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牵挚友情 千里赴湘西
——湘西寻亲记之一
陈雪梅
“多少年的追寻,多少次的叩问,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
这直击心灵的《乡愁》,总是让我想起为祖母寻找故乡及亲人的心愿没有完成。
自幼,祖母的乡愁就深深地感染着我,尽管祖母被做木排的人带出湘西时,还只有七八岁,但是,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风土人情,都一一记在她心里。到湖北后一辈子也没回过湘西的祖母,只要稍有闲暇,便遥望故乡,思念着她的父母和兄弟姊妹。但那时,年幼的我却不知道如何去为祖母解除她的思念之苦,也不知道帮祖母去寻找亲人,也因祖母说,她从老家到湖北,山一程,水一程,走了三个多月才到大冶。因此,我自幼就认为祖母的故乡似乎在遥远的天边,是遥不可及的。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祖母去世后,我们才后悔没能帮祖母回故乡寻找亲人。
2021年初,我将这一心愿写成散文《盛满思念的小针盒》,先后在《新东西》和《黄石日报》等媒体发表后,深得亲朋好友的关注。我的老领导,现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导孙发友先生,还有我的老同学,重庆大学的博导陈国平先生,他们在看了这篇文章后,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发信息,帮我出谋划策,怎样去湘西寻亲,甚至连出行的线路都帮我找好了。我的学生原大冶文联副主席王义根,也多次打电话给我介绍他当年寻找他祖母故乡的经验。还有我的小姨,特地回老家打听祖母从小被陈良碧村人带回大冶的情况,但皆因年代已久,那辈人都过世了,很难找到有用的信息。还有我的朋友及堂兄弟姐妹,纷纷在文章后打赏留言,鼓励我去湘西寻亲。

更令我感动的是,我的挚友,中国民主建国会黄石市委会西塞山区总支的老领导陆裕君、赵秋英、傅江汉,在微信群里相邀,要帮我一道去湘西,傅总还自告奋勇要带车给我们当司机,我当时真的是感动得热泪盈眶。我的小妹夫也被感动,他放下公司的管理,要与傅总轮换把握方向盘。
一篇小文章,能引起那么多的关注,《黄石日报》和《新东西》功不可没。
尽管我非常想去湘西寻亲,但家有俩孙女,一个要上学,一个还未上幼儿园,我很难脱身。即便我有了时间,一个人出远门,家人也不放心,弟弟妹妹也都各有工作,不能一同前行。可这次,有众多亲朋好友助我鼓起勇气,于是我决定开启一场跨世纪的寻根之旅。

文牵挚友情,千里赴湘西。2021年3月3日清晨,我们一行五人组成的寻亲团,信心十足地从黄石出发,向祖母的故乡湖南省黔阳县江西街进军。祖母故乡的这一地址是老辈人提供的,经查寻,现在的新地址是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江市镇。为了这一天我们已等得太久,自新中国成立之初,父亲就多次按照老地址给祖母的父亲洪天多写信,但均无回音,也不知祖母的家人在战乱年代有何变故。当年,父亲因工作忙碌,又加之交通不便,也就搁下了这桩寻亲之事。

旅途中,我们说说笑笑聊天时,方知傅总刚刚经历了一次大手术,身体还未痊愈就与我们一起长途跋涉,这让我们又是感动又是心疼。中午,快到达雷锋服务区时,大家打趣说,后天就是“3月5”了,我们学雷锋寻亲团应该在这里再感受一下雷锋精神。

于是,大家走进了宽敞明亮,干净舒适的雷锋服务区。一进自助餐厅,各种美味佳肴,散发着诱人的湘味,我们每样菜品品尝一点点,就撑得个肚儿圆,然后,又兴致勃勃地在服务区门前留影纪念。
在高速公路和高铁迅猛发达的今天,我们早上8点还在黄石,下午4时许就到达了怀化地区的雪峰山下。过了这雪峰山,便是祖母的故乡了。在未修建高速公路时,人们要翻越雪峰山至怀化、芷江,那是十分艰难的,因为雪峰山上的那条战时公路又窄又陡,26公里的山路,就有300多道弯,100多个险点。抗战时期,日军企图翻越雪峰山,夺取芷江机场,我国军民奋力抵抗,日军硬是没有翻过这道天然屏障。
雪峰山,高1900多米,常年积雪,云雾缭绕。1949年,我解放大军进军大西南时,某独立炮兵团在翻越雪峰山准备去解放贵州时,拖大炮的十轮卡车却在雪峰山下无法上去,不得不掉头绕道辰溪而往贵州。平日里一些车辆即便是上得去雪峰山,也要弯弯绕绕走一两个小时,如今雪峰山下高速公路通车后,我们走雪峰山隧道,只需十几分钟便穿过了雪峰山。
现代化的交通枢纽与交通工具,为我们出行带来了便利与快捷。下午五时许,我们顺利到达洪江市。昔日,祖母跋山涉水走三月的路程,而今,我们一日千里,轻松直达。

洪江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也是当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第二故乡,小城无不打上杂交水稻之父的烙印,一进洪江,“隆平体育中心”,“隆平学校”,就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我不由得联想到百年前,祖母若不是因为家大口阔,食不饱腹,也不至于让年幼的祖母与做木排的人远走他乡。(待续)
作者简介:

陈雪梅,77级理工女,当过乡村教师,担任过工会干事,后在黄石广播电视台从事新闻工作,笔名雪影。自1986年起,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电台等发表文学作品和新闻作品数百篇,偶有作品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现为黄石市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