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广播电视台Fm98.2兆赫,综合广播,现在是:说北镇!!!
说北镇•历史11古城旧事1
碾坊磨坊
在广宁城内北大街有座始建于明代的鼓楼。方形砌砖台基有南北走向的拱形穿心门洞。令今人不解的是门洞的通道铺满一模一样、尺寸划一的园饼状石磨盘,散发出遥远年代的气息。游走其上,萌生无尽遐想与疑问:大量磨盘从何而来?为什么铺在这里?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宁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石磨盘、石碾盘。老爷庙山门前的广场、干石桥的坡道以及五大城门、壅圈的路面都铺着这类古老的玩艺。它们多是明清的遗物,做为加工粮食的工具,见证了广宁城一段经济繁荣的历史,透露出粮商们经营磨坊、碾坊的雄厚财力及其在商业中占有的首屈一指的地位。
早在明永乐年间,朝廷开放边境贸易于广宁城北20里处设置“马市”。千载难逢的商机为广宁商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此广宁商业一度十分兴旺,进入黄金时代。大宗商品流入流出,流入的有牲畜、皮张、荞麦、土烟等,流出的是绸缎布匹、瓷器、茶叶、水果等。面对养麦大景涌入,善于捕捉商机的商家看出其潜在的价值,大办碾坊、磨坊。城西医巫闾山有充足的花岗岩石材可供打制石磨石碾,一时有“石匠指山卖磨”的佳话。荞麦被加工成荞面,运销往各地,覆盖了东到沈阳、西到山海关的广阔市场。价格便宜用来包饺子、烙大饼、蒸碗坨等,很受欢迎。多年后,时过境迁优势不再,纷纷停办。于是,大量废弃的石磨、石碾被用来铺道垫地。
辽西农作物以高粱、大豆、谷子为主。石碾用来加工高粱米、小米。高粱米是当地居民的主食。上世纪初,仅“裕合永”一家年加工高粱米达26.5万斤。谷草是大牲畜的草料,谷子加工成小米销往全国各地。富有开拓精神的粮商把小米运销到朝鲜,有资料表明,1907年运出谷物4.5万吨。不少集手工业主与商人为一体的粮商从中获利,富甲一方。行内曾有“宁舍爹和粮,不舍碾磨坊”的说法。著名经营粮谷的商号有:广源庆、裕合永、福源增、忠厚长、德盛福等。
为什么用磨盘碾盘铺路呢?民间认为石磨石碾是神器。石磨是青龙,居东;石碾是白虎,在西,是护佑一方的神灵。用来盖房砌墙是冒犯神灵,为众人所忌讳,用来铺道可保平安。小时候老奶奶让猜的谜语中有一个:“石头山,嘎拉嶽,走一年出不去。”谜底是已进入历史博物馆的石磨石碾。大量石磨石碾盘见证了广宁城过去的辉煌。我们这一代幸运,目睹了粮食加工业由石器进展到电力机械化的全过程。
好了,听众朋友,说北镇——北镇古城今天就给您说到这里,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