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点评之十//贾母:
糊涂的爱偏给聪明的你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一中学苏冬梅
贾母,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出身高贵,嫁到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已是五十四年。久经人事,又见过大惊大险,,历练得精明睿智,世事通达,所以颇有经验、见识和能力。如今是贾府的最年长者,也是最高位者,被尊为老太太,老祖宗。尽管已经退居二线,可她的话依然是最高指示,她的决定几乎没人敢驳,一家人如葵花向日,众星捧月,唯其马首是瞻。
但贾母绝对是很可爱的,她不是那种性格孤僻、高高在上,独断专行、不通情理的封建家长。那样的人一般是前半生多不得志,不受宠,故后半生要复仇泄恨般的折磨人,并以此为快。贾母不是,她应该自始至今很受尊重,很受待见,她自己曾说,年轻时比凤姐还来的。凤姐都如此得长辈欢心,可见贾母当时应风头更盛,上爱下敬,富贵尊荣,一路风和日丽,春暖花开!所以她心态平和,胸怀良善。对内关爱儿女,可亲可敬;对外扶弱济贫,宽厚仁慈,她是贾府的红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贾母又有一颗有趣的灵魂,她既喜欢嬉笑谑浪,平时和人们说话总是热闹有趣,地气十足;又不失情趣高雅,尽管不识字,却颇懂得听风赏月,观花弄笛,故而让手下人也能常常在佳节时令体会到很多生活情趣。
如果没有她,贾府将是贾赦、贾珍之流肆无忌惮贪恋女色男盗女娼的风月场,也是他们任性豪赌玩物丧志败家败己的葬身地。现在就已经背着她不知做过多少此类事情。她现在是荣宁两府唯一还稍微镇得住家、让人们有所怕、有所敬的人物。多少小辈也得到她的关心护佑,得以在大观园里享受桃花源般自由自在的生活。
可人无完人,回观贾母的所做所为,她不但没有给她宠爱的人带来好处,反而间接毁掉了他们。甚至贾府的江河日下,积重难返,直至被抄家、整个家族分崩离析,落得个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也与贾母用人不当、察人不严、当管不管、当教不教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就是贾府的当家人王熙凤。凤姐有才干,有口齿,有心计,杀伐决断,爽利干练,绝对是一流的管理人才。秦可卿就曾赞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及。凤姐凭百伶百俐的一张巧嘴、乖巧讨喜的行为作派、精明利落的管家才能,把贾母哄的很是开心、舒服,几乎每天都离不了她,那一声声凤丫头、凤辣子传递的全是信任和宠爱。凤姐能成为贾府真正拥有权力、主持事务的接班人肯定是贾母首肯的。并且贾母认为有了如此得力之人,自己可以百事不问,闲事不管,逍遥自在,安享清福了。她也真就这样做了。可凤姐真是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吗?贾母是被凤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
凤姐有能力不假,可她也有一颗贪权爱财、胆大妄为的私心。凤姐哄住贾母,背后肆意妄为,背着她作了多少无法无天、不义不仁的事情。凤姐一方面说着“妻贤夫祸少”,一方面又借贾琏之名弄权铁槛寺,硬退守备亲,逼死了一对有情有义的真鸳鸯,自己却坐享三千两银子,王夫人等都一点消息不知道。这样的事又岂止一宗?如此弄权营私岂不是为贾家深埋祸根?凤姐还利用职务之便,拖欠工资,拿家人、下人们的月钱去放高利贷,中饱私囊。此一招,又损贾府多少名声?再就是因贾琏偷娶尤二姐一事,凤姐翻云覆雨,上下其手,在尤二姐原定亲的张华身上心机用尽,一会儿倒贴银两命其官府告状,并说“便告我们家谋反也没事的”;一会儿又怕东窗事发叫家人旺儿治死张华,这是何等胆壮?凤姐是真正尝到了无人监管、权力真空的痛快!外人却看到了一个倚权仗势、任意胡为的贾府!
贾府本来树大招风,再如此横行霸道、授人以柄,岂有不倒之理!按说这都是贾府后院管理人员的事,胆如此大,手如此长,不是贾母这个最高董事长的失察吗?正是靠贾母的宠爱信任,凤姐在贾府几乎一手遮天,谁又敢到贾母面前说凤姐的不是呢?凤姐是下人们的顶头上司,掌握着他们的生杀予夺呢!有句话说,没了紧箍咒,孙悟空再能也是个泼猴!离了贾母、王夫人,凤姐真就成了为所欲为的人。可惜凤姐一身本事,却将运筹谋划全用在了为己谋私利、除情敌上。秦可卿临终托梦,警其“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为子孙退步之路。却从没见她对贾母报告此类想法,更甭说实施了。正是贾母之爱、贾母这个大保护伞,误了凤姐这个聪明人的卿卿性命!贾母虽年高,但吃过的盐应该比凤姐走过的路还多,又岂能不知“巧言令色,鲜矣仁”?却爱而不明,葬送了一个绝顶人才!
再看宝玉,生得天资灵秀,丰神飘逸,百不及一。看“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宝玉知识渊博,思维快捷,名字切景有趣,尽显其才华,若得好好引领管教,必是可造之材。且贾府日渐败落,只知道一切按旧例,架子不愿倒,却不知人口日繁,经济怎么支撑得住?再不培养人才,只能坐吃山空,树倒猢狲散。贾赦独居一隅,任性胡为;贾琏亦不喜读书,捐了个同知;贾珍袭职,又是一族之长,却只会带领一方子弟吃酒赌钱,游乐胡闹。如果贾府能出一个出色的子弟、干练的官员,仕途得意,贾府这棵大树便依然可以枝繁叶茂,荫蔽后人。可宝玉尽管天资可望,却生性顽劣,不喜读书从政。更皆因贾母的亲爱不明,每每对贾政的责罚横加阻拦,动辄抬出老母亲的身份宠溺庇护,让宝玉随心随性,长成了一棵枝叶纷披却缺乏修剪的乱树!
离了贾政,宝玉就成了另一只脱了缰索的猴儿!好不容易去上学,却厮玩厮闹,风波不止。在家便和丫头们玩乐嬉闹,游手好闲,荒疏学业,不求上进。贾母只知道疼爱孙子,不让孙子受拘束之苦,皮肉之痛,却忘了“玉不琢不成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且宝玉从无任何责任心,一说待人接客便厌烦气躁,一说经济仕途便大为恼火。他还不如小侄贾兰,每日刻苦攻读,闲时习射健身,活得积极向上!黛玉有一次还感叹贾府内囊渐空,宝玉却说:“管他呢,横竖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这是贾府继承人应该有的思想吗?好不容易贾政因为宝玉的不肖种种大打出手,却终被贾母大怒大恼地镇住,非但没有改变,反而借此好几个月的将养,且受贾母传话,外客一概不见。可以说,在教育宝玉上,贾母始终是糊涂的。她眼里只有宝玉的可爱,聪明乖觉,却忘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难道贾府靠一个元春便可永葆无虞?靠皇上恩典便可以永袭官爵?这些都是随时充满变数的,所谓“打铁还得自身硬”!依此来看,贾母和一般的俗人老太太无原则地宠爱小儿女毫无两样,在该受苦的年纪选择让其享受安逸,让宝玉年纪轻轻便成了富贵闲人,养成了尊享安荣的习性,断送了自己顶家立业的前途!
林黛玉,生得风流标致,举止行动不俗,更是冰雪聪明,满腹诗书才华。贾府的人情人性,她看得一清二楚;贾府的暗流涌动,她亦心中了然。除了因为和宝玉的恋爱有点被烧昏头脑,在为人处事、言谈应对上,应该也是乖巧伶俐,很受人喜爱的。
是贾母的高调示爱,给了这个失母又失父的弱女子以极大的温暖和保护,让那些唯富贵论、唯势利论的小人不敢欺上头来。可也是贾母,误了黛玉终身,毁了黛玉性命。是贾母创造了黛玉和宝玉两小无猜、耳鬓厮磨的机会,让他们成了一对心心相印、此生难弃的恋人。黛玉一入贾府,便被外祖母安排在自己房内的碧纱橱居住,和宝玉一起在贾母身边。黛玉初次拜见王夫人,王夫人便作了警示:“我有一个混世魔王,……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疯疯傻傻,只休信他。”明摆着不想让黛玉和宝玉有瓜葛。贾母如此聪明的一个人,怎么会连这点也没想到?而且当晚就起了摔玉风波。期间又不知有多少次一时好了、一时恼了的小别扭。众人都看得明镜似的。尤其是宝钗来了之后,黛玉时感威胁,多次忘记礼仪风度耍小性,二人关系已很不一般。连凤姐都多次开黛玉的玩笑,问她怎么还不给贾家作媳妇;薛姨妈亦说要向贾母提明此事。难道贾母看不出来?还是有意为之,心里确实要成全二人?可宝黛一年年大起来,终没见贾母正面说过此话。倒是在第五十四回贾母对女先儿《凤求鸾》中“才子佳人”的“掰谎记”中,对黛玉作了一次“警戒”和“洗白”。“……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一点是佳人?”又说“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贾母此言应该大有深意,一是她不允许宝黛不顾廉耻礼仪,真的痴情相恋;二是她也不相信宝黛会有此事。因此宝琴一来,她喜得无可无不可,又留在身边养活,又向薛姨妈问生辰八字,大有为宝玉定亲之势。此时的贾母真成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糊涂人。宝黛的亲密感情,众人都心知肚明,黛玉更是在很多大众场合都不避讳和宝玉的亲近,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中,宝玉更表明了自己离不开林妹妹,若没了林妹妹,便是一死。贾母一世精明,难道就没往深处想想?那可真是自欺欺人了。如果心里明白,还硬装糊涂,亦不采取任何措施,岂不是眼睁睁看其自毁?宝黛情深意浓,非一日可成,最后被硬性拆开,黛玉泪尽而逝,宝玉遁入空门,贾母难道就不悔不当初吗?如果因为是大家族的大家长,一贯看淡小儿女私情,婚姻多是父母之命,重利益和门第,那贾母作为真心疼爱宝黛的人,更应该早拿此话教导二人,免生悲剧。所以,宝黛的最后结局,贾母难辞其咎。
世间类似贾母的人多矣。孩子聪明伶俐,讨人喜欢,大人爱孩子,便常常因此而少了一份理智和冷静。因宠爱而放纵,因放纵而任性,而骄妄,最后毁身败家,酿成悲剧,不可不深戒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