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文学/她在音乐中追寻教育的诗和远方
文/龚飞
她创作的歌曲《云朵下的村寨》获“2008年中国杯”新歌曲创作活动词、曲全国三等奖、全国校园时代文艺汇演金奖;
她创作的歌曲《江布拉克七月的雨》在“我的家乡多么美—全国首届唱我家乡的歌”原创词曲选拔活动中获“创作成就奖”;
她创作的歌曲《梦中天堂》2012年在“全国第五届校园优秀歌曲选拔赛”活动中获一等奖,在搜狐视频 《向上吧!好声音》打榜活动中以高达210154的点击率和票数稳居擂主;
她还荣获泸州市首届“十大女杰”提名奖、泸州市第六届“优秀青年”荣誉称号、泸州市音乐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泸州市“十佳歌手”。
谈到创作歌曲的感受时,泸州市第二中学校高级音乐教师韩敏深有感触地说:“当那许多无法用语言和其他途径表达和宣泄的一点一滴,变成文字和声音时,那种精神上的成就感, 只有身在其中才能有所感受和体会,旁人是无法体会一二的。而这种成就感似乎也足以让人上瘾,一直不停的写下去。”

韩敏深情地谈到,说到音乐,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或描述,我想一定是“美好”,虽然心有忧愁,也有悲伤和愤怒,但依然用一种美好的方式在传递着。有人说,语言停止的地方,就是音乐的开始。音乐是情感的载体,它是人类最原始的语言,是触情的艺术,它有真实的人性,不曾被苦难或荒诞的命运磨去棱角与血性。它的本质是人的文化、感情、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一种表达,离了人特有的思想感情和人文情怀,音乐就会失去它的根基。同时音乐也是承载、记录人类心路历程的声音,是人类走向文明、走向进步的声音,是一切智慧、哲学给子我们的更高的启示。语言无法触及之处,音乐却能能够揭示,如使说有一种语言能让你内心呜咽,脸上却泪水全无,那一定是音乐。

脚受伤,创作《云朵下的村寨》
“天边飞来一朵七色的云彩/云朵下有座古老的村寨/雪山圣水养育着/ 养育着格桑花,格桑花/啊,亚拉嗦,亚拉哩嗦/格桑花开,酥油飘香/啊,亚拉嗦,亚拉哩嗦/格桑花开放,酥油茶飘香/ 令人神往……”
走进泸州市天府中学(二中)韩敏的办公室,她就打开电脑,让记者听一听她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云朵下的村寨》。瞬间,记者被这优美的歌声所打动,闭上眼仿佛漫步在七彩云朵下的美丽村寨。“那一年的金秋十月,我们采风团来到了川西北高原美丽而古老的箩卜寨。它座落在汶川雁门关,是古羌王的遗都,羌族几千年的历史在寨子里展现。那一天晚上,我因脚受了伤,没有睡好觉。第二天,我一大早就走出去,在云朵羌吧眺望整个山寨。在这里,我看到了岷江大峡谷,看到了七色的云彩,还有那彩色云朵下四千多年的村寨,还有希望小学孩子们的笑脸……在那一瞬间,我找到了灵感,《云朵下的村寨》就这样创作出来了!”韩敏向记者介绍道。“这首歌曲获得全国“2008中国杯”新创作歌曲、歌词评选活动中获全国词、曲三等奖,今年10月30日在搜狐视频《向上吧!好声音》打榜活动中获得日冠军。”
一场雨,美丽了“江布拉克”
2012年10月3日,韩敏创作的《江布拉克七月的雨》在“我的家乡多么美—全国首届唱我家乡的歌”原创词曲选拔活动中,获“创作成就奖”,收录于中国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唱响我家乡的歌》全国首届我的家乡多么美原创歌曲作品集。
韩敏告诉记者,江布拉克位于新疆奇台县东南58公里的低山地带,自然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距此不远的高山草原江布拉克,水草茂盛、山花遍野、满目葱翠。景区由自然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三种资源类型组成,雪山冰川、高山和亚高山草甸、中山森林、低山草原景观别具特色。江布拉克,水草茂盛、山花遍野、满目葱翠。“七月的草原下了一场雨,美丽极了,那滴滴的小雨滋润了我的心灵,雨中的草原显得更加美丽,朦朦胧胧我感觉就像在梦里,正是这样原生态的美景激发了我的创作欲望。”韩敏说起江布拉克的景色,仍然充满了向往。

游西藏,完美《梦中的天堂》
2007年7月,韩敏终于来到向往已久的梦中天堂——西藏,在这片蓝天下的最后净土,她通过十余天的感受,终于诞生了歌曲《梦中的天堂》。“七月,我走进西藏/走进我梦中的天堂/雄伟的布达拉屹立在蓝天下/雅鲁藏布江水自由的流淌……”韩敏在介绍之中情不自禁的用手打着节拍高声唱了起来。这首歌于2011年7月收录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酒城放歌—泸州市原创歌曲选集》中,2012年10月10日 在“全国第五届校园优秀歌曲选拔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10月17日在搜狐视频《向上吧!好声音》打榜活动中以高达210154的点击率和票数获得日冠军,稳居擂主宝座。

韩敏侃侃而谈,她创作的《江布拉克七月的雨》《墨伤》《云朵下的村寨》《梦中天堂》共四首歌曲,经第一温情歌手东学演唱的版本进入中国移动彩铃网,为全国手机用户提供手机下载。同时这四首歌曲也即将进入全国KTV点歌系统,供大家欣赏和演唱。
聆听韩敏创作的歌曲,那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大气的《墨伤》,不同的心境,不同性情的人,可以在里面收获不同的情感体验,体会不同的情殇;唯美的《等你》,低吟浅唱,空灵的天籁之音,让人沉醉;那轻快的《思念》,却传递和诉说着淡淡的伤感;《魂牵梦绕在江南》,风吹过扯不断藕断丝连;《梦中天堂》在心里,也在远方,芬芳着心情,美丽着心境;《江布拉克七月的雨》,淅淅沥沥,淅淅沥沥,是否将你唤醒?
教学中,她是本土音乐和文化传承者
韩敏在音乐教学中坚持特色教学中,一直坚持传承本土音乐和文化。她编著出版了泸州第一本有正式刊号的校本教材《江阳放歌》,首次把本土音乐作为教材引入中学校园,把泸州的酒歌、纳溪的山歌、古蔺的花灯等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融于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热爱本土音乐和本土文化。
韩敏自主开发的教学设计《乡土的芳香-四川民歌赏析》,此课件获全国教案设计大赛一等奖。在课件中,韩敏将纳溪民歌《撵野猫》《这山没有那山高》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本土音乐文化,揉进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合江傩戏》、江阳《分水纸伞》、《叙永踩山节》、泸县《雨坛龙灯》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四川民歌的风格特点,理解人文、地理、语言对音乐风格的影响,感受到泸州本土音乐文化的厚重。

韩敏为学校编排的大合唱《在灿烂阳光下》获全国第一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四川省一等奖,指导学生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哈六药杯”青歌赛、武警总部“推新人、推新作”大赛中获奖,指导学生多人次在历届省、市优秀艺术人才大赛比赛中获得省、市一等奖,在省、市艺术人才大赛和声乐、钢琴比赛中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有多名学生获高考钢琴、声乐特长测试15分的加分。

她行走,在现实中也在网络里
行走,不只在现实中,也在网络里。韩敏告知,“我时常在音乐基地网站行走,结交到不少的原创音乐人。与词作者卜庆振老师聊起我的区县采风,产生了思想的火花碰撞,我们创作了《雨醉风香》《风过荷塘》《生命中的那坛酒》《一朵油纸伞》等一系列歌颂家乡的原创歌曲。2015年,我们从中精选了10首歌曲,出版发行了EP专辑《像清风一样爱你》,其中的《等你》等歌曲在网络上有了近30万的点击率。《墨伤》《像清风一样爱你》《江布拉克七月的雨》等歌曲在全国ktv点歌系统也有了很高的点唱率。”

“我和卜庆振老师不只是音乐上的合作伙伴,还是教育上的同仁。”他们共同开发的跨地域、跨学科、跨学段的校本课程《中国好声音密码》,通过《中国好声音》等节目片段导入,为学生解读流行歌曲中的音乐或文学元素,并通过自己的原创歌曲讲解原则、方法、过程,拓展延伸学生欣赏和创作、演唱的能力。2016年3月9日,该课程被《中国教师报》刊登,该课程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讨论。《中国教师报》“课改研究周刊”主编郭瑞强调了“同频创课”这一概念,他期望有更多的老师能够像韩敏和卜庆振一样,主动寻找一种相互支撑、合作共创的研究方式,并且当作乐趣和追求,使自我领导力催生教师的课程领导力(该课程已在2016年5月获得全国第三届“真爱梦想杯”课程设计大赛一等奖)。

在这次讨论的基础上,韩敏和卜庆振老师继续拓展网络上的“教育行走”,创建了“长歌行同频创课组”。“长”者,特长也,“歌”者,情趣也,“行”者,行动也。他们的创课组立足于跨区域、跨校际、跨学科的状态,就是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并立意于构建有情趣的课改,有情趣的课堂,有情趣的学习,同时,他们侧重于行动研究,既研究校本课程的创设,也研究教学内容的整合,更研究具体的某一课时、某一知识点——每月确定一个主题,成员共同探讨,共同行动,我们期望能够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
“回想这些年的经历,我深切感觉到,行走是病,远方是药。在行走中,我不断发现比远方更远的地方,不断走宽自己的教育世界,不断邂逅更美好的教育!”韩敏如是说。

面对疫情,她用歌声《守护家》
“好久没有守着家
守着老爸和老妈
听听老妈的唠叨
数数老爸的白发
我们选择了守望
你们选择了出发
离开爸妈离开娃
用爱守护千万家……”
2020年韩敏谱写的这首歌用微小的生活瞬间,用温馨的时光片段,表现静享宅在家的时光,对抗浮躁,乃至焦躁,用安定的心共同守护小家,守护国家。
从2020年1月十多号开始,韩敏每天刷新闻,每每被医护人员和许多平凡人的点点滴滴感动到不行,也被国外朋友们募集物质的行动力和捐赠感动,可是她除了悲伤愤怒感动只能宅在家里,然后她对自己说不能这样,你要做点什么力所能及的小事情,于是她与词作家卜庆振创作了这首《守护家》。“不想喊口号也不想说大话,想写一首具象一点的,于是以点带面,从守望、守护的角度切入,也就是普通大众和医护人员的角度写出温馨和希望,拿到歌词后,半个小时完成谱曲,然后在钢琴上弹唱做了一些小的调整和修改,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完成了现在的版本。”韩敏谈了这首《守护家》的创作感受。

“我将这歌发了一点片段在一些微信群里,反响不错,深圳走吧文化传播公司刘总看到后将其发在了今日头条和微博上,反响也很好,可能是因为反映了大家特殊时期的心声而引起了共鸣吧。”韩敏只想用轻柔如水、不卑不亢的情感和表达,把这些普通平凡伟大的“你”,唱给我听,感动到自己。她只愿这首原创歌曲能带给宅在家里的人们一点抚慰,愿音乐陪伴大家度过这段难忘的时光。“在这样的疫情下,音乐是无用的,它无用到只能在感动之余,给予我们继续宅家保护自己,不会给别人添乱的动力而已。”

缓行浅唱,抵达自己的教育诗意和远方
2019年,韩敏的专著《缓缓行 浅浅唱》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对于出书的目的,韩敏告诉笔者:“虽然文字不是我的强项,却是多年在音乐的时光里流浪的思考和积累。我愿以文字吐露心声,将我的音乐教育故事分享给大家;用思想和脚步完成的书稿,是2018年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也是对教育生活做一个阶段性总结。”
《缓缓行 浅浅唱》全书由序曲、四个乐章和尾声组成,每个章节均以音乐术语标记。序曲响起,叙述行走的起因。随后的四个乐章,或轻缓、或跳跃,将一位音乐教师的行走之旅轻轻倾诉。第一乐章将多次在人迹罕至地方的采风过程缓缓道来,配以由此走出来的原创歌曲,喜欢旅行的朋友可作路书参考。第二乐章浅浅轻吟与本书相关的原创歌曲,歌曲创作的背景,以及歌曲背后的故事,扫描二维码即可试听。第三乐章静静思考着近年来课程开发、课程设计的一些尝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随笔、教学感悟、研修思考等内容。第四乐章通过课余生活状态的碎诗片画,试图展现一幅这样的情景:“学校和教育,进行的是种精神生活,教师的生命和学生的生命在发展和完成中构建了一个生命场,并在这个场中诗意地栖居。”

韩敏认为,生活里,我们需要诗,校园也本该是充满诗意的,这是应该让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的地方。教师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广阔性,生活兴趣、生活储备,其实也是作为教师的教学储备。用所有的积累激活每一堂课,必将丰盈其教育教学生活,构建更受学生喜爱的课堂。而每一节课就是教师的精神状态、专业知识的整体呈现。
“行走是她的骨,教育是她的肉,音乐是她的魂,她缓缓行,浅浅唱,音乐中走出了自己的教育诗意和远方。所以就有了这样一本独特的书,她是韩敏所特有的气质与风格。这本书不只是用笔写就的,更是用千万里的行走写就的,是用千百个课时的课程写就的,是用千百个跳动的音符写就的。打开这本书,你会看到诗意和远方,你会读到教育生活的生态之美。”谈到《缓缓行 浅浅唱》这本书时,卜庆振老师由衷地说:“知道韩敏要编写这本书那天开始,我就满怀期待。因为这本书里,有我未曾抵达过的远方,有我耳熟能详的旋律,也有我们共同追求的诗意课程。愿这本书带给更多的教育同仁以启发,在我们自己的教育生涯中,也能用自己的热爱去抵达自己的教育诗意和远方。”

韩敏说:“以音乐的方式行走,以行走的方式进行音乐教育。在浩瀚的音乐世界里,越走越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希望我的文字和歌声,能给更多热爱生活、热爱教有的朋友一点启发,此心足亦。”
生命缓行,浅唱生命。
2023年3月21日。

韩敏简介:韩敏,女,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音乐高级教师,泸州市首届青年骨干教师,曾获泸州市第六届“优秀青年”荣誉称号,泸州市首届“十大女杰”提名奖。曾获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一等奖,论文、教案设计、原创歌曲全国一等奖,编著出版的《江阳放歌》获四川省学校课程建设成果一等奖,发行原创歌曲EP专辑《像清风一样爱你》。有文章、原创歌曲在《中国教师报》《教育家》《广播歌选》等刊物发表。泸州市电视台曾为其拍摄《音乐向左,讲堂向右》专题片,四川省电视台曾对她的校本教材作专题报道,《四川工人日报》曾刊载对她的人物专访。与卜庆振老师共同创建“同频创课”工作室。指导多名学生在全国和国际声乐大赛获奖。长期努力于构建高中音乐课堂行走式课堂教学的探素,多次在省内外作教师专业成长以及课程开发演讲。2019年出版《缓缓行 浅浅唱》个人专著。

作者介绍:龚飞,男,退休职工,四川泸州人,大学本科毕业,笔名公明、于荷。高级政工师、记者。1963年2月生于四川省泸县金龙乡(今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镇)。四川省首届“书香之家”入选家庭(2017年)。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泸州龚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泸州本土文苑联谊会秘书长。曾担任长江液压件厂暨长液公司《长液报》责任主编,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信周刊》编辑、记者,泸州市总工会《泸州工运》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