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同官河南人同乡会这个话题事,就不得不提及同乡会的会理(秘书长)宋云鹏。因为同乡会对河南老乡做的许许多多好事里,到处都留下宋云鹏的身影。宋云鹏兄弟仨排行为二,来同官逃荒的河南人,大家都亲切的叫他宋老二,其真实姓名倒被人忽略或忘记了。
宋云鹏是河南汲县人(现为卫辉市),大约往(一九四一年或一九四二年)前后,携家眷一路逃难到同官并落脚。河南先是因黄河花园口缺口,又遇河南大旱,紧接又是铺天盖地的蝗灾,河南百姓实在没有活路了,于是很多河南人都逃到了陕西,因当时只有陕西等地还未被日本鬼子侵占,相对比较安全。
刚到同官县,宋云鹏开始在老科沟矿(现在的青年路)给窑主摇槽撸(一种提升装置)提煤,妻子靠给人洗洗补补维持生活。在老科沟矿出苦力这一段时间里,窑主发现他精明强干而且能写会算,就让他当了收入颇高的账房先生。此时,宋云鹏妻子怀孕生子,不幸的是孩子出生不到几个月就夭折了,宋云鹏夫妻两人伤心至极,这时一个姓周的河南老乡,抱来一个女婴儿,来找宋云鹏夫妇,央求他们收养这个婴儿。原来周姓同乡是个剃头匠,妻子产后得病死了,留下了这个女婴。周姓同乡听说宋老二妻子生的孩子夭折,就抱着自己的女婴祈求让宋救孩子一命。宋云鹏答应了同乡的要求,这个孩子就是宋老二的长女,起名秀玲。
这期间宋云鹏组织参与了同官河南人同乡会的组建工作,并被推举为会理(秘书长),全面负责同官河南同乡会的工作。因宋云鹏能直接面对河南同乡的述求,且能舍身处地的为河南老乡干事,态度也非常和善所以在河南人的心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因此常常有人上门请他代写书信撰写寻人启事,甚至连过年写春联,红白事的文字都找他,他也能够做到有求必应。求上门的人也常有人不空手。因家里有小孩儿,都会带上一些孩子爱吃的东西。宋秀玲成年后回忆还说,她小时候没有缺少吃嘴。
那时河南人中鲜有识文断字的,因此宋云鹏家常常人来不断。那时他家已住在老火车站旁的房子里,就离火车站库房不远。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令宋云鹏一家疼惜一生的大事。大约在一九四八年左右,同官宪兵队抓住了两个人,且以共产党地下党罪名抓的。一个姓崔(没记住名字),另一个就叫念子山(后任铜川矿务局工程处书记,他儿子后来也在渭中上学,可能是67级的,个子不太高,胖胖的,一个地道的陕西人本地人)。
同官县宪兵便衣队(办公地在如今的五一大楼旁边的花园处)。抓住了中共地下党员在当时可是大案要案啊,于是连夜将抓住的两人押送到三原县国民党部。那时同官县归三原绥靖公署管辖,并由三原公署负责审理以往被抓人员如关押到这里也就是九死一生了。
念子山和崔某的媳妇不知从那里听说宋老二认识三原公署的长官,于是连夜就找到了宋的家里,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央求宋帮忙搭教,宋妻见状心软,也在一旁撺掇着,帮忙劝说。宋答应去三原救人,并拿出家中积攒下的银元和念子山,崔某的老婆筹措的约200块银元,连夜扒上向西安运煤的火车向三原赶,三原绥靖公署的头,是宋的同学,叫王元。
在运煤列车上,宋因劳累过度,再加上是深更半夜,就不知不觉时着了。一觉惊醒,发现火车已快到泾阳了,于是宋就急忙从列车上跳下但因腰间绑着200块银元,身子笨重的不灵活。当宋从车上跳下时,正被绑在腰间的一包银元硌在了腰上,疼痛难忍,但因救人要紧,也顾不上多想。就跌跌撞撞沿着铁路奔向三原。赶到三原绥靖公署王元家时,发现王元已去公署上班了。于是宋急忙央求王的爱人去公署叫王元赶紧回来。王元返回到家里,宋连忙把要救人的事告诉了王。王思虑片刻,立即带上宋委托给的200块银元去活动了。原来被抓念、崔二人已被审定为共党要犯即将行刑。王于是买通了监狱内部的人,调换了两名死刑犯,并当晚将念、崔二人换了出来。在三原的荒郊野地里,宋接到了念、崔二人,并拿出衣服给二人换上,随后又连夜从三原往同官赶,走到耀县,念崔二人不敢直接回同官,就躲到了一个熟人家里。
宋趁夜色赶回同官,将事情结果告诉念、崔人的家人,并叮嘱千万别将风声泄漏出去,勒令该哭还要哭,别像没事人似的。
因救人跳车,宋云鹏的腰被绑在腰上的一包银元硌成了内伤,当时并未在意,谁知以后腰部一直隐隐作疼,有时竟疼得直不起腰来,更不能干体力活了。况且事情的原委还不能告诉他人。这期间,念、崔二人及家人为避嫌,也不敢冒然前来探望。念、崔二人终究不知到宋是因救他二人而受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