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315期
2023年第25期

不会忘却的纪念
——寄给天堂里的爱人杜忠友
文/孙华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清明节又是一年一度的伤心断魂季,我知道你不喜欢悲伤,那就为你写一篇纪念文章,权作对你一颗平凡而又高贵的灵魂的追思吧!
想写这篇文章很久了,无奈不争气的身体总是困扰着我的思绪,心里除了忧伤还是忧伤。再就是担心,以我目前的知识储备、并不精炼的文字、常陷于艰涩的文笔是否能够正确解读、评价足够优秀的你?!
你的一生虽然短暂,但都是在充满了墨香的文海中度过,你走过的岁月怎么可以缺少一篇纪念文章?那样,你教过的万千学子们会满心惆怅,你的大批读者们会满目忧伤。
青州云门山上的绿叶青翠欲滴,点缀人间,北风捎来一片,让我写满思念;山中的溪水畅游山涧,自由欢畅,南风知我意,思绪飞向旧居故乡……
山东青州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文化灿烂,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北宋三贤”之一、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句的范仲淹曾在青州任职。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更是长居青州二十年,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篇章。《入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人尽皆知,成为千古绝唱!
1963年8月,普通的一天,青州桃园一个叫西荒的曾作为古老驿站的小村庄,随着羸弱的一声啼哭,渴望早日看到缤纷世界的你,在母亲体内孕育七个月就迫不及待地降临到了世上,从此巴掌大的男婴承载起杜家所有的希望。忠厚老实的杜家爷爷为你取名杜忠友。朴实善良的杜家人,不期望你将来能多么大富大贵,只希望你将来平平安安做一个好人。尽管杜家长辈们倾其所有,谨慎小心地呵护着你,可恶的病魔却不肯放过你,让你柔弱的身躯承受了不该承受的无尽的病痛和折磨。但你有着与生俱来的顽强生命力,总是与病魔勇敢的抗争着,抗争着……
九岁以前的你,大部分时间是在医院度过,不知道吃过多少药,扎过多少针。你一次次地从死亡边缘上挣扎脱身,医生和家人就一次次的把你拉回人间,让你一次次的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与关爱。体弱多病让你错过了孩童们上学的最佳时机,你只有眼巴巴地用羡慕的眼神,远望着同龄人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好不容易熬到了九岁,死神与你渐行渐远,身体逐渐康健,但是慢性气管炎等病症还是伴随了你一生,时时侵扰你的肌体,身体免疫力也是每况愈下。
也许从小吃了太多苦的孩子,特别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也或者是深受青州古文化学识氛围的侵染,九岁上学以后,你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地抢夺白白浪费掉的两年美好光阴。学习之余,协助老师办黑板报。一手漂亮的板书字就是那时候逐渐形成的吧?!在老师谆谆善诱的引导下,你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这也为日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教育有方的老师的引导,再加上自己勤奋努力的向学精神,你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每年都是年级前几名。初中毕业时,为了减轻父母负担,照顾弟妹上学,懂事的你毅然报考中专,以争取能够早日工作。等到成绩公布,你成绩斐然,竟然是青州市学子中的第一名,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要在古代的科举,你也是响当当的秀才了!然而迟迟没有等到录取通知书,有说是因为身体原因不便录取;有说是青州要保你这颗考大学的好苗子……究竟什么原因,不得而知。或许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祸相依吧!现在回想一下,应当心怀感恩了:不是错失了上中专的机会,怎么会有后面的读大学、读研,做更深层的学问呢!
你小时候还有一个有别于其他孩子的爱好,就是集小人书。听你讲过并看到了你收藏多年的小人书:父母给你的零花钱你从不舍得乱花,都是一分一分地积攒起来,等集到一定的数额,看到集市上有自己心仪的小人书《三国演义》等,你就一集一集地将其收入囊中。当你历经三年终于集齐了全套小人书时,心中的喜悦无疑比吃了蜜还甜。课外书籍开阔了你的视野,打开了你对事物的认知。你也从《三国演义》吕蒙梦中学习的故事中悟到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于是,你对知识的涉猎更是如饥似渴。你的思想境界与梦想追求,也许从那会儿就已飞出西荒,绕过青州的崇山峻岭,在你未知的知识海洋里任意遨游吧!
你的高中好象是在桃园镇住校上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你深知这个道理,于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春种秋收。1982年的秋季,你终于与几千莘莘学子们收到了望眼欲穿心心念念的山东工业大学(后来与山东大学合并)的录取通知书,你的漫漫求学路终于迎来了高光时刻。要知道1982年高考升学率只有17%,而作为高考大省的山东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作为从来没有学过英语,甚至不知英语为何物的农村孩子 (等同于少一门考试成绩的考生),当时能够考上山东的高等学府是多么的不易,你的求学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真的是为杜家争了光,为青州添了彩!当年你特约同学们攀登云门山,在无数摩崖石刻间徘徊、揣摩、学习,并在驰名天下的“人无寸高,寿比南山”的“寿”字前拍照留念,就是希望故乡的亲朋好友与青州的蓝天碧水,可以与你分享这个来之不易的巨大喜悦吧!
进入学子们心中向往的象牙塔——大学以后,你的思想更加成熟。自知英语是你进步的绊脚石,而唯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你就以书为伴,刻苦自学,努力弥补自己的短板。刚刚闯入省城的你没有被风景如画的城市风光所迷惑,没有享受城市生活;也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急于结识异性,忙着花前月下,学校图书馆是你常常流连忘返的地方,你总是最后一个恋恋不舍的离开它。皎洁的月光洒在你瘦弱的身上,映衬出你满脸的笑容——你似乎是久旱逢甘露的秧苗,好不惬意!你没有辜负四年的大好时光,最后各科成绩斐然,学校给予了你最好的肯定:第一批学生党员,推荐你读研。同学们对你学习之余广泛阅读并写出几大本读书笔记给予了高度评价,还戏称你是“红楼小王子”。
1986年9月,你有幸成为山东工业大学锻压专业著名教授关挺栋的关门弟子和留学归来的孙胜教授的开门弟子。由两位教授共同培养一位研究生,非同寻常!可见当年你受学校重视程度。在两位可敬可亲的教授的精心培养下,你的研究课题进展得异常顺利。你自己千辛万苦研究课题,撰写毕业论文的同时,还努力做好两位老师的助手,协助老师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你更是挤出时间为学友们翻译了大量的英语资料,对于同学们能够顺利毕业提供了有力的帮助。80年代,尊师重教,同学友善,人间真情,岁月美好!你对两位老师的爱戴之情更是像济南的泉水一样绵绵不绝,源远流长……
我们是在你读研的最后一年,由你同学老李哥辗转几人介绍相识的,纯真的年代遇到了单纯的我,美丽的爱情故事就此上演。记得见面是在美丽的大明湖畔,垂柳依依,碧波荡漾,我的视野里突然闯入一位文弱青年。当时一米六几的身高可属于女青年眼中的“三等残废”:骨瘦如柴,感觉如果大明湖岸边吹来一阵风就能把你刮跑。短促的见面,你用智慧抓住了一个文艺女青年的心。你很会写诗,在当时是很浪漫的事。巧的是,我也喜欢拽两句。临走时,你从皱巴巴的衣兜里掏出一张纸条:“杜忠友 :山东工业大学 锻压82研究生 ”。看那笔走龙蛇遒劲有力的毛体字,透着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一瞬间,你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起来,你已成为我的精神领航员!
斗转星移,随着你我彼此慢慢的了解,两颗努力向学的心越来越近……
还记得你写给我的那些情书吗?我都一封一封地保存着。其中你替关教授去张家界开全国学术交流会时写的,与其说是一封情书,我看更像是一篇美丽的散文诗,把张家界如诗如画的山水描绘得淋漓尽致,给我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我随着你的文字也走入一幅水墨画中……一股南方吹来的风吹皱了一池春水,让我的心中荡起涟漪!
爱情是甜蜜的,道路却是曲折的。物质匮乏,但我们有无穷的精神食粮。没有进过饭店、没有买过漂亮衣衫,甚至没有进过电影院,可我们拥有无尽的知识宝库——图书馆。我陪着你博览群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你肺炎病发住进医院,却还坚持躺在病床上做着助教工作——阅卷,且与同病房的老教授谈古论今,乐观、积极、责任感感染了我。我陪着你,送去可口的饭菜,希望能帮助你将病魔早日驱散,尽快回到你渴望的实验室。我调动工作失利,反被罚去做针织厂里最脏最苦最累的络纱工。是你陪着我,给我莫大的鼓励与安慰。我能坚持电大的学习并顺利毕业,当然少不了你这位“课外辅导员”的功劳。我们的心中有一个共同信念:绝不向命运低头,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登攀!
“疾风知劲草,日久见人心”,经过两年时光的相处,我们彼此珍惜,情比金坚。就在金秋十月,我们缔结为百年之好!你带着我爬上青州云门山的山巅。在那里我们郑重地发出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
啊!那漫山遍野黄澄澄的柿子就是给予我们最好的贺礼!我们将用毕生所学,来回报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这片黄金柿子也预示着:只要我们辛勤耕耘,就能迎来累累硕果!
“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研究生毕业,学校是要留你当老师的,你体恤父母的孝心再次展现,明确表示要下海闯荡,就此你错失了山东工业大学就业的好机缘。在1989年比较特殊的一个大环境下,你去了山东的一个研究所,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兜兜转转,又凭借超强的自学能力,跨专业应聘到山东建筑大学的计算机系的教师岗位。自此,你走上了默默无闻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教师职业生涯路,直至英年早逝!
你是教学生们计算机基础课的,包括:《C语言及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计算机引论》等课程。你教得怎么样,我是不知道的。我只知道每年的假期,你会认真准备课件,然后再为新生们准备上几首小诗,精心练习板书,直到满意时才露出盈盈的笑意。教师节之际,你会捧回一束鲜花,脸上荡漾着会心的笑,送给我说:“借花献佛了,我的成绩有你一半的功劳”!这时候,我知道你的教育理念、任劳任怨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与喜爱,不难想见赢得满堂喝彩。学生们给你的高度评价足以印证,您的工作在今朝,却关乎着祖国锦绣的未来;您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你被学生们称为“骨灰级教授”,以他们对你这种疯狂迷恋的程度,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足以胜过千万种表彰。
我曾想去听你讲课,看看在家木讷,上课时风趣幽默的你是怎样一种风采。的确也有过这种机会。记得那是2015年秋冬交接的一个周末,你气管炎病发已有三天,打针输液仍然高烧不退,但是倔强的你坚持要去上课。我说服不了你,但又放心不下,只得陪着你去上课。我对你说想进教室听你讲课。你自然不允。最后,我是在门外窥听的,心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你。那节课,你讲的颤颤巍巍,我听得胆战心惊:每一声剧烈的咳嗽,我的心都会跟着一颤。那一节课,感觉长达一个世纪……下课了,你踉踉跄跄地走下讲台,我看到你面色蜡黄,脖子上起了一层红疹,好像是打针过敏所致,便立即打车拉你去看了中医。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过敏非常危险,所幸你逃过了那一劫,我却心有余悸。你是在用生命和健康在维护教学责任。
不了解内情的人以为高校老师除了教学,工作还是比较轻松的,不用坐班,自由自在。事实并非如此,除去正常的教学,高校老师还要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以及著书立说的工作。其中,科研与著书任务最为艰巨,你与你的校友王惜宝等一批优秀教授,大学的中坚力量就是为之耗尽最后一滴心血的!
数年来,你承担了来自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科技厅、山东信息产业厅、国家住建部、中科院等单位的众多科研课题,均获得科学界的广泛认可与好评,其中科研项目《数字城市中的遥感信息三维重视分析系统》等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你撰写的论文与著作提升了专业学术领域的高度。曾经几年《五金科技》上总有你的名字闪现,文笔流畅,与同行交流的同时更有美的享受,而由于你水平的呈现亦从普通作者提升为杂志编委。你撰写的有关计算机的论文可谓数不胜数,单是主笔的著作就有十多部:《C语言及程序设计》《AutoCAD》等等,都是你呕心沥血的一部部杰作。其中《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技术教程》荣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你的作品即“考括坟籍,博采众长”,文风又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读后如醍醐灌顶,令广大读者茅塞顿开,引领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正确、便捷的方向。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你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学校的重视、同事的尊重、学生们的爱戴和社会的认可,38岁就晋升为教授,陆续又成为科技计划与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山东省高等教育评估专家、山东省知识产权保护技术专家库专家、山东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专家,成为人们眼中的佼佼者,山东省不可多得的人才。
教书育人之余,你的业余爱好也是丰富多彩的,可谓有声有色,这源于你深厚的文化底蕴。书法方面,曾经《生活日报》每周副刊上的报头题字都是你的投稿。毛体字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专家股评《三联报》刊登的股市每周一评,也是你的心血凝成,言简意赅,令股友耳目一新。翻译方面,你的作品虽然不多,但是非常有分量。记得作品是一部三大本系列科技丛书。邮票是百科全书,囊括了各种知识。集邮则是将人间万物藏于方寸之间,既陶冶情操,又能增长知识,你也因此而更加博学多才。收藏的盖销票里还珍藏着一个个美好的故事,一段段萦绕心头的回忆。
真的不知道你孱弱的身躯里怎么可以积蓄那么大的能量,你的大脑是不是异于常人,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你真正懂得天道酬勤。记忆里,你总是挑灯夜读或者伏案疾书,又或者不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就是去新华书店的路上。
用奋斗承载希望,用信念编织梦想。你那么年轻就已经功成名就,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里会不会被各种诱惑冲昏了头脑,甚至与各种利益进行不恰当的交易。对此,我深信你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人;你是始终坚守自己的本心和最初的信念,成就心愿的人。杜家的家谱里也只有对他人的无私奉献,绝没有无耻的混蛋,这个传统你很好地继承了下来。你的人生字典里只有买书、阅读、撰写,你就像大海上的一座灯塔,照亮了年轻人航行的方向。
都说好人一生平安,我多么希望这是真的。可你的生命却在五十三岁猛然间画上了休止符。我傻傻地问朋友你去了哪里?朋友说:他太累了,去天堂休息了。我知道这是安慰我。我又呆呆地问医生,是什么病让你离我而去。医生说:是他的责任心。他的身体已经受不了空调冷气长时间的侵害,暑假的学校换届选举会议他完全可以避开不去。可我知道,你做不到。
永远不会忘记酷暑难耐的某一天,青州城突降瓢泼大雨,那是为失去你——一位才子而洒下的泪;亲朋好友从青岛、济南远道赶来为你送行——那是为失去了一位难能可贵的挚友而伤心;亲人们难过的心如刀绞,肝肠寸断——那是因为一位至亲远离他们而去,再也不会回来。
你走了,你未完成的书稿还静静地躺在电脑里,等待着你的完善与揣摩;你的学生、朋友还在祖国的各个岗位,等待着与你商讨与切磋;你的妻女再也看不到你的身影,唤不醒你的脸庞;你的娘亲还在故乡——青州的小村庄翘首期盼着你的回归与赡养……
你走了,亲人、朋友、读者会永远怀念着你!你用岁月编撰人生,用热情浇灌花朵,用无私铸就精彩,用奉献燃烧生命!
如今,故乡的弟弟妹妹种植的瓜果又挂满枝头,一个个好像彩色五线谱画在巨大的绿色琴架上,正奏出祥和、欢乐的农家乐章;我和女儿则来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广州南沙,与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共筑湾区梦。如果有来生,我在四季花开的地方等着你,但愿不再有生老病死,只有人间欢乐、花前月下……还记得当年你写的诗,略改一下一并寄给你:
九月九
你今只身仙游
月如钩
千里共婵娟
更生思念愁
情悠悠……
本文作者:孙华,2019年春天领略到大湾区的魅力,来到湾区之芯的南沙。从此置业、安家、重启文学梦!近年的作品陆续被报刊刊登、获奖,爱好写作、旅游、朗诵、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