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 诗坛十三姨】1255读后感||无盐慕容(内蒙古)鉴赏||孙继平(朗诵||箫雅)编辑||荆枫

读后感
作者 || 无盐慕容(内蒙古)
鉴赏 || 孙继平
朗诵 || 箫雅
编辑 || 荆枫

天空,大地,山水
都不及一片沙来得透彻
一粒是一粒,连成大片的时候就成了
故乡的代名词
它就躺在家门的对面
向北,向北,脚步无数次向更北方向
移动
很难回到初始的地址
因此,花盆里的沙土依然寄存在
阳台上
一次次凝视,一遍遍品读
故乡的影子从远及近,仿佛童年的影子
在述说流沙般的过往
当我接近你,你只把纯净颜色
显露给我
无数次读着你,每一次都觉得面前是
无解的难题
【孙继平赏析】
借喻,是当下诗歌创作的常见手法,是一首诗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诗人无盐慕容起笔便釆用了一粒沙连成片,让家乡有了“代名词”这一喻为“诗质”的新的语境,倾刻让诗的主题得到延深,诗的形体“初始地址”带给人们的无际的遐想。让读者的“凝视”和“品读”,在流沙过往中显现的与众不同。诗人如此的洞察力,为诗播上了隐形的翅膀,振翅的神形有佳。让过往生活留下的“看点”异显盈满入目,由此,“童年的影子”与“纯净的颜色”有了鲜明的对比。成了倍受人们关注的“读后感”。即面对“显露给我”的“流沙”,“每一次都觉得前面是/无解的难题”。这种逆向的思维想象,隐喻着自然与环保,人为与蜕变的诗意所在。让诗立刻有了全新的视觉,也令读者感奋不己,这是诗人品性的崭露,也是诗之生命的魅力所在,更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的历史责任与担当。我想,这是这首诗的意达和初衷 。祝好诗人!

【作者简介】
宫学媛,笔名无盐慕容,金不换,辽宁省作协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 盛京文学网沈水之光文学社副社长。诗歌散文散见《诗潮》《鸭绿江》《辽河》《辽宁诗界》《贵州劳动时报》等报刊杂志,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征稿中荣获三等奖 ,有诗歌录入《内蒙古女子诗歌双年选》。
自言自语:莫道女无盐,天生味自然!

【鉴赏作者简介】
孙继平,50后,自由撰稿人。二十多年间,原创诗歌近2000首。已在《神州文艺》《作家新视野》《新蕾》等国家、省市、地区报刊志杂和网络平台上发表诗歌1000多首。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外散文诗学会会员、辽宁阜新诗歌学会会员。诗观:用诗心燃亮生活。

【音频总监、主播简介】
箫 雅,辽宁阜新人,小学国学教师。
诗与大地创办人,副总裁,音频总监。多家平台特约主播。
喜欢写作、朗诵。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阜新市、县作家协会会员,朗诵学会秘书长。多家平台的主播。诗歌散见于《文学月报》《当代新诗实力诗人》《中国风》《辽宁作家》《中国当代散文实力作家》《阜新文艺》《蒙古贞日报》《辽西风》《阜新日报》等报刊杂志。曾获得多项蒙古贞文学征文及朗诵奖项。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诗意阜新】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