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屏晚钟的遐想
鹿 麟
“南屏晚钟随风飘送,它好象敲呀敲在我心坎中……它吹醒了我的相思梦。”每当听到这首老歌时,一颗心就会回到那年,去看盛开的白玉兰。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的山坳里,有多处著名的寺院和庙堂,点缀和隐祕着天堂般的风光。其中虽闻名者众,但当屬“灵隐寺”为首。然而距它不遠处有一“法喜寺”,却又有其独得之誉,为何?摡因院中那棵五百年长生的玉兰花树,而引世人响往。那年三月,也就是四十年前吧,出差粤闽诸地,返程时与妻约定在灵隐相聚,以园那时节旅途中的相思之梦,与妻同看盛开的玉兰。
正值烟花三月、江南清风雨润时节。听闻当地人说道,法喜寺的玉兰古树花开茂盛灿烂无比,游人不可不睹其非凡的风采,所以决定第二天便成行。
春天的西子湖畔,夕阳西下时空气分外温润,和风习习伴着高天升空的星星,天渐渐暗下来。只听得远方传来寺庙的钟声,不一会儿恰听到当时极为流行的南屏晚种的歌声。一句南屏晚钟随风飘送,催我沉入相思梦。被这柔情又多思的歌声醉入梦乡。
当晚午夜微雨,清晨既起,窗外却轻风漫吹。晨阳在竹林间斜照上房檐,丛丛绿影显出异样的光彩。行走在两侧高大的塔松、桂树、白杨和垂柳交错中的大道上。举目周边绿丝绒般的青草地,天空被霞光照耀的好生明亮。林木间充满清新的气息,在近乎青兰色的空旷中,透过竹林间隙的阳光,迷濛的光束斜射在路面上,发出金色的光。兰雀和翠鸟的鸣叫声,幽美而脆亮,在丛林间传出漫远的迴响,令人心旷神怡。
法喜寺座落在天竺山麓区域,从灵隐寺的盘道上向前不远处便是该寺所在。一路上绿荫高阔空灵,遮天蔽日间连空气都显现出青绿的色彩,所以清凉、所以通透而清新。只有高高树稍背后的天际和竹林枝叶的䟽影,透出阳光闪现的耀斑。一路上已可见聚散有致的高大玉兰花树,盛开着白的、粉的和淡淡血青色的花朵,在万绿丛中异常醒目。
绕过灵隐的院墙,青翠的高大树影,随清风吹送飘出阵阵清香,想必是玉兰花的芬芳。微风快乐的轻摇着绿荫处的树梢。不一会儿传说栽植于明朝、距今已五百年前的硕大的白玉兰已在眼前。
黛瓦黄墙、青石路面的僧院中,本就令人有曲径通幽的古风之感。所以与灵隐寺相比不算太大的院落中,玉兰树竟显的分外高大。树高十数米,树径一米多,树基的造型分外别緻,如刚刚甦醒的卧佛。跪推起大腿伸长了身躯,长长的双膊合在一起向天际扬起、挺伸着,托举起的树冠直径可达十米有余。粗壮的树干上爬满青苔,宽阔的树冠如同一把张开的巨型伞盖,在空中向四周伸展着,似乎要把整个庭院拥抱。 枝叶在繁茂交错中盛开,襯托着层层妖娆、风姿绰约的白玉兰的花朵。
看着这壮观的玉兰花树,洁白的花朵缀滿枝头,皎皎如白玉,在春风中摇曳生姿,随风飘来清香阵阵沁人心脾。逆光中,你似乎会想象出;在玉兰树的主体部位,有几个古代童子,匍匐在聖佛的胸腹上向上爬着、嘻戏着。而树冠上的花朵千姿百态,瑩白的花瓣柔若凝脂妩媚而又娇俏。当你在相机中把镜头拉近时,你还会看到无数的花朵如皇家花园里的千娇百媚的公主和美人儿。她们尽情舒展着身姿、舞动着腰肢情动神魂,令人心旌旗摇而不忍让目光移去。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一首赞红玉兰花的诗,诗中写道:“紫粉筆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芳情乡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红玉兰尚且如此娇妍,竟引得佛门弟子望如此美景而悔,欲重返红尘,可想白玉兰当更为优雅和高贵。正如古人吟诵的那样,“净若清荷尘不染,色如白云美若仙。”因此阳春三月的西子湖畔。”,哪能不引无数善男信女、时尚靓仔漫步花前树下踟躇流涟?于是又听人们传说;一代优伶艺人张国荣故世后,灵牌神位就寄魂于法喜寺庙堂中,一时间传为佳话,如今则成为少男少女网红们的打卡胜地。
法喜寺所在的上天竺,相传是白衣观音的上香地。所以到此求善缘、求姻缘的人们便络绎不绝,上天把红尘的美好愿望,与法喜寺勾连在一起,让玉兰花海弥漫着人间充满聖情的精神情怀。
院中的白玉兰,硕大的满树花冠拥抱着世间善良的人们,阵阵馨香的清风徐来,装点着万花世界的美丽风釆。当夕阳西下时,倦鸟归林的鸣叫声正呼唤着心灵的归期。
如今多少烟云世事已成往日,但每到阳春三月看到白玉兰的花影,心中依然会重起思念的波澜。此刻正如歌中唱的那样“我找不到他的行踪,只看到那树摇风……我看不到他的行踪,只听到那南屏晚钟……南屏晚钟随风飘送…它催醒了我的相思梦……。”那梦便是对盛开的玉兰之美的迷恋,是每年对阳春三月美好时光的的遐想和留恋。
鹿麟 · 本名吕麟书,画家。美协会员,美校校长,高级工艺美术师。
自由写作人,结集出版有《飛落的芳菲》等,并由韩美林先生题写书名,图书館收藏。
散文《绿园的桥和梦》《欢喜冤家》《陽光·绿荫和光影》《开满丁香花的“田“字院》《花房与书屋》及诗、词等作品均有入书及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