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与书同行(2篇)
马铁铭
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如今虽已年过古稀,仍然兴趣盎然。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从小就与书有不解之缘,小学时课外时间大多被读书占用。最早接触的是连环画,小学生爱不释手,课间大家传阅或者围着看,真是乐趣无穷。《岳飞传》《西汉演义》两套连环画各15本的书名,至今还能信口拈来。后来就开始读小说,古典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都读过。读得最多的是近现代小说,如《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平原枪声》《红岩》等。到初中毕业时,读过的小说也有几十部。记得在初一的元旦晚会上,我还当了一回“评书先生,”给同学们讲了一段《烈火金刚》中的一回,绘声绘色,博得满堂喝彩。
黄生说:书非借不能读也。这道理我深有体会。所读的书基本都是借来的,时间紧迫,要按时送还。但我从来没有爽约,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嘛。多少个夜晚,我在家里的煤油灯下悉心苦读,求知的渴望驱使着我在书海里遨游,如尝甘果,如品香茗,如遇挚友。书中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精神品质令我陶醉和感动。
当我做为一名回乡知青回到家乡后,和农民一起春种秋收,还是利用一切业余时间读书看报。夏天,我和社员在地里一边锄草,一边给大家讲评书。记得讲过《杨家将》《童林传》等古典小说。书读得多了,也为写作打下了基础。在参加县里水电站建设时,我做为连队(民工是军事编制)报导员,工地广播站常播送我的稿子。电站竣工时,没想到我这点文化竟然得到工地领导的青睐,要留下我在工地教学,这机会千载难逢!说来也巧,正好家乡小学招民办教师,校长力排众议,人选非我莫属。因此,我回到故乡小学开始了教书生涯。
在任教期间,我在职函授了省教育学院中文系课程,五年里,16门课程结业考试,每次均一次过关。取得本科学历后,被调到本地中学任教。九十年代,我被聘为《延边日报》通讯员,开始从事业余写作,曾发表新闻等百余篇。
2012年退休后,我每天除了健身,基本是读书和写作。由于网络文学的发展,阅读更加方便。我阅读的包括时事、历史、天文、体育、文学、文艺等内容,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精神生活。并且在网络平台发表了诗词五百余首,著有《诗词文赋》个人诗集,12万余字。多年来,我写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也为写作打下了基础。
知识改变命运,拼搏创造人生。读书可以开阔视野,扩展思维,增长智慧,使人变得内心强大,不断地成长。可以给自己生活中的迷茫指点迷津,能使自己的人生不断进步。
☆打工小记 (散文)
马铁铭
金风送爽,天高云淡。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在风中摇曳,农民喜上眉梢,又是一个丰收年啊!可是,秋收刚开始,天公不做美,秋雨连绵,田中泥泞,机动车和机械难以进地,影响了秋收进度。农户大量种植玉米,人少力单,心急如焚。亲友纷纷出人鼎力相助,闲置人员也立马组队加入秋收队伍。
我于2012年退休不久,遇到这种情况,我对妻子说:“我们也去剥苞米吧,在家也没事,找人组成一个队,我当工头,领着干活。”妻子欣然赞同。我立即联系人员,加上我俩一共十个人,雇了一辆面包车,组成一个打工小组,去乡下秋收。
早上五点,天还没亮,老伴就起来做饭了,还要把中午饭装在保温饭盒里带着。吃完饭后马上到停车地点聚齐人员,六点钟必须赶到地里干活。
深秋的早晨,颇有寒意,要穿着棉衣戴着手套。农户大多是把玉米割倒归成铺子。我们两个人剥一趟子,我和老伴在第一趟,干了一阵子就要脱掉棉衣。剥玉米,手上要带一个竹签子,先划开叶子再剥,剥光叶子把玉米棒扔成堆。这个活劳动强度不算大,但是忙活人,要手疾眼快。我和老伴都是农民出身,干这个活手脚麻利,总是在前面。到了地头再回头接,互相帮助,人全到地头后再重新排趟子。每天上下午各歇一气儿,中午包括吃饭是一个小时。
我们十个人里有三个男的,我和李凤田、高润福。他俩每天都带点酒,中午小酌一会。我们幕天席地,谈笑风生,抬头看天上云卷云舒,回头看地里,玉米堆如金塔般排列,体验着农村劳动时光的快乐。下午四点半收工,金乌西落,到家已是万家灯火。
天气渐冷,到了后期,早上到了地里,苞米铺子上一层白霜,剥了一会儿,手就冻得麻木,但大家还是咬着牙坚持干。农民种田也不容易,投入费用很大,要劳动一年才见成果,秋天又逢连雨,还要花钱雇人。所以,我们无论给谁家干活,都是竭尽全力,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对得起东家所付的报酬,农户也很满意。
由于机械不能作业,光靠人工,秋收进度缓慢,落雪了,农村还有不少农户的玉米没有收完。市政府立即做出决策,所有单位都要抽出人员全力支援农民秋收。总共抽调也有几千人,下到各乡镇村屯劳动。这可是生力军啊!他们大多没有干过这种活,但是不怕苦累,克服困难,热情不减,全力以赴。在增援力量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到当年12月左右,全市农村的玉米抢收终于完成。党和政府对农民的深切关怀和帮助,农户深受感动。同时,也体现出民族的团结互助精神,党和政府对“三农”的重视和支持。
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可锻炼身心,可淬炼意志品质,可创造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朋友,热爱劳动吧!
退休曾做打工头,冷气初临近晚秋
秸秆凌晨霜正厚,中餐小酒力方遒
剥开玉米堆金塔,辞去斜阳上月钩
携众创收冬雪落,怡情健体意方酬。
马铁铭,笔名冬生,男,70岁,本科,中学高级教师,已退休,“老三届”回乡知青。现为吉林省诗词学会会员,敦化东牟山诗词协会理事,中华作家网人才库优秀作家人才。著有诗集《诗词文赋》《诗路心语》。作品散见于《敦化时报》《延边诗词集》《延边晨报》和北京《中华名人志》《共和国之星》《中国当代名家精选》《世界华人艺术家名典》等文集。诗词作品参加省内外诗词大赛多次获奖。曾被北京国家级媒体授予“当代诗坛功勋人物”“中华知名艺术家”“全国诗文书画先进工作者”“当代文艺先锋”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