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胡从发,笔名米多阿发、飞博士,湖北荆州人,三级高级警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诗词三兄妹之一。早年从事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几十余篇;后专从人民警察工作,行业内发表论文、散文、诗词多篇。
五绝•步韵陈宴《天年》(一)
东风吹野绿,把酒夜连天。
回首落花处,光阴又一年。
炎炎日未休,季节入初秋。
把酒眠溪阁,思家醉竹楼。
一杯三滴泪,三盏一堆愁。
春夏轻飞去,流光染白头。
斜阳烁烁竹阴长,映照芙蓉院堰塘。
疫隔宾楼偏偶处,蝉鸣似诉缺荫凉。
博士精攻土木篇,何妨遣子补穹天。
年年七夕牛郎怨,夜夜三更织女咽。
自古文人多泣涕,从来骚客少扛肩。
飞桥若是牵宫阙,万里银河变近川。
二、专词
莺啼序•喜迎二十大
《蝶恋花•序》:国泰民安千万绪。华夏城乡,欢笑翩跹舞。百姓感恩廉政府。扶贫减税江川护。 会议精神秋作赋。吉兆光临,定将添宽路。澎湃心潮难表诉。长歌一曲莺啼序。
初心起源五四,火燎原一片。
陈毛等、扬舫南湖,创共产党诛乱。
炮枪响、湘黔鄂陕,南昌百色延安辗。
靠英雄虎胆,三山抖翻加冕。
府定京华,改革复兴,引全球另看。
六韬好、经济腾飞,万川时换娇面。
固边防、援朝抗美,研双弹、千秋无患。
十三中,科教图强,自然胜算…
奔京赶考,注重民生,世人激赞叹。
四十载、总值排二,致富帮贫,奥运轮环,亚非添暖。
收回港澳,扶疆支藏,航天潜海修高铁。喜当今、事事皆奇鲜。
芳菲遍野,城乡岭翠波清,旅游惬意忘返…
欣迎二十,莫忘初衷,再答新试卷。
巧策划、溪河桃岸。闹市郊村,未雨绸缪梦成如愿。
披荆斩棘,驰怀鸿志,中华儿女共呐喊:誓同心、勤奋多流汗!
相期千里江南,沧海腴田,百花齐绽。
三、组词
楚俗师语深千尺 荆州家书抵万金
《一剪梅•序》:一册家书抵万金。通讯师生,今日沾襟。青春活虎校园天,朗朗书声,旧梦常寻。 振兴胡薇抚凤琴。四海游魂,可懂真心。西江之月诉吾情,思绪绵长,抒发和吟。
五湖四海万千童。学桑农。志虔胸。
母校三年、肝胆命相融。努力课堂迎晓暮,长大月,获颇丰。
炼成本领赴田中。卧禾丛,立新功。
诲导谆勤、如沐好东风。昔日老师书案上,人不在,忆芳容。
梦忆长江惜别,怀思细雨成行。
多年往日好同窗。点滴关情未忘。
暮晚步迟书院,晨曦心静郊乡。
一坛一树更浓香。不见恩师容像。
一日师。万日师。师从荆州长大时。韶华吐秀姿。
思痴痴。忆痴痴。忆起窗前书读迟。暖寒心里知。
北苑春风,西楼寒夜,校园辛苦书庐。
绽花几度,杨柳伴荷芙。
个个年轻俊杰,获学士、物理分疏。
看桃李,野郊闹市,处处显功夫。
中华儿女好,勤于开拓,锤炼丹炉。
为初衷,全心力展宏图。
长大精英壮志,真情用、弹奏昌符。
佳期到,归时斟满,红酒馈师徒。
沁园春•长大抒怀(苏轼体)
荆楚雄鹰,长大游魂,四海水涯。
看韶华初展,花开处处,英姿渐冉,果熟排排。
学术文章,攻关团队,世界争先抒阔怀。
常常见、获几多荣誉,几许金牌。
石油商贸培栽。恰专业、行行有俊才。
正千秋宏愿,三生期盼,善谋民事,勤理官差。
壮志心胸,鹏程万里,誓把河山扮绝佳。
频努力、定百年校庆,刮目惊呆。
【注】振兴胡薇:指冯振兴、胡薇两老师
四、元曲
【双调•锦上花】喜博儿答辩
往日期求,今天宽慰。
疑误祛除,答题参会。
忍苦多年,凤鸡遇飞。
波尽逢吉,终始未后悔。
病伤缠扰身,初心忌忤意。
七载守一朝,一朝见效益。
卅岁光阴,酒欢晚夕。
楚楚披裳,端端行大礼。
喜旗袍,几多醉心田。
真刻苦,瘟防换湖边。
扭腿伸腰,婆姨素发鲜。
练就娇容,雍闲争摆前。
时时昏晓天,腮花怒放忘流年。
倾身舞玉仙,仰头弄媚肩。
伴乐飞扬,衷情绪荡万千。
脚肿虽怜,欲将暮岁延。
诗评蓑羽鹤老师《七律·壬寅七夕》
蓑羽鹤老师虽早闻其名,但未见其人。然而一首《七律·壬寅七夕》,章法得体,承接如流,环环相扣,让人颇感新奇和兴奋,借诗观“瘦影”,借夕察“离情”,借笛共“星河”,现略知一二也。
七律·壬寅七夕
作者:蓑羽鹤
山空夜寂水盈波,皎月飘然舞素娥。
但羡柔风怜岸柳,焉知瘦影醉池荷。
经年归梦相思久,满目离情怅恨多。
隐隐笛声真意送,人间天上共星河。
首先看首联。重点在布景时空,地景空寂,天星飘然。关键词,落在“飘然”上,其一意为轻捷貌,如汉代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往若飘然,去则难从。”二意为漂泊貌,流落散失貌。如宋代刘克庄《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作》词:“老矣征衫,飘然客路。”三意有高远貌,超脱貌。如唐代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潜意识是说月亮皎洁,但孤寂超脱。上联,以静景为主,兼有动景,山空夜寂水面波光粼粼;下联,正好相反,动景为主,“飘然”“舞”流动貌。二者相互衬托,相互联系,浑然一体。如果“素娥”之舞,为主动行为,那么“水盈波”“飘然”则是被动行为。为何有这种天象呢?是因有“风”,为下文埋下伏笔。
其次赏析颔联。承接上联,由景牵出人。如果说首联重点在景语,隐含情愫,那么颔联景语贯之,意在牵出人物“瘦影”。上联的“柔风”,正好验证并接上文的“水盈波”,并回应“月飘然”的来历。按理说,短时间观月,肉眼应该不会观测到月的移动,但因何产生飘然的感觉呢?第一,可能作者观月赏夜良久,借环境作参照,可感受到星月的移动。第二,更大可能是天空有少许轻纱云朵,因风吹,产生相对运动,感到月在飘忽罢了。这里,一下很好地与上联形成承接关系,水波的直接运动与皎月的相对运动相吻合。本联,内在关联也较连贯,既然有岸柳,必定引出水面,有水面自然引出夏日的荷塘。“瘦影”是谁?不言自明。这个“瘦”字,预设巧妙。一是人瘦,人比较单薄,暗衬无人怜惜。如南朝陈徐陵《长相思》诗:“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二是自我“美丽”的表白,反衬无人欣赏。如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是消损、减少过多,隐含相思苦。如唐代杜甫《无家别》诗:“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悽。”为何造成如此“瘦”?暂没回答,为下文再次做好了铺陈。
再次剖析颈联。颈联,既是上文铺陈的引出,更是进一步承接上文,即对“瘦”的进一步补充解释。“经年”,有旷日经年意,久经时日。如《汉书‧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氂之验,足以揆今。”“归梦”,一般指归乡之梦。如南朝齐谢朓《和沈右率诸君饯谢文学》:“望望荆臺下,归梦相思夕。”“离情”,一是绝离情欲,如《管子‧国蓄》:“以正人籍谓之离情,以正户籍谓之养赢。”二是别离的情绪,如唐代谢逸《柳梢青》词:“无限离情,无穷江水,无边山色。”从字面上理解,归梦起相思,离情生怅恨,是引起“瘦”的原因。而“久”与“多”只是对情状的进一步渲染。为何有归梦,为何产生离情,全然没露出一个字,很易让人产生猜测臆断,但真还不好下结论,只能靠作者自答。
最后欣赏尾联。突然意转并归结升华,烘托主题,也是对上联疑惑的间接回答。“隐隐笛声”,似有似无之感觉,听到了笛声。何来笛声?想起黄梅戏中《牛郎织女》选段:“牛大哥让牛郎吹笛子,说天上某人能听见。”结合“七夕”,十有八九是牛郎的吹笛声。仿有唐代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作者隐隐的一点笛声便可感知到,仿佛声音是那么熟悉,还可断定是在送传“真意”,灵犀使然。不过有点悲壮,毕竟远隔千里,只是听到一点点笛声,或许只是臆想,可望而不可即,最终只能“人间天上共星河”,有千里共婵娟之意境,可谓新版人间“牛郎织女”恋愁!
本律由景而入,引出自身,情景交融,层层递进,前后呼应,非常贴切“七夕”之意境,值得高赞!
词评絮雪飞花老师《阮郎归·诗酒思怀》
絮雪飞花老师一阙《阮郎归•诗酒思怀》,我反复研读了好几遍,重点花在对下片的理解上,且听我慢慢道来。
阮郎归·诗酒思怀
作者:张爱国(絮雪飞花)
陶情诗酒夜光杯。凭栏远眺微。
一腔愁绪任风吹。东风绽早梅。
磨重墨,画蔷薇。随风寄予谁。
相思鸿雁不空飞。佳期如梦归。
上片,首句直接点题,引出后面三句。本人陶情沉醉于诗词与酒盏之间,并专门点名用的是“夜光杯”,难免让人想起唐代诗人王翰的一首《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里,作者或实或虚写意,目的是想表达三点:一是说明是在夜间喝酒;二是有光亮照射,即月光之下;三是有“杯”情,作者所有的酒、诗、情、愁等均藏在杯中。作者,在月下饮酒,自然而然常会凭栏远眺,但看到了什么呢?“微”。“微”,指什么?翻阅词典解释,“微”有多达二十五种语意,但本人认为有三种:一是翠微,即山峰等,为实指!二是渺茫的,细微的,隐藏着的,衰减了的等不可见的一切事物,为虚指;三是通“徽”,即美和善!一种幻想的感觉!上片两尾结句,既可说是对“微”的补充说明,也可说是对远眺内容和情绪的回答。“微”,即心中满腔愁绪绵绵,随风吹舞,难以间断,还一下把早春的梅蕊给吹绽开了,一片忧愁的美景涌上心头!
上片,重在起兴,由于过于陶情,所以沉迷于酒中,表现形式是以酒斗诗,情景是月下独酌,继而凭栏远眺,看到的结果是“微”,再由“微”牵出上片尾句:我的隐痛是满腹愁绪,并任由冷风吹蚀,连绵不绝,无意中把早春的梅花吹绽了。“梅”,不仅说明是愁绪的结果,我因“梅”而愁;也是愁绪的真正内容,我非常想念“梅”;更是“陶情诗酒夜光杯”的原因,因“梅”而纵情堕落。
下片,由上片精心铺陈而出,看到梅花初绽,心动不已,忙拿出笔墨,重磨浓汁,匆忙作画,想把早春美艳梅花之影留住。这里似乎出现写作错乱,东风绽早梅,本是冬末初春之时节,而画成的却是春夏之蔷薇,岂不是贻笑天下?其实不然。一是作者是酒后,张冠李戴,在所难免;二是心急情切,朝思暮想,神魂颠倒,顺理成章;三是既然有借“酒”消愁,就肯定会有借“花”传情,新意倍出。这难怪看到的是早梅,脑海浮现的是蔷薇,自然画成的也是蔷薇。作者,故意“弄”成蔷薇,是因红色的蔷薇花,代表热情奔放,代表着热烈,充满激情和欲望,用来表达自己心中的那种炙热。作者可能是想表达喜欢蜡梅的娇艳但并不喜欢梅的冷傲,而更喜欢奔放热情的蔷薇。一下把作者的心思展示得淋漓尽致,引向高潮!然而,一波又三折,事与愿违!本想折枝梅送给你,但我处于酒后思怀中,并无真“梅”,又嫌弃“梅”不能够充分展示我炽热的心情,干脆画个蔷薇,画饼充饥吧!勿儿,又茫然失措,我随风能寄给谁呢?没有,我的热情没有受主,一种让人失落的惆怅,油然而生,无比悲切!
很明显,“相思鸿雁不空飞。佳期如梦归。”是对宋代词人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的化用!一时间连寄给谁都不知道,怎么会突然确信鸿雁能把相思的信笺不会空飞呢?似乎前后又产生了冲突。这应该是作者无处寄的一种强烈的空幻愿景,也是对大家莫负青春的一次提醒、感叹与醒悟:希望所有天下人,有情终成眷属!如果真情相爱,就不要让鸿雁空飞。因为佳期如梦,共诉柔情的相遇都会如梦如幻,都会很短暂!有春来就定有春归;佳期如梦,也有回程。作为醒悟语,是在劝慰当下的人们,定要珍惜,珍惜,再珍惜!
下片,重在抒情,从作者飘逸的思绪中,步步登高,跳跃升级,高潮迭起,寄怀深远,细咀慢嚼,会感到非常有新意,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