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纪念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由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有限公司、鲁迅美术学院主办的《铁人王进喜》绘本手稿展开幕式暨发行仪式,鲁迅美术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于3月7日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举办。
手稿运用连环画和绘本相结合的方式,对铁人的经典故事进行了写实性、艺术化再现,生动展现了铁人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工人阶级的光辉形象。
活动现场,《铁人王进喜》绘本创作者,中国当代著名画家、鲁迅美术学院教授李晨特别作了《新时代背景下的连环画创作》专题讲座。
“连环画是静态的电影,充满艺术家的情感!”采访时,李晨说。
李晨是当代中国画坛公认的铅笔画大家,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人教版第十二套义务教育教科书插图艺术总顾问。
现任鲁迅美术学院教授,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手稿展活动结束后,记者就《铁人王进喜》绘本创作历程,对李晨进行了专访。


连环画与绘本相结合的艺术
记者:您好,李教授,首先问一个大家都熟稔又不完全确定的问题:连环画,就是我们小时候看的小人书吗?
李晨:不一定。小人书是其中一个种类,大多是小开本,黑白线条的。但今天的连环画可以用国画、油画表现,也可以用其他各种形式表现,连续性的,有叙事功能的,包括孩子看的绘本,都是连环画。
记者:《铁人王进喜》这本书,就是以连环画的艺术思维结合绘本的艺术表现创作而成,这种结合具有怎样的艺术张力?
李晨:说到连环画和绘本,我颇有感触。我从事连环画创作数十年,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在《新春画报》《连环画报》等期刊发表作品。可以说,我经历了中国传统连环画从繁荣到逐渐衰落、再到如今进入了传统连环画转型为“大连环画”发展新时期的漫长历程。幸运的是,连环画还在,连环画还有着生生不息的艺术魅力。
可以说,绘本、漫画等艺术形式的有利影响,使连环画创作进入了当代语境,更贴近对应的阅读群体。传统连环画因历史年代局限,对其开本、色彩、画幅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制约,在当代都可以去一一化解。“大连环画”不拘材料,不拘画种,不拘创作手法,因其广泛的包容性,已形成一种观念并逐渐被接受和发扬。
在当代“大连环画”观念下,以讲故事为主题的绘本可以说是连环画的一种形式。绘本与连环画在社会功能和审美体验方面有所差别,但在技法和内容题材以及创作形式上却具有很多共性。
《铁人王进喜》虽然是用连环画讲故事,有连环画的起承转合,有情节的连续性,却并非一味按部就班地叙述,而是更倾向于表现气氛,强调画面感受,追求画面的精致程度,带动读者的情感曲线。






“画出我心中的王进喜”
他以独特的绘画语言,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画面的张力和故事的氛围。
很多看过绘本《铁人王进喜》的人不相信书中是素描画,因为,人物、环境都有很多层次、很丰富的表达,整部作品充满力量。
为了还原历史场景,完成写实创作,他下了很大力气和功夫。
比如《铁人王进喜》的每一个画面都是他购置了服装和道具,并且请自己的学生做模特,然后结合绘本脚本和历史资料,对应着完成了构图与刻画。
特别是像书中“人拉肩扛”和“跳泥浆池”等画面都是他重新设定的,配合着绘本左右双拉页的设计,这些画面具有很强的冲击力与震撼力。
记者:以上这段文字,是评论界对这本书的评价。当您开始一部作品的创作时,凝聚笔端最重要的能量是什么?是情感吗?
李晨:对!你得有沉浸式的情感,比如,王进喜累的时候,就往管子上一躺,羊皮大衣往身上一盖就睡着了,这个画面,100个艺术家有100种演绎。
我画完之后,我们到了井架前,我的学生说,老师,你看,王进喜就躺在这一段上面吧?我说对!我能体会到那种感觉,有时候画着画着,耳边就响起“青天一顶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红”的旋律,鬼使神差地把我引到当年大庆那个环境中,我能嗅到石油的味道及荒原的味道。
这本书的最后一幅画,我是这样画的。
开始,我把几代铁人组合到一起,就像铁人馆的群雕像,但后来我脑海中出现了两个拖拉机的老照片,荒原上,拖拉机轰轰作响,春寒料峭,冰雪已融化,大雁飞来,就是春回大地,井架立起来,打出油来了,这就是一首石油凯歌,出版社认为这是点睛之笔。
而这一切,源于我的情感。
记者:您与《铁人王进喜》这本书的情感之源,缘于哪里?
李晨:《创业》那部电影,从我的角度看,是文艺作品中最好的。出版社找我画铁人王进喜的时候,我瞬间就答应了,因为我觉得我能画好!
我这代人对英雄人物是有感情的。
我画画有个特点,作品拿到手里不能马上开始,我需要消化、沉淀。
有些细节应该对着画面说,比如说人拉肩扛那幅画面,有历史画面作为参照,但是模糊,我就找了我的学生们来体验人物。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我的一个研究生就画铁人,他的爸爸是大庆采油一厂的,他就是典型的油田子弟。
他给我拿了4套蓝杠的棉袄,那个棉袄挺神奇的,甚至就是石油工人直接脱下来给他的,衣服兜里还有工人的手套,带有石油的味道。当时我掏出手套,不禁说了一句“这个很有意思……”
我让学生们进行沉浸式表演,尽量让历史照片还原,用这样的方式向当年的英雄、向那一代人致敬!
铁人写的那些字说的那些话,的确是一代人的情怀。我画过雷锋,也画过邓稼先、黄旭华两弹一星的人物,我懂得那一代人为国奉献的信念。
记者:作为一位艺术家,尤其是以传统媒体方式作为媒介呈现给受众的艺术家,您对这种艺术的美育教育及审美价值是如何认识和定位的?
李晨:屏幕的闪光阅读和纸上柔软的光线是不一样的,触摸的感觉不一样!
这种艺术只能要求它越来越精,越来越干净,它是需要整合的,作为艺术家,要对时代负责,对自己心灵负责,对所塑造的人物负责!
我画的就是我心中的王进喜。

撰文|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白玉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书速递 | 《铁人王进喜》:第一部铁人传记绘本,把老一辈的奋斗与梦想画给孩子
王进喜,是一个与新中国石油工业紧密联系的名字。他与几代大庆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亘古荒原上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大庆油田,并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闪耀着熠熠光辉。

“九神鹿绘本馆”
《铁人王进喜》
李晨 | 绘,季路 | 著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铁人王进喜》是第一部铁人传记绘本,讲述王进喜和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的故事,生动展现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
绘本用独创的绘画语言,
真实刻画,震撼人心,
生动再现中国人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奋斗历程。




《铁人王进喜》图书实拍
(点击可放大)
中少总社一直想出版关于铁人王进喜的绘本,这次有幸邀请到著名画家李晨老师,而画王进喜也一直是他的心愿。

李晨
当代著名画家。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长期从事连环画、插图及中国画创作和研究。现任鲁迅美术学院教授、鲁迅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第十二、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委,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评委。
李晨老师全情投入,高水平地完成了《铁人王进喜》的创作。
他以独特的绘画语言,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画面的张力和故事的氛围。很多看过绘本《铁人王进喜》的人不相信书中是素描画,因为人物、环境都有很多层次、很丰富的表达,整部作品充满力量。

《铁人王进喜》内文图
(点击可放大)
为了还原历史场景,完成写实创作,李晨老师下了很大力气和功夫。
比如《铁人王进喜》的每一个画面都是他购置了服装和道具,并且请自己的学生做模特,然后结合绘本脚本和历史资料,对应着完成了构图与刻画。
特别是像书中“人拉肩扛”和“跳泥浆池”等画面都是他重新设定的,配合着绘本左右双拉页的设计,这些画面具有很强的冲击力与震撼力。
手机横屏欣赏↓
(点击可放大)


李晨老师为《铁人王进喜》创作所用的服装和道具大部分是特地从大庆买回来的,还有的是他的学生帮他从大庆的亲友那里要来的。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这位学生当时甚至在钻井井台上拿到的衣服,是石油工人直接脱下来给学生的,衣服兜里还有那个工人的手套,带有石油的味道。李晨老师掏出手套,不禁说了一句“这个很有意思”。

《铁人王进喜》内页局部:
石油工人的手套
(点击可放大)
2020年创作期间,李晨老师特地从沈阳去了一趟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正是他精益求精地创作,才有了呈现在书中的一幅幅真实、鲜活、充满力量的画面。
《铁人王进喜》内文图:

出油了!人们欢呼、跳跃、拥抱,
抒发着内心的激动与喜悦

一座座井架树立起来,
一桶桶石油开采出来
今天的很多孩子可能很难想象,当时的“困难”有多难,“创业”有多苦。他们也不会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国家缺油,公共汽车背着煤气包的样子。当我们和孩子开私家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不妨把《铁人王进喜》讲给孩子。

“九神鹿绘本馆”
《铁人王进喜》
李晨 | 绘,季路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