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
生活压力大,没有灵感写新品,便翻出一章压箱底的、没有在书香发表过的来清理了一下尘封,作为这次跟诗友交流的“心意”。
想起来,这首诗还有一段“绯闻”。
好几年前,我用的现代移动通讯根本无法满足像微信、支付宝,“忽悠陶”之类需要大内存的APP,安装上了就死机。于是就总是在电脑QQ聊天,发些作品,讨论或虚骂,满以为那样就是讯息时代的“大康”水平了。直到后来被嘲笑为“时代OUT”,才惊觉醒悟,赶紧抽出二千元叫家人去弄回一块几乎与那沓人民币等大等厚的华为,然后,就一直使用到现在。
拿到新手机,开始学划屏,鸡手鸭脚,轻重快慢老出错。那段日子,比“卖油郎”侍候“花魁”还辛苦。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好些天后,不知不觉中那“二千元”便听话了。
会了,就装微信,微信后就从QQ的信息中海选一个链接微信的写作群。进去,看群领导层,看相关的介绍,越看越心惊,越看越崇拜。我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高踞于宇宙巅端的文学集体,背后倚靠的灵魂般的老前辈顾问不用说,但就是群主和编辑,他们的头衔和成就,都几乎是我难于想象的的文学界的泰斗啊!
精神的膜拜支配做事的认真,第一轮投稿我就竭尽智力打造,写的就是下面的这首诗。一发表更令我振奋,刊面诗句竟然就选了我的诗中的对子“蝶蜂萦绕追华唱,鸥鹭翻飞觅渚停。”慧眼哦!由是,我对之更膜拜得”全体趴地”了。
好景不长,商品经济浪潮下的人性,再清再洁也要被污浊洗脏。一天,群里突然沸腾起来,大量的鞭炮、彩旌、花束等连绵弹出,霸屏到没法看字。在我的想象中,全体高管和许多群众,一定都像被一只只无形的手攥起来的鹅脖颈(鲁迅语),都朝向一个地方看:像诚虔的穆斯林朝觐麦加,像自信满满的法国民众欢迎凯旋归来的拿破仑。终于,人物出现了,原来是另一微信写作群的一位主管。互相捧场之后,来客便拿出他的见面礼,发出了他的群中制作的集刊的链接。
大家一定在抢着看,因为最冷酷的我都忍不住打开来看了。我首先目录,见显著位置有那位大神的作品,便首先翻开阅读。
世事往往会犯奇怪,听起来非常美好的,你最好别再去看;看起来最漂亮的,你最好别去试,否则,说不定你就会被钟情于艾滋。我怀着虔敬打开大作,览了开篇,很是失望;再按捺着性子看完,就大失所望到怀疑人生。我复制(当时都不会截屏)了一段,发到激情平复后的群对话框,并评论道:这些文字,说音韵没音韵,论意境看不出有什么崇高的意境,不分行平排,读起来根本连成熟散文都不如。这怎么能算诗呢?
一石激起千重浪,很快几乎所有群管以及群管的帮闲们都对上我了。我打字又不快,真是百嘴莫辨哦!
后来,我将那“高人”的诗转给我们这里的一个教诗词戏剧的教授,请求其给予公正的批评。不多一会儿,批评来了:“这是高人写的?狗屁不通。不客气的说,如果他是我的学生,我是不能给他及格的。”
当我再将这意见复制到群,我发现我由群里最受欢迎的,一下子转了一百八十度:几乎成为千夫所指了。
事后,一位编辑私我,给我忠告:雪莲,你很像十年前的我,但你这样是不会得待好的。你知道么?你一下子得罪了群里几乎所有人。贵客不用说,邀请贵客的管理,我们这些盛赞贵客的人。你当了一次皇帝新装中的孩子,但现在我们这世界不是那孩子所处的世界呀。以后你必须注意:人事可以看穿,可千万不要说穿……
我感动了,那一夜之后,我依稀发现自己不自主地将敞开的心窗关闭了许多许多……
2023.03.21夜



七排【中华通韵】
欣描春景
连振华
溪水纯纯草色青,浮云淡淡雾飘泠。
红桃艳艳葱衫少,白李熙熙玉帔轻。
朗昼穹苍神湛淡,幽宵野旷趣繁兴。
蝶蜂萦绕追华唱,鸥鹭翻飞觅渚停。
几处粮农耕麦地,一川茶女绣山屏。
魂迷画境寻佳句,笔底芳诗荟翠情。
2023.03.21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