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诗人与不能遗忘的历史
——张以礼《西迁诗稿残篇(烬燃集)》述略
王端诚
民国二十九(1940)年,陪都重庆,由章士钊、沈尹默等人发起组建的饮河诗社成立。一时名家荟萃,豪放歌吟,感家国之危殆,抒抗倭之壮怀,在抗战文化史乃至中国现代诗词史上,留下了难以泯灭的一页。
在诗社内外,活跃着这样一批以传统诗词为武器的爱国诗人,在重庆本地,吴宓、许伯建等自不待言,尚有柯尧放、景楚人等,均有珠玉传世。可是,却偏偏有一位富有爱国情怀、历尽艰难辗转来渝并落籍于斯的中年诗人不为史传所载,其作也险被尽焚,故尔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直到21世纪二十年代第四年(即今年2023)的春天,女作家竹荪(张祝升)等友人造访微斋,言笑甚欢之际,竹荪出其长篇自传体纪实文学著作一卷见赠。当天别后详读该书,知作者祖父张以礼先生擅诗词,抗战中历尽坎坷行吟不绝,颇多佳章。遂致电竹荪女士乞其全稿,承女士热心输入文字于电脑,旋即以微信传送,即此《西迁诗稿残篇》一卷是也。
张以礼,字振维(1898—1972),江苏阜宁人。国立东南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毕业,师事国学大师黄侃,系章太炎先生再传弟子。曾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东亚史教授,抗战中辗转来渝,受聘为重庆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教务长。
先生学养丰厚,德业泽被学子,深具家国情怀。抗战中自南京、武汉辗转来川,任职成渝两地,终定居重庆。其间吟咏不绝,流亡途中诗囊满贮,皆伤国土之沦丧,斥寇氛之猖狂,思奋起报国之作也。先生自选辑为《西迁诗稿》一集,诗风豪放,立意高雅,格律严谨,即使置诸“饮河”集中,庶几亦无逊色。
惜如此佳作,在十年浩劫中,被抢掠焚烧殆尽,后先生于病中手颤无法持笔,仅凭记忆口述,由其孙女张祝升(竹荪)记录,仅此59首,题曰《烬燃集》,其含义不言自明矣。
苍天有眼,终于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南京东南大学(前中央大学)在《中大校友诗鸿》中,以《西迁诗稿残篇——张以礼遗作》为题刊发。然多年过去,在重庆诗词界,依然知者乏人。
纵览全稿存诗57题共59首,其中五言绝句2首,七言绝句17首,五言律诗16首,七言律诗21首,五言排律1首,五言古风1首,七言古风1首。
卷中以律诗《卢沟桥事变》始,以律诗《抗战胜利》和绝句《人民力量镇狂倭》结束,真的就是一部抗战微型诗史。
七七变起,抗战军兴,时任军校文史教官的张以礼即以《卢沟桥事变》为题述感:
惊醒吾华梦里秋。
火灼宛平焦土裂,
血冲永定怒涛流。
桥头新月飞流弹,
城上红旗矗古楼。
四万万人齐奋起,
挥戈杀敌向同仇!
宛平城的烈火焦土,永定河的血流怒涛,尽收笔底。作者豪情澎湃,直欲挥红旗而飞弹雨,与全国同胞共赋同仇!
又如《空袭》中“头颅可碎心难碎,性命纵亡国不亡”,《游庐山黄龙泉》中“几时痛饮黄龙酒,剖取寇头当叵箩”,表达对敌人的蔑视和必胜的信心。后者更借地名的相同,用岳武穆“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之典,道出了一代知识分子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心声。
流亡途中,暂栖江西牯牛岭,他也不忘“人人争爱吾庐好,莫把吾庐住寇仇”,拒敌于千里之外;奔波中观阅地图,也坚定地认为“不信舆图能易色,待看还我旧河山”,寄胜算于未来。而七绝《抵重庆》:
层楼高下壮陪都。
千重险阻千重庆,
收拾神州上版图!
全民抗战的声威,陪都重庆的雄壮,更是绘形绘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再有《抗战胜利》中,其尾联:
喜极无言泪夺眶!
诗人还有和毛石丹以“山”为韵的四首诗,仅存二首,其一云:
征夫久未还。
山河原壮阔,
戎马哪消闲?
短剑歼倭寇,
长戈入汉关。
我欲请缨去,
踏平富士山!
此诗豪气干云,特别是尾联,用汉代终军向武帝请命,用一条长绳(长缨)捆绑南粤王来朝的典故。其时先生正在军校任文职教官,此句也表现了大敌当前,或许心中已蓄投笔之志了。结句“踏平富士山”,在当时强敌压境的背景下,显得尤为豪迈有力,大灭敌人之威风,大涨我方之士气!
全稿中,诗人多处用典,但不用僻典,容易理解也很贴切,有助于读者对诗意的领悟。
先生的才气还在排律《赠樊蔚光》中有更优异的表现:
中原入梦频。
十年家国恨,
一夕故人情。
抗战余创痛,
归休剩血痕。
浇愁唯借酒,
雪恨只凭松。
潦倒怜工部,
离忧叹屈平。
长沙犹痛哭,
贾岛亦飘零。
天地阴霾久,
关河毒雾盈。
长风吹万物,
尽是不平鸣!
虽仅八韵,然对仗工稳无瑕可击,且连用杜甫、屈原、贾谊、贾岛四人遭际之典,来比附友人樊蔚光以及作者自身的境况,在这国难当头的特殊年代,发出了正义之声的不平之鸣。
脍炙人口的还有七言古风《悼花玉洁》,这是一首叙事诗,描写了一个花季少女忠孝两全的故事。
一位在“芜湖女师曾学习”的农家女学生,于“不幸日寇匝地来”“鸡犬纷飞人狂奔,山堆死尸河流血”之际,不幸“有母亦惨亡”。她在强虏威逼时,巧妙周旋,终于用“英雄肝胆绣花手,杀将猛虎卧血泊”,大义凛然,并痛斥、说服汉奸“回戈杀敌”。最后“玉洁到此心事完,从容引枪自裁决”,完成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国壮举!“从戎木兰堪并传,芳魂千古壮且烈!”诗人比之以花木兰(正好二人同姓),用铺陈纪实的歌行体加以讴歌。
全部“残稿”,主题高度集中,几乎首首都以抗战为主旨,选韵构句,意象境界,皆处于一个体现作者胸襟见识的时代高度。卷中无一首涉及家务事儿女情,不是说作者没有或当时不能表现家务事儿女情,而是在戎马倥偬国难当头之际,诗人无暇及此,整个身心都融入救亡图存抗倭报国的激情之中了!
纵观张以礼先生《西迁诗稿残篇》,心忧天下,业重笃行。吟咏之间,声情毕见。其久居渝州,视作第二故乡,亦是我重庆诗坛不可忽略之一员也!
这是一个不应该被忘记的诗人,就如他创作活跃的抗战时期,是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张以礼先生晚年困居江北区江陵厂宿舍,在经过疾病等磨难后,于七十年代初离世。留下的这部口述残稿,或许不及他全部创作的十分之一,这也算是无奈之中的万幸了!
先生家学承传,其令孙女张祝升(笔名竹荪),现为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并多有作品发表;更有自传体纪实文学《久病床前无孝子》、《在自己的时区跋涉》等长篇著作出版传世。这对九泉之下的诗人张以礼,也是一个不小的安慰吧!
2023/03于渝州歌乐山著园微斋
西迁诗稿残篇(烬燃集)
张以礼 遗作
芦沟桥事变
一声炮响出芦沟,惊醒吾华梦里秋。
火灼宛平焦土裂,血冲永定怒涛流。
桥头新月飞流弹,城上红旗矗古楼。
四万万人齐奋起,挥戈杀敌向同仇。
空袭
小丑无端竟跳梁,飞来铁鸟几翱翔。
头颅可碎心难碎,性命纵亡国不亡。
借取长戈挥落日,拼将热血洒扶桑。
搏风九万男儿志,马革裹尸姓字香。
长江舟中
千里江山一叶通,乘船却说等乘风。
烽烟缭绕青光外,林树苍茫暮霭中。
龙作怒云掀落日,鲸翻骇浪拍天空。
吾侪好似江流水,万马奔腾指向东。
海汇小住
久仰匡庐未便游,如今许我小勾留。
峰骈五老从窗出,湖汇九江入海流。
秋水潺湲何限恨,神州破碎不胜愁。
飘零身世踌躇志,欲揽斜阳下画楼。
游庐山黄龙泉
国难如斯可奈何?从戎杀敌莫蹉跎。
山魑有意翻惊浪,寰海无端起沸婆。
一道危桥悬铁壁,千寻飞瀑泻银河。
几时痛饮黄龙酒,剖取寇头当叵箩。
望双狮岭
而今炮火连天响,为问睡狮醒也无?
午浴玉渊
山水且留连,浸身入玉渊。
昂头抗暴日,洗耳听鸣泉。
俗虑从今涤,国仇恨未湔。
振衣岩石上,浩气欲冲天。
息肩亭小憩
踏碎羊肠十里烟,汗珠如雨洒飞泉。
小亭傍石堪吟坐,此处何人息仔肩?
探仙人洞
世路茫茫尽莽榛,白云深处探仙人。
此间却似桃园洞,好学渔郎去避秦。
登含鄱岭
川流长不息,奋迅向前行。
抗日心何壮,含鄱气未平。
湖光天际白,山色雾中青。
万方正多难,此处一登临。
游牯牛岭
试问何来这牯牛?耕将大地尽田畴。
云喷狭谷排天起,水吐长江终古流。
千嶂绵延横楚尾,一峰尖削剩犁头。
人人争爱吾庐好,莫把吾庐住寇仇。
迁居武昌凤凰园
凤凰园内凤凰游,翘首东瞻满眼愁。
吴楚分争平野坼,龟蛇深锁大江流。
红旗起义余清泪,黄鹤归来失故楼。
铁壁铜墙凭创造,英雄三镇护神州。
闻南京陷
东望遥天劫火红,冈村跃马入吴宫。
可怜亿万吾民众,尽在铁蹄践踏中。
四十初度
素志莫酬愿莫偿,不堪回首感沧桑。
浮沉未着千秋鉴,潦倒空添两鬓霜。
岁月无情愁易老,家邦多故痛难忘。
漫云四十年当壮,大难临头矢自强。
题立狮图
大梦初醒震警钟,身旁酣睡逼群雄。
壮心原不甘雌伏,独步起从草莽中。
题战马图
驰驱绝塞莫踌躇,险阻曾经惯识途。
骏骨不甘长伏枥,腾骧万里展雄图。
题松石图
任他气焰凌霄汉,仗我精神贯斗牛。
拔地撑天千仞立,振河载岳兆年遒。
题地图
倭奴强暴肆狼贪,禹陆而今日破残。
不信舆图能易色,待看还我旧河山。
悼花玉洁
梨花院落溶溶月,花自清香玉自洁。
生长长淮贫农家,群芳压倒久传说。
芜湖女师曾学习,放假归来从劳役。
日午锄禾田野中,汗珠如雨洗玉洁。
不幸日寇匝地来,一声炮响震天裂。
鸡犬纷飞人狂奔,山堆死尸河流血。
玉洁有母亦惨亡,欲葬无赀泪两行。
含酸茹苦凭谁诉,老天苍苍地茫茫。
猛虎爪牙遍搜索,索得玉帛饱囊橐。
劫将玉洁出梨院,献予渠魁博欢乐。
可恨渠魁极凶恶,自有金钱填欲壑。
千金一掷难买笑,玉洁婉转伪相约。
母死未葬身难嫁,葬我母亲始相亲。
须颜丑虏为倾倒,买棺为葬老人身。
葬后丑虏复来求,鞠躬敬礼脱龟壳。
嘻嘻怪叫恶狼嚎,玉洁妙计又假托。
子既为母卜牛眠,登山扫祭分宜然。
丑虏冥顽被愚弄,捶牛载酒拜风前。
玉洁在后袖枪射,一串连珠响劈啪。
英雄肝胆绣花手,杀将猛虎卧血泊。
玉洁手招爪牙来,慷慨陈词实可哀。
日本与我如唇齿,侵略吾华大不该。
尔曹同是好男子,为甚甘心服渠魁?
倘为世界伸大义,不杀渠魁誓不回。
此辈闻言心感服,回戈杀敌急电掣。
玉洁到此心事完,从容引枪自裁决。
可怜似玉如花女,也被罡风吹断折。
天地愁兮草木悲,悠悠淮水声呜咽。
从戎木兰堪并传,芳魂千古壮且烈。
别武昌
别矣武昌载酒行,那堪回首望神京。
骄阳流火天如醉,斜月笼烟夜不明。
草长江南萦客梦,风来海上动乡情。
畴能倒泻银河水,一为尘寰洗甲兵。
和毛石丹石“山”诗 (四首之二)
(一)
国破家何在?征夫久未还。
山河原壮阔,戎马哪消闲?
短剑歼倭寇,长戈入汉关。
我欲请缨去,踏平富士山。
(二)
尚有匈奴在,从军矢不还。
只怕回天晚,哪堪镇日闲。
伤心逢国难,泪眼望乡关。
雪涕登高出,愁看点点山。
过荆门
中剖荆山裂石门,长江天堑限千军。
汉家自有降夷策,出塞明妃枉断魂。
朝发宜昌
朝发夷陵雾里行,爽人天气晓风轻。
一天春水萦长带,两岸群山列画屏。
如此乾坤真浩荡,哪堪日月未清明。
关河破碎人寥落,不听猿啼泪已倾。
登宜南最高峰
探奇共上最高峰,如画夷陵夕照中。
一片江南春色好,问门可与往年同?
登浩然亭和吴佩孚题诗
大气浩然贯斗牛,烽烟未扫莫悠游。
好凭百万横磨剑,争取神州最上流。
过三峡
帆影又西移,望中景物奇。
岫云三峡涌,羽檄九边驰。
江狭川流急,山高日上迟。
烽烟天外扰,无语自伤时。
舟中过清明
东风骀荡夕阳曛,满眼寰中尽寇氛。
潮打孤城春寂寞,烟飞绝塞日纷纭。
愁肠百转关河远,别泪双挥天地昏。
逝水韶光留不住,清明又去了无痕。
游宜昌三游洞
三苏留屐处,我辈且追游。
洞古藏幽壑,山深隐小楼。
悬崖千树立,落地一溪流。
重入神仙窟,难消俗世愁。
抵重庆
铁骑纵横奔大地,层楼高下壮陪都。
千重险阻千重庆,收拾神州上版图。
中秋忆鄱阳
去年今日寄鄱阳,今日鄱阳任寇狂。
泪目冷看团㘥月,一样清辉照两方。
惊闻武汉陷
日寇不自量,侵略我大陆。
枪烟迷京津,弹雨溅沪渎。
又掀南海波,羊城丧何速?
铁片横飞处,满眼血和肉。
武汉复沦陷,万人同一哭。
泪眼望黄鹤,悠悠乱云白。
萋萋鹦鹉洲,芳草为谁绿?
历历汉阳树,晴窗难入目。
西移设陷井,狼投自失足。
更有英雄起,中原共逐鹿。
男儿意气雄,同仇驱异族。
不奠八纮基,永绥万世福。
游北温泉
数帆楼上数秋帆,点点波心自往还。
万壑蜿蜒来蜀道,一江萦绕出巴山。
旅思长随流水急,归心哪得岫云闲。
大地曾无干净土,温香犹自漾清澜。
上老鹰崖
碾梦车轮掠水边,羊肠九折上山巅。
飞机一样腾云去,俯视尘寰百转旋。
擦耳崖遇险
通往若无前,飞驰向日边。
撑天双剑立,绝岸一轮悬。
既已惊千险,还将断九渊。
司机妙旋手,人力竟回天。
春居成都小南楼
欲待扫鲸鲵,中原望眼迷。
日斜云影乱,风急角声低。
壮志搏鹏翮,归心急马蹄。
故园春在否?怕听子规啼。
谒武侯祠
遗庙锦江头,千秋祀武侯。
参天松柏古,匝地祲氛稠。
未遂吞吴志,难忘复汉仇。
精神元不死,宇宙大名留。
登武担山铁塔
笔立武担山,登临出宇寰。
窗中空蜀国,槛外锁秦关。
雪岭云间没,锦江雾里环。
茫茫今古恨,欲压塔顶弯。
登望江楼
羽舞笙歌那复求,闷来闲倚望江楼。
天澄锦水无穷黯,云压远山不尽愁。
塞上秋风嘶铁马,剑南古道没金牛。
夔门锁住东流水,不放烟花到石头。
薛涛井
枇杷门巷认依稀,无复当年绝世姿。
荡漾春风余古井,缠绵蜜意寄新诗。
桃花放向芳笺落,杨柳曾牵翠袖垂。
直上烽烟愁黠虏,乱离我亦不胜悲。
工部草堂
入蜀行吟剩草堂,少陵老去尚流芳。
园林冷落苔深浅,殿宇阴深树短长。
几见羽书驰塞上,犹闻鼙鼓动渔阳。
感时伤世怜同病,为洒春风泪两行。
四十三初度
四十复过三,镜中鬓更斑。
多情怀故国,无计驻颓颜。
豪气吞湖海,愁云满宇寰。
茫茫天外望,何处是家山?
新都迁居
出林飞鸟散天涯,错认新巢是旧家。
拂面秋风来海国,惊心逝水惜年华。
井梧翠滴霜前叶,篱菊黄余劫后花。
吴会云间浑不见,夕阳点点看归鸦。
观八阵图
国裂九州土,人传八阵图。
江流犹带恨,呜咽问三吴。
题汉王稚子墓
壤土翠烟笼,残碑夕照红。
长松鸣不断,犹是汉时风。
失题
惆怅吴天远,流离蜀道难。
河山宁玉碎,日月似丸弹。
报国心犹壮,思亲泪未干。
功名尘与土,久矣误儒冠。
赠樊蔚光
戎马尚扬尘,中原入梦频。
十年家国恨,一夕故人情。
抗战余创痛,归休剩血痕。
浇愁唯借酒,雪恨只凭松。
潦倒怜工部,离忧叹屈平。
长沙犹痛哭,贾岛亦飘零。
天地阴霾久,关河毒雾盈。
长风吹万物,尽是不平鸣。
赠潜光
藏剑匣长鸣,燃烛照渚清。
月摇潭水白,日隐远山明。
楚璞何人识?隋珠只自擎。
在渊龙勿用,空有羡鱼情。
纪念“九一八”二首
(一)
白山妖雾暗银沟,扰扰烽烟迄未休。
待得长河秋色净,疾风扫去一天愁。
(二)
望出长城第一关,驰驱虏骑满秋山。
拼将中国男儿血,换取神州万里还。
游泥巴沱
和烟溪水碧于罗,东望无家可奈何?
只见关山奔铁马,哪堪荆棘没铜驼。
金瓯恢复渡江楫,玉宇澄清指百戈。
寄语凯旋门外出,向前迈进莫蹉跎。
过天回镇
马嵬坡下泣明皇,蜀道流离几断肠。
入眼河山惊破碎,伤心风雨尤凄凉。
车回始信乾坤转,烟尽重辉日月光。
屈指归期应不远,鹏抟万里翮凌霜。
游灌县
卷地腥风尚未消,醉人秋色且消遥。
山头白雪接天近,眼底青城隔水遥。
九折羊肠穿峡窄,半规雉堞入云高。
地连内外都江堰,万古雄姿镇怒涛。
又空袭
呜呜鸦鸟过,黯黯春愁醒。
弹落天如裂,火烧夜彻明。
模糊看血肉,破碎惜轩楹。
惨痛人寰绝,复仇剑欲鸣。
渝州淹留
春光又是老渝州,满眼落花遍地愁。
对月还同清影坐,爱山常伴野云留。
天高哪得抟鹏翼,河广居然阻鹢舟。
无奈子规啼不住,惊醒归梦泪横流。
抗战胜利
旌旗飞舞太平洋,鞭炮喧天我欲狂。
梦中故旧知谁健,别后林园想已荒。
流浪八年归葬父,快招五弟共登堂。
一家骨肉将团聚,喜极无言泪夺眶。
人民力量镇狂倭
片纸重开新宇宙,八年再造好山河。
从今礼义为干橹,一奏凯旋万国歌。
墨索里尼
亚雨夹欧风,横烧劫火红。
俾倪尘寰小,兴亡霸国空。
阶囚蜷似猬,俎肉肥于熊。
黑衣真宰相,一世枉为雄。
希特勒
柏林人如海,盟友反攻来。
魔障千层破,愁云万叠开。
关河空如梦,铁血已成灰。
试问诸余孽,强权安在哉?
【作者简介】
王端诚,号微斋,(1941~)。诗人,教师。曾參与创建重庆市诗词学会,长期从事传统诗词创作及研究,有《尘踪情影吟稿》出版。而其治学方向及创作重心在于对现代汉语新诗格律化的探索和实践,尤致力于十四行体诗中国化的尝试。《微斋十四行》、《汉音商籁集》为其近期代表作。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任重庆市诗词学会荣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