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故乡的情思
——我的故乡安丘赵戈
文/刘德奎
前 言
故乡是孕育我生命的地方,故乡是我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地方,故乡是我憧憬未来、编织梦想的地方。儿时的玩儿伴、读书的同窗、曾经的往事、泥土的芳香……无不在我的记忆里烙下深深的印痕。然而我却不像其他游子一样对故乡有那么多无尽的思念和深情的眷恋,或许是久别的缘故,或许是那些曾经伤心的往事淡化了我的情感,但尽管如此,刻在脑海里的记忆却始终难以忘怀。
我的故乡地处胶州半岛的北部,北面紧靠潍坊和昌邑,南面连着胶州,东面是莫言的故乡高密,西面则与平度相交,属于半丘陵半平原的地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1:270000的地图上尚有一席之地,这便是山东省安丘市赵戈镇赵戈村。
解放后,这里一直是乡村两级政府的所在地,我的家就坐落在离乡村政府不远的东南庄子上。这是一幢朝南坐北半砖半坯三间起脊的茅草房。我和祖父祖母住在东厢房,母亲与两个弟弟住在西厢房,中间是堂屋,实际上也是厨房,一边支着一口大铁锅,主要用来煮地瓜和冬天热猪食。
南侧临街还有一幢三间草房,门朝里开,那是用来储存粮食和堆放各种农具的。右侧一堵土墙将隔壁的六大娘和她的长子长媳隔开,虽然中间隔着道墙,但两家人交流起来依然很方便,对方只要站在各自的墙根下就能看着彼此的头部。
院子的东侧则有两道土墙,两墙中间有一块空地,大约有两三分地是用来种植蔬菜的,紧靠东侧的那道墙便是与东邻的分界线,也是我的玩伴公喜家。院子里有一道用青石板铺设的小甬道,从卧室的台阶下来直通大门口,主要是防止雨天的泥泞。
东西厢房的窗户都是用木条排成的格子,从里面用浆糊糊的那种专用的窗户纸,那时候几乎家家如此。东屋的窗下栽了两棵石榴树,一酸一甜,每年都是硕果累累,石榴是阴历5月开花,花儿鲜红鲜红的,正所谓“五月石榴红似火”。靠近石板甬道旁有两口大缸,一口用来装饮用水,一口腌满了咸菜,主要是劈辣和芥菜疙瘩。
靠近大门口不远处是一棵祖父嫁接的桃树,它的成熟期很晚,一般要到下霜时才能采摘,那桃子的个头虽然没有“五月仙”那般大,但它的糖分极高,口感尚佳,很受大家的欢迎。西屋窗下有一盘水磨,那是用来加工摊煎饼浆糊和磨小豆腐用的。
靠近西墙根有一棵脸盆粗的秋树,秋树也开花,花是粉白色的。南侧靠近猪圈的墙角上有一棵枣树,枣树开小黄花,虽然很不显眼,但却花香浓郁,每到秋天,树上都结满了红彤彤的枣儿。
采摘枣的方法与其他水果不同,因为树上长满了刺,人们不能爬上去,所以只能用比较长的竹竿或木杆来打,虽然常伤及一些枝叶,但听爷爷说这样更能促进来年枣儿的丰收。(未完待续)
作者:刘德奎
写于 二零一八年三月
原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退休干部,本人一生酷爱文学,闲暇时写写回忆录,在文字里寻觅快乐余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