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玛:作者 | 清涧叶子:在西藏的日子认识了藏族姑娘卓玛,后来我俩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卓玛不识字初见她时她用树枝在地下歪歪扭扭勾画出“卓玛”二字,她的脸上泛着黑光,高原的阳光似乎不尽人意,整天在阳光下骑马放牧的她,看起来比她的真实年龄成熟多了,微笑时黝黑的肤色显衬的牙齿特白。卓玛头上总是包着一块头巾从不取下,当我问及她原因时,卓玛淡淡一笑告诉我藏族女子都是这样。她的回答更让我迫切想知道她的头巾里面到底包裹着什么样的发型。 那天我和另外两个山东姑娘跟着她去放牧,一望无际的草原旁开满了格桑花,成群结队的藏牦牛和藏羚羊珍珠般黑压压撒满了草原。站在远处看它们时,它们安静的吃草、顶头、相互追赶着玩耍着。等我们靠近它们时,它们瞬间跑的没了踪影。卓玛可是骑马高手,经我们三个人邀请,卓玛同意给我们表演骑马。骑在马背上的卓玛头戴毡帽,一手牵着缰绳,一手举着马鞭,在我们眼里卓玛骑着马就像运动员玩球那么轻松自然,马背上的她就像高原上的勇士战神,而我们三个就像球场的观众。当那匹马狂奔时我们也捏紧拳头,她像高原上飞来的鹰,从天边由远而近由近而远随马奔跑一圈又一圈,藏蓝色的天空下卓玛骑在马背上,又像迎风飘来的风帆,近看是一个藏族女子,远看像个彪悍的骑士,宽大的藏袍随风而飘,散发着粗犷的气息。卓玛的头巾被风吹落,她瀑布般的头发披满了整个背部漫过膝盖,仿佛此刻站在我面前的不是卓玛,犹如下凡的仙女。大概是被我们三个看的不好意思了,卓玛满脸通红,立马又将头发包了起来。其实卓玛也很喜欢汉族女人们的现代发饰,但又不得不保留那种原始又古老的藏族风格。一个勤劳古朴的藏族姑娘爱她自己的民族如同爱她的家!在布达拉宫和八角街,我们目睹卓玛和所有朝圣者一样,三步一磕头,让我们领略通往天堂的漫漫之路如此艰辛。那些从未间断朝圣的人们,那些以生命和血肉葡地而行的老人,那么多的人踏着夕阳的余晖,卓玛和那么多的面孔一样朝着同一个方向,脸上写满了虔诚。 应卓玛之邀我和两个山东姑娘去她家做客,刚踏进大门,身着藏族服饰的中年妇女迎了上来,双手捧着洁白的哈达搭在我们的脖子上,这是藏族人待客的习俗,她是卓玛的妈妈。身着藏袍的卓玛妈妈略显微胖,在全家人的热情簇拥下,我们走进了卓玛的家。卓玛家很漂亮,房子四周都是彩色墙画,扑面而来的是房顶和墙面用油漆画上去的各种佛像。她家里摆放了好多酥油灯,墙周围花红柳绿。我们围坐在客厅的长条桌子上听她们讲当地风俗,热情,热烈,淳朴,满满的那种古朴的藏族风情让我们心情荡漾。 卓玛的奶奶八十一岁高龄,黝黑的面部刻着满脸沧桑,银白色的头发盘在头上显得十分慈善,老奶奶没有了牙齿,一脸笑眯眯的模样。我头一次去藏族人家里做客,热情的卓玛全家用藏语和我们交流,我们只能用最简单常见的一句话彼此相互问好:“扎西得嘞!扎西得嘞!”热情好客的卓玛一家人摆满了一桌子充满了藏族风格的食物。牦牛肉,烤洋芋,煮鸡蛋,藏巴,还有青稞酒和酥油茶等!……我们开心地吃着各种小吃,此刻完全忘了我们置身于雪域高原。在藏民之家,就如同回到自己温暖的家。抿了一口酥油茶,正在忐忑为难时卓玛似乎看出我喝不习惯又不好意思放下,一会功夫卓玛爸爸又提着一壶滚烫烫的酥油茶,卓玛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甜油茶牧民最爱喝,你们爱喝啥味自己选。” 一杯又一杯酥油茶斟满喝干,再斟满,再喝干……此刻,这是世界最香的酥油茶,甘醇、香甜里夹杂着真诚。卓玛的爸爸也是一位十分厚道的牧民,满脸的皱褶里写满了藏族牧民的艰辛,他和卓玛的妈妈将家里所有的平时舍不得穿的各色民族服装都拿出来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自己挑选颜色。他们用藏语十分热情的告诉我们这些服装他们平时遇上盛大民族节日比如雪顿节、赛马节、沐浴节、逛林卡时才穿。天哪!我以前在电视里见过这种独特又漂亮的服装,这可真让我开了眼见!热情好客的主人让我们穿上他们的藏服和他们全家拍照跳舞。在各式各样藏服的装饰下,戴上了藏族人的帽子,毡帽,礼帽,还有时尚的牛仔帽,我们三个完全被装点成藏族人的模样。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我们拍照,听藏族人唱跳舞,我们头顶酥油灯,我们带着洁白的哈达,和卓玛全家跳起了欢快的锅庄舞
作者:清涧叶子,本名刘桂莲,在报刊和网络媒体发表有诗歌散文作品等,,现居陕西汉中。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