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混入江湖的“真龙”//夏俊山
什么人配得上“真龙”?似乎只有“天子”,唐代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祖龙,指秦始皇。后来的皇帝,人们都视为“真龙天子”。
梁山好汉,绰号含“龙”字的多达五人,大多名不副实,例如“出林龙”邹渊,林中哪有龙?龙飞在天,林子里只有蛇,美其名曰“小龙”,邹渊征讨方腊时被乱马踩死,结局暗合绰号:他只是蛇,与“真龙”是两码事。邹润因脑门上长了一个瘤,绰号“独角龙”,史进身上纹了九条龙,绰号“九纹龙”,公孙胜时来时去,感觉有些神秘,“神龙见首不见尾”,绰号“入云龙”,这三位均算不上“真龙”,只有李俊,混到最后,当上了国王,堪称“真龙”。
“龙”处江州,蓄势飞天
李俊是庐州人士,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合肥市人。早期,他在江中做艄公,九江古称浔阳,流经九江市的这一段长江称作浔阳江,李俊在浔阳江摆摆渡,遇到有钱的主人儿,大概跟张横差不多,遇上钱财多的,干它一票。这营生虽然也来钱,可能比不上走私获利丰厚。于是,他带着在浔阳江上结交一对兄弟,将他们收为自己的小弟,一个是“出洞蛟”童威,一个是“翻江蜃”童猛,到江州一带贩卖私盐。从春秋时齐国管仲提出“官山海”(亦称“管山海”)起,历朝历代食盐都是官卖,贩卖私盐被抓,住往是死罪,李俊敢干掉脑袋的事,显然不是普通良民。江州揭阳镇,病大虫薛永卖艺,没人给赏,宋江给了五两银子,穆弘、穆春率庄客追杀宋江,直追到江边。宋江逃命,上了张橫的船。“那岸上这夥人大喝道:‘你那梢公不摇拢船来,教你都死!‘那梢公冷笑几声,也不应。岸上那夥人又叫道:‘你那梢公,直恁大胆不摇拢来?’那梢公冷笑应道:‘老爷叫做张梢公!你不要咬我鸟!’”(第37回)。穆弘兄弟是揭阳镇上的老大,张横不予理睬,可见他确实“横”。船到江心,张横“去板底下摸出那把明晃晃板刀”,准备将宋江等一刀一个,剁下江里去,“江面上咿咿哑哑橹声响。梢公回头看时,一只快船,飞也似从上水头急溜下来船上有三个人:一条大汉手里横着托叉,立在船头上;梢头两个后生摇着两把快橹。星光之下,早到面前。那船头上横叉的大汉便喝道:‘前面是甚梢公,敢在当行事?船里货物,见者有分!’这梢公回头看了,慌忙应道:“原来却是李大哥!我只道是谁来!大哥,又去做买卖?只是不曾带挈兄弟。’”
家在庐江,“创业”在江州,李俊妥妥的是一外来户。江州官府没把他归入“盲流”“低端人口”,加以驱赶,也就罢了,他竟然硬生生压住穆弘、穆春等地头蛇,张横见到李俊也不敢“横”,还态度谦恭,尊称李大哥。盲流居然混得风生水起,成为江州“揭阳三霸”的扛把子,可见李俊有多厉害!数年徒守困,空对旧山川。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该题壁诗用于李俊,其实也很恰当。李俊精通水性,浔阳江上霸气十足,但这不是他的人生目标。他是一条“龙”,才“龙”的追求是飞上天。放眼天下,江州太小了,李俊是不甘于在此终老的。笔者隐隐觉得,巧遇张横救宋江,可能就是李俊策划的。送人钱财,不如救人一命。李俊先后三次救宋江,这是第二次出手相救。宋江给晁盖报信,晁盖上梁山后送来一百根金条。救宋江的命,会得到怎样的回报,聪明的李俊可能早有考虑。不信?那就看他第一次救宋江的过程。在李立的黑店,李俊说道:“郓城县宋江,不知为甚事发在济州府断配江州牢城。我料想他必从这里过来,别处又无路。他在郓城县时,我尚且要去和他会;今次正从这里经过,如何不结识他?因此,在岭下连日等候;接了他四五日,并不见有一个囚徒过来……近日你店里买卖如何?”(第三十五回)。李立说“捉得三个行货,又有些东西。”李俊失惊道:“这囚徒莫非是黑肥胖的人?”
江湖上,崇拜的宋江人不少,但真正主动去结识宋江的却寥寥无几。李俊早已记住宋江的特征“黑肥胖”,又在“岭下连日等候”,可见他是多么想结交宋江。高俅当上太尉,就是靠结交端王。端王成了徽宗,高俅一路高升。连傲气的李白都写下“生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谋求拓展自己的“人脉”,李俊及时赶到,救了挺在剥人凳上待剥的宋江,宋江对救命恩人自然是感激不尽。李俊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在为自己“蓄势”,成功难复制,不能像高俅那样结交端王,就结交江湖上的大哥宋江,有了不一般的人脉,将来“干一票大的”,离开江州这种小地方!
李俊并不甘心一直作“池中物”,他在拓展人脉,等待机会。宋江来江州,再救宋江一次,自己跟宋江的关系会更“铁”,以后江湖上会更吃得开。凭着多年来混迹江湖的经验,李俊不但有可能这样想,而且有这样做的条件。黑道上,张横尊李俊为“大哥”,李俊曾在岭下等候过宋江,这次让张横在江边等候,等宋江和两个公人上了船就要丧命时,李俊及时出现,救下他们三人——怎么就这么巧呢?又是在千钧一发之际,李俊出现,救下宋江,背后是否有李俊的策划?笔者觉得完全有可能。要知道,李俊绝非等闲之辈,就像处境不理想的一条龙,他一直在“蓄势”,“乘雷欲上天”!
风云际会屡立大功“没毛大虫”
牛二在开封府的大街上撒泼、行凶和撞闹,满城人见他都躲避为上,如果扩大地盘,让他在李逵、鲁智深等好汉面前试试?李俊在江州各路通吃,是不折不扣的黑势力的大哥,但李俊不是牛二,江州地方太小,他需要的是更为广阔的天地。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他在等待机会。
官场上,巴结局长,当上副手也就是副局,巴结市长,当上副手那就是副市长。江湖也一样,跟张啸林关系铁,不如黄金荣关系铁,因为旧上海滩,黄金荣势力更大。宋江刺配江州。“及时雨”,“呼保义”的大名在江湖上如雷轰响,李俊的机会来了。在李立的黑店,宋江眼看就要被剥皮割肉,李俊来了,救下宋江;在张横的船上,宋江要吃“吃刀面”或“吃馄饨面”,生死关头,李俊来了,宋江捡回一条命。笔者觉得,这可能是李俊的谋划:良禽择木而栖,救宋江的性命是搞定宋江的妙法。自己成了宋江的救命恩人,以后在江湖上的地位还要多说吗?龙游入海掀巨浪,风云际会终有时。李俊加入梁山的队伍,是在梁山泊好汉劫了法场之后,宋江等来到江边,“一行众人都上岸来到庙前。宋江看见张顺自引十数个壮汉在那只船头上;张横引着穆弘,穆春,薛永,带十数个庄客,在一只船上;第三只船上,李俊引着李立,童威,童猛,也带十数个卖盐火家,都各执棒上岸来。”(《水浒传》第三十九回)为什么在梁山好汉劫了法场,众人来到江边正愁走投无路之时,李俊才前来救宋江?其实,这正是李俊的谋略与智慧。劫法场救宋江,风险太大,还不能确定宋江能否活下来,犯不着冒这个险。自己在浔阳江经营多年,用船接走宋江,风险基本归零,所以一定要来,再一次充当了救命恩人。请注意这次船队的排序,第一是张顺的船,第二是张横的船,第三才是李俊的船。这次“白龙庙英雄小聚义”,“晁盖叫道:‘一不做,二不休!众好汉相助着晁某,直杀尽江州军马,方回梁山泊去!’众英雄齐声应道:‘愿依尊命!”一百四五十人一齐呐喊,杀奔江州岸上来。’”(第四十回)
一百四五十人一起杀奔江州,可算风云际会,其中要论资历和本领,智取生辰纲时,阮氏三兄弟,就加入了晁盖的团队,是梁山的元老级头领,张顺跟宋江结交比李俊,且能在水下潜伏七天七夜,水上的本领高于李俊,上了梁山之后,排位顺序变了,李俊排第一,成了水军的大头领,凭什么?“谁能预料,热血注定要燃烧,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联想到李俊先后三次救过宋江的命,歌词所言,不虚也。当然,李俊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宋江让他当水军大头领,他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初上梁山,李俊和李逵居于山前,一直引领马步军。从此以后,宋江对李俊青眼有加,但凡水路作战,必不可少。李俊因擅长水战,在步攻马战鲜有战绩。不过在抓索超时,吴用设下埋伏,为了引敌深入,李俊头一次横枪勒马,欲单挑索超。若以李俊的武功,再加个张顺两人,去挑战索超,被索超杀死几百回都很正常。所以李俊只是远远见到索超,大喝一声,转头就跑。只怕稍慢一步,人头不保。索超马快,转眼奔驰而至。李俊惊得一身泠汗,忙弃马跳入水里去了。索超倘若弃马也跟着下水找李俊,那在水中,谅必被李俊狂虐。当然,那只是想象,索超还是中了计,连人带马摔入了陷阱之中。
晁盖死后,宋江成为梁山寨主,将佐职责重新调整,设立水寨,李俊成为梁山水军大头领,在梁山保卫战中,李俊展现了出色的指挥能力:可以说,没有张顺的水上功夫,阮氏三雄敢打敢拼的精神,孟康不凡的造船工作,就没有梁山水军的强大。“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梁山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其水军总指挥就是李俊。接受招安后,梁山好汉先是征讨辽国,首战攻打檀州,马军张清立下第一功,斩杀辽将阿里奇。水军是李俊立下头功,从水路进军,藏身于粮船,攻入城内。
接着征讨田虎,李俊得知因为雨水连绵,卢俊义攻太原,一直攻不下,于是带领水军戴笠披蓑,冒雨来到卢俊义军中,献上水攻之计:乘大雨后水势暴涨,引智伯渠及晋水,水灌太原城,李俊率水军乘机夺取四处城门,这一战,也显示了李俊的谋略。接着是征讨王庆,李俊率水军大战瞿塘峡,杀死水军都督世崇,顺带还收降了敌将胡俊,胡俊感恩,骗开了城门,智取了云安州,斩杀留守施俊。后来,李俊和童家兄弟扮做渔人,埋伏在清江边上,生擒了王庆。此后,他又顺利招降了东川、安德等州,平息了王庆之乱。可以说,在平淮西之战中,李俊功居第一。最后是征方腊,李俊率水军收复江阴、太仓,后又协助宋江攻占苏州和杭州。李俊先是诈降,在清溪城中纵火,协助大军破城。
历经几场大战,李俊屡立大功,却毫发无损,他的两个跟班童威、童猛也安然无恙。更令人赞叹的是:在太湖,李俊碰到了一伙打鱼人,被他们诓到了榆柳庄,“一脚入得庄门,那人呕了一声,两边攒出七八条大汉,都拿着挠钩,把李俊三人一齐搭住,径捉入庄里去。不问事情,便把三人都绑在桩木上。”就要被杀时,李俊与童威、童猛一番对话后,报出姓名,就征服了太湖四杰,并与他结为兄弟。(第113回)这种仅凭人品、名声就让对方拜服的场景,除了宋江,大概只有李俊能做到。
目光长远终成“真龙”
平定王庆后回朝,迎接梁山好汉的不是欢迎仪式,而是朝廷下旨:只准他们在城外下营屯扎,听候调遣。非奉上司明文呼唤,不许擅自入城。如违,定依军令拟罪施行。
梁山众多好汉出生入死,破了大辽,剿灭田虎,又平了王庆,可谓居功至伟,现在竟然不许入城,李俊目光长远,他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如今,朝中奸臣当道,朝廷只是拿梁山好汉当炮灰,招安这条路不能再走下去了。李俊特地请军师吴用商议事务,他提出:“今请军师自做个主张。和哥哥商量,断然不肯。就这里杀将起来,把东京劫掠一空,再回梁山泊去。只是落草倒好。”吴用回答:“自古蛇无头而不行,我如何敢自主张。这话须是哥哥肯时,方才行得。他若不肯做主张,你们要反也反不出去。”(第110回)。
对造反重返梁山泊,宋江则坚决不同意:“军师若是有弟兄们但要异心,我当死于九泉,忠心不改!”结果是“众人听了宋江之言,俱各垂泪,设誓而散。”朝廷虐我千百遍,我待朝廷如初恋,宋江如此,李俊只好作罢。尽管已有反心,李俊此时并没有放弃梁山,离开宋江,他依然坚持宋江麾下听候调遣,并且屡立战功,由此我们不能看出,李俊既讲义气,看重兄弟之情;又能识大局,顾大体。征方腊时,李俊在太湖榆柳庄遇上了赤须龙费保、卷毛虎倪云、太湖蚊卜青、瘦脸熊狄成。这伙人被誉为“太湖四杰”。李俊智商高,情商也高,侦查个地形就收了这四个小弟。在太湖四杰的帮助下,李俊截取了方腊押衣甲的船队。此后老大赤须龙费保的人假扮方腊押衣甲的库官,领着梁山好汉,混入苏州城。里应外合,拿下苏州城。“兵知虚实方为得,将识存亡始是贤。”苏州大捷后,太湖四杰告辞,李俊和童威、童猛去送,赤须龙费保对李俊道:“小弟虽是个愚卤匹夫,曾闻聪明人道:‘世事有成必有败,为人有兴必有衰。’哥哥在梁山泊,勋业到今,已经数十余载,更兼百战百胜。去破辽国时,不曾损折了一个兄弟;今番收方腊,眼见挫动锐气,天数不久。为何小弟不愿为官?为因世情不好。有日太平之后,一个个必然来侵害你性命。自古道:‘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此言极妙。今我四人既已结义了哥哥三人,何不趁此气数未尽之时,寻个了身达命之处,对付些钱财,打了一只大船,聚集几人水手,江海内寻个净办处安身,以终天年,岂不美哉!”(第114回)
听了费保的一番话,李俊倒地便拜:“仁兄,重蒙教导,指引愚迷,十分全美。”“容待收伏方腊后,李俊引两个兄弟,径来相投,万望带挈。是必贤弟们先准备下这条门路。若负今日之言,天实厌之,非为男子也。”李俊这不是客套,而是肺腑之言。他拒绝的理由的也彰显人格魅力:既然跟了宋江,就要守住恩义,完成剿灭方腊的任务,再开辟新的事业。
一曲《步步高》唱道:“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在平定方腊后,李俊随梁山大军回朝,在回朝途中李俊诈称中风,请求宋江把童威、童猛二人留下照看自己,宋江怕耽搁归期,只得留下李俊和童威、童猛。宋江一走,他们马上出发,去寻了老朋友费保等人,李俊说到说到,实现了当初对费保的承诺,“引两个兄弟,径来相投”,如此讲诚信,委实令人佩服。
宋江上梁山就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一直在等待时机,接受招安,梦想有朝一日,给梁山兄弟们洗白贼寇身份,博一个封妻荫子,光耀门楣。“自古权奸害善良,不容忠义立家邦”,李俊看得很远,他预感到再这样下去没有出路,毅然离开了宋江,但他并没有违背宋江招安的宗旨,起兵造大宋朝廷的反,而是“尽将家私打造船只,从太仓港乘驾出海自投化外国去了,后来为暹罗国之主”(第119回)。
李俊上应天寿星,绰号“混江龙”,有人认为:宋代发明了一种巨大的铁耙,能够用来搅动水底泥沙,使泥沙随着水流被冲走,这种铁耙工具把江水搅动江河,使水混浊,流动如龙,因此得名“混江龙”。李俊水下功夫了得,在水中像龙一样游刃有余。所以绰号为“混江龙”。这个绰号可以有其他解释吗?
李俊其人“家住浔阳江浦上,最称豪杰英雄。眉浓眼大面皮红。髭须垂铁线,语话若铜钟。凛凛身躯长八尺,能挥利剑霜锋。冲波跃浪立奇功。”
从庐江拜读的艄公,混成江州三霸之首,白龙庙二十九英雄之一。又混上梁山,超越老资格的阮氏三雄,水性极好的张顺,成为梁山水军头领第一位。在剿灭方腊,全了梁山兄弟的结义之情后,他又及时抽身,“重结义中义,更全身外身”。
识时务者为俊杰,李俊审时度势,与新结义的费保等人,打造船只驶向辽阔大海,“谁知天海阔,别有一家人”,在海外寻求发展,李俊开创了一片新天地,最终做了国王。国王是什么?真龙天子也!梁山好汉绰号含“龙”字的多达五人,唯有李俊是“混入江湖的真龙”,简言之,“混江龙”,笔者这样解释,你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