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幕竹韵
刘凌
大凡到过大幕山的人都对其漫山遍野的杜鹃花野樱花赞叹不已,而我更钟情倾倒于大幕山的翠竹。
大幕山地属幕阜山支脉,主峰海拔近千米,山峦叠翠,沟谷纵横,烟岚云岫,植被繁茂,莽莽竹海,波澜壮阔,就像一道天然大屏幕,垂挂在鄂东南黄沙铺镇北部边缘。
春日,我们几个诗朋书友相邀来到神奇秀丽的大幕山。下车后,迎着拂林的和风,沿着曲径悠然漫步,边走边看,放眼望去,“壮哉,竹波万里”,横在眼前恰似一座绿色玉屏风。走进深处,站在浓密幽邃的竹林间,灿烂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竹叶罅隙中透射下来,好像金色的星星坠入了碧波万顷的海洋。耳边阵阵鸟鸣,圆润委婉;脚下缓缓溪流,清澈闪光。山涧花草幸得溪水的滋润,也争先恐后地绽蕊吐芳,似晶莹的珍珠散落在绿色地毯上。置身于这绿意盎然的天然氧吧,空气中弥漫着竹的清香,诗友们兴致勃勃,春心荡漾,时而吟诗作赋:“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时而引吭歌唱:“把你的倩影画在家乡山顶……”,仿佛沉浸和陶醉在曼妙妖娆的世外仙境中,悠悠自乐,神怡心旷。
大幕山的竹,挺拔多姿。远看,发人幽思;近看,引人遐想。一片片,一排排,一丛丛,或娇然如娉婷婀娜的素妆少女,或坦然如洒脱豪放的刚健男子,或蔼然如轻拂长髯的慈祥老翁,而“雨后春笋”,忻然如呱呱坠地的新生婴儿,更是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希望。
大幕山的竹,朴实无华。既无牡丹之富丽,也无青松之雄伟,亦无桃李之妖艳,然而,她刚强正直,不亢不卑,清纯淡雅,还淳盛德,象征气节和傲骨。她“根生大地,渴饮甘泉,未出土时便有节。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及凌云处也虚心。”潇潇翠竹,自古以来就深受黎民百姓的喜爱,甚至视为生命一样重要。
大幕山的竹,意趣隽永。人们把她概括为:形趣、声趣、影趣。倘若形、声、影诸趣融汇一起,则更呈现奇趣:月色溶溶之夜,婆娑竹影洒窗,宛如水中藻荇交横;风敲翠竹,窸窣作响,恍若游鱼喋喋其间。其时其境,水韵和竹韵交相辉映,泉声和风声交相悦耳,简直使人置身于水晶宫中,有超尘出世之感。
大幕山的竹,四季斑斓。春天,百花齐放,好鸟和鸣,磅礴春笋,破土而上;夏时,嫩竹抽梢,轻脱新装,青翠挺拔,龙孙健壮;秋季,茫茫竹海,波澜起伏,一半萧瑟,一半辉煌;冬日,瑞雪初霁,遍岭修篁,压而不倒,斗志昂扬。可谓春旺、夏壮、秋爽、冬昂,见者无不击节叹赏。
大幕山的竹,空明澄净。她独抱虔心、郁勃壅塞。既有君子风范,潇洒俊逸,又宛如烟雨江南的女子,淡眉秀色,气若幽兰,以素姿飘拂在红尘中,给人以洗尽铅华始见真之感。她不矜不伐,涅而不缁,她胸怀坦荡,刚柔相济,默默守护着脚下的每一块瘠土,把一生绿色全部挥洒在穷崖绝谷,点缀着丘陵山岗。
大幕山的竹,诗中有画。房前屋后,成片簇拥,环境幽静。正如唐朝诗人王维诗云:“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如此清幽绝俗之处,若能月夜至此读书赏景,也不枉虚生一世。睹物思往,触景生情:与大幕山接壤的老家后山中,那片全湾子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竹林正摇曳生姿,翩翩起舞,充满诗情画意。记忆中那里不仅仅是乡亲们幻想的天堂,更是我和小伙伴童年的宝藏和愿望,见证一辈又一辈,伐了一茬又一茬,但从未枯竭衰黄,一年四季绿影扶疏、顽强成长,世世代代坚守在贫瘠的土地上,初心如磐,虚怀若谷,宁折不弯,笑傲苍穹,成为一道日趋兴旺的靓丽风景。轻风读竹韵,绿叶飒飒响,那声音好似远处传来优美悠扬的琴声,悦耳动听,令人荡气回肠。倘若当下所有居家庭院“修竹两三竿,岁寒显清标”,空气中就仿佛新添了许多负氧离子,更像经历了一场心肺的洗礼,叫人呼吸空前舒畅。
纵览古今,雅人韵士抒发人间情感,歌咏风花雪月,赞美劳动生活都离不开竹子。可以说翠竹几乎占去了唐诗宋词的半壁江山。唐朝伟大诗人白居易一生爱竹咏竹种竹玩竹赏竹食竹,在他的诗歌中出现“竹”字不少于三百处,在巜白居易集》中以咏竹为题的诗就有十六首,处处突出竹子的高洁品格,首首表达了诗人的独特情怀。 宋代诗人苏东坡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清代诗人画家郑板桥赞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他一生酷爱竹子,三分之二的岁月以其丹青妙手、浓墨重彩为竹传神写影,提炼出流传千古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精辟理论。古人如此,今人亦然。现代家庭住宅或环境的绿化也常常采用竹子。竹既可使人感受到虚心与贞节的高尚情操,又可在生活上营造清新常绿的优雅环境,栽树需要“十年成木”,而种竹一年即可成荫,两年就有“雨后春笋”,三年又增数倍。所以,前人也就有了种花不如种竹的认知:“奇花照眼一时红,修竹虚心万年绿。”
我爱大幕山的竹子,爱她那份凝碧,也爱她那份空灵;我赞美她的神韵,更崇敬她的精神:不求索取,不以己悲,鞠躬尽瘁,奉献一生。
(原载2022年10月19日《楚天都市报》)
作者简介:刘凌,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湖北省楹联学会理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在全国各级报刋电台发表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数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