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的小闸村(散文)
文‖史益国
小闸村,是我土生士长的地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开家乡远嫁他乡30年多了,每每想起,还是沉浸在久远的记忆中……

小闸村,坐落在大运河边,依堤而建的村庄,形成一道运河边独特的风景线,茅屋土墙连绵几里,整齐的排列着,绿树成荫。
四季轮回,绿油油的麦田,金黄的油菜花,高高的青纱帐,笑弯了腰的稻穗🌾……还有行走在田间地头,实施田间管理的乡亲们,民风古朴热情,依然一番桃源世界。

孩提时代的生活, 虽然艰苦但也很快乐。 运河,是我们天然的 水上乐园 ,生长在运河边的孩子没有不玩水的。每到夏季到来,就是我们的天下了。约上几个小伙伴,带上木桶,也有带着汽车内胎的,在浅水区 喜戏打闹,真的是玩疯了,甚至忘记了回家 ,等到家里大人到处找人,才知道到吃饭的时候了。其实,大人担心的还是安全的问题。每年都有发生 溺水的事,难怪每家大人担心的。
孩提时代的快乐,也伴随着艰苦。那个时代,吃 水 都是从运河里挑的。现在想都不敢想,10岁 的孩子,个头也不高,要是把两桶水跳到大堤上,真的象负重爬山,满桶水挑不动,只能都是装半桶,上坡时咬紧牙,弓着腰,一步一蹬,拾级而上……有时候眼看就到堤上了,脚下一滑,全部倒光……只能下河重来。挑 水 ,不仅是为了每天生活用水,而且还有为生产用的。那时候,农村人没有打工这个说法,只能在家搞点副业增加家庭收入。春夏季节,主要是培育山芋秧苗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而每天挑 水 浇灌,也是必须的。傍晚时候,每家都有人挑着铁皮桶的,也有木桶的,男男女女到运河里挑水 ,那场面也是很热闹。也有边走边叫号子……每每都是听到嘿吆嘿的叫声,一派忙碌景象。

大人忙田里活,小孩忙家里。喂猪喂牛喂鸡洗衣做饭就是女孩的事了。养猪是家家都有的,而养母猪则是家庭致富的一条门路。一窝小猪,多则十个少则8个,伺候的好也能卖几百块钱呢。但是,侍候小猪是个细活,真的像侍候月子里宝宝。母猪坐月子也像人坐月子一样,也要加强营养呢。母猪吃的好,奶水 足小猪长的油光水滑,卖的时候卖相好,也能多卖几个钱。喂牛说起来简单但也有讲究,大人说,叫什么勤添少放。不能一次性放的太多,图省事就容易被牛踩在牛脚下糟蹋了,浪费。那时候,牛草也是很精 贵 的。玉米叶是饲料中的上等。只要是晴天打的叶子当天晒干,保持叶绿素,甘甜清脆可口,牛儿喜欢。次点的是花生藤,只要是晴天晒干,那股清香味也讨牛儿喜欢。要说差的,就麦草,稻草了。没有营养,牛儿不肯吃,除非实在没有吃的,只能供吃麦草。想想现在的牛,住的空调,吃的营养配方饲料,天地之差。
忙活完猪牛,还要喂鸡。鸡食不是现在的配方饲料。都是菜叶加麸皮,这是好的。还有就是菜叶。鸡菜要切的很碎 ,太大小鸡吃不下去。麸皮也要拌的均匀,混合搅拌,分成几个小盆,平均分配,鸡鸡有份。看一大群鸡崽抢食,很有意思。洗衣做饭,每天必做。小小年纪,就要学做饼。发面,做饼,烙饼等。既要细心,还要带着小心。火大了,饼糊了。时间过长,饼硬了。都不好吃。慢工出巧匠,不能急。中午,大人收工来家,一家人吃着烙饼,就着自己家种的瓜菜,绿色环保无公害,其乐融融。童年啊童年,回不去的曾经,回不去的岁月……

作者 史益国 江苏淮安人 现在江苏商联超市有限公司财务部任职 喜欢文学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