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梅风-日本航天心大脱链频受挫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3月19日,新华网援引日本宇航研究机构(JAXA)3月16日发布报告承认:日本全国翘首启盼的新一代主力运载火箭H3首发失利,加上之前首个登月探测器登月任务失败,小型火箭“埃普西隆”发射失败……在最近不到半年时间里,日本航天屡尝败绩。令日本的航天专家很落魄、民众好失魂。
据JAXA称,H3火箭高约63米,是日本几十年来推出的第一个新型号。作为被广泛宣传的“次世代”重型运载火箭,它被寄予厚望,将接替即将退役的H2火箭。H3由JAXA和承包商三菱重工制造,设计时着重考虑了经济性,以争取商业卫星发射订单。《纽约时报》称,日本官员希望H3火箭能让他们以一种更便宜的方式,与包括埃隆·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在内的其他公司竞争。
(JAXA)3月16日发布报告说,3月7日发射的该国首枚H3运载火箭的二级发动机点火前,火箭内部出现电流过载,这可能是导致发射失败的原因。这枚火箭2月17日首次尝试发射时,也是因为电源系统异常而在发射倒计时结束后未能点火升空,当时JAXA宣布发射“中止”。3月10日又赶在“窗口期”结束前匆匆发射,结果发射后发现发动机严重故障,不得不采取引爆措施一一致使由JAXA和三菱重工业公司共同研发,耗资超过2000亿日元(1美元约合132日元)的H3火箭及搭载的卫星,瞬间在半空中化为烟尘。
作为日现役主力运载火箭H2A的后继型号,H3原本被期待今后20年充当日本航天发射的主力火箭。首秀失败将严重影响日本的航天计划以及参与国际商业卫星发射竞争。
《日本经济新闻》3月17日社论指出,虽然航天总是伴随着失败,但H3火箭二级发动机和H2A几乎一样,经历了长时间的验证。如果确实是这项技术导致此次失败,那么问题非常严重。加上小型固体燃料火箭“埃普西隆”2022年10月发射失败,日本首个登月探测器“好客”于2022年11月发射升空后未能与地面建立通信从而登月失败,“在航空航天领域,日本技术能力的下降让人担忧”。
日本航空航天项目一直以来由JAXA承担,之前几个系列的火箭都是由JAXA设计和研发,再向企业下订单生产。作为一个国立研究开发法人,JAXA更关注技术的先进性,所以其研发的火箭成本容易偏高。此前发射一枚H2A火箭的成本高达约100亿日元,差不多是国际发射行情的两倍,因此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缺乏竞争力。所以,日本研发H3火箭的最大目标就是降低一半成本,成为商业发射市场“卖得动”的火箭。
而削减成本的关键是火箭主发动机LE-9。这款低成本高性能的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在研发过程中麻烦不断,导致火箭整体研发比计划落后了两年,各界对此颇有不满和批评。
2月17日H3火箭首次发射尝试因技术故障“中止”后,查明原因和研究对策明明都是耗时间的事情,但JAXA却几次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会在3月10日窗口期结束之前再次发射。分析人士认为,这是JAXA想极力避免再拖延到4月1日起的下一个年度,而这种焦虑或许也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之一。
不过,有专家指出发射失败根本原因还是研发体制不顺畅,缺乏一个能统筹全局、弥合差异、打破各组织相互割裂局面的领导机构。
为了打造一款更商业化的火箭,H3火箭从设计和研发之初就由JAXA和三菱重工业公司共同承担。但是双方身份不同,对技术的追求和理解也不同。同时政府体制也存在问题,研发是由文部科学省主管的,同时还有一个以首相为总部长的宇宙开发战略总部,其成员来自多个中央政府部门。各政府部门的思考也明显不同,文部科学省侧重技术本身,而经济产业省产业化和成本的意识很强。这种异常复杂的组织架构是日本的弱点。
总之,笔者认同:日本航天心大、分歧、脱链、是造成“毁星折箭”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特赋《落梅风》为评为纪。
东瀛航宇失衡频。
焦心急切丢魂。
屡尝败绩鬼疑神。
箭星焚。
索求商利原无错,
研筹制造歧分。
脱链微患祸埋根。
事嚣纷。
一一2023年3月20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