀伤,悲苦无奈的眼神…
看到这里,
我不禁潇然泪下。
我无意评价谁是谁非,因为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是自然界生物链的进化之本,优胜劣汰是王道,我感念不已的是母爱天性,凶残如狼且如此,况乎人乎!
现实生活中,多少女人为了孩子,幼时宁劳自身千般苦,唯恐娇儿饥与寒地疼爱,长大后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不舍。忍辱负重,含辛茹苦,甚至是卑微地活着,她们之中,太多人不乏能独善其身,但是却不肯丢下用生命换取的从身上掉下来的那块心头肉一一孩子,拚尽全力护其周全,无怨无悔而不图回报地活着,无他,只是为了那块连心肉。
悲乎女子!哀哉女子!壮哉女子!伟哉女子!女子虽弱,为母则刚,为母则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