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广播电视台Fm98.2兆赫,综合广播,现在是:说北镇!!!
说北镇·文物11 :
李成梁石坊(下)
龙门枋与中柱相对置两根等高的拱柱,拱柱南北两面各雕有“一品当朝”图案,图案上雕有一只白鹤站在潮浪击打的岩石上边,抬头仰望空中白云红日。两拱柱上置单材通枋,枋下在明间置额枋及匾额枋、额枋两面都雕有形制相同的“鲤鱼跳龙门”图案,图案两侧雕以岩石,中部雕有波涛汹涌的河水,河水中部水面上雕有一座龙门,龙门两侧各雕有三条鲤鱼做顶着激流、腾跳越水面、争先恐后,欲越龙门状。匾额枋上两面刻双构楷书“镇守辽东总兵官太保兼太子太保宁远伯李成梁”二十字。
两次间上,在各收一步架处,置两扇门。门上透雕锦球格眼纹,裙板上透雕一如意式花孔。门扇外侧,龙门枋上各置斗拱二朵、为三抄六铺作偷心造。各边上的一朵外侧装饰有单抄下昂小斗拱,斗拱上承撩檐枋,枋上边楼作庑殿顶,三面坡,内侧夹山,椽望瓦垅,吻兽,剑把, 就像是木构建筑。正脊有透雕长孔两个。两朵斗拱中间置透雕
华板。华板上透雕有两个如意式花孔,直立于龙门枋上。两面外侧撩檐枋下置有两边带有莲花柱头的悬山花,中间华板上面透雕对称的双昂双斗式图案花纹。
通枋上,在高拱柱前置柱头铺作二朵,上承单材枋。在两侧再收一步架处,各置斗拱一朵上承次楼,装饰和前边差不多。枋间大匾额两面均刻双构楷书“天朝浩券”四字,上下款用的是小字楷书刻官员姓名和平款。上款地位刻有“饮差巡抚辽东地方兼赞理军务督察院右副御史周咏;巡按山东监察御史安九城;巡按山东监察御史于应昌;总理辽东粮储兼理屯种户部郎中高自新”下款地位刻有“整饬金复盖等处地方兵备兼管屯田辽东苑马寺卿兼山东按察使佥事洪济远;整饬辽东宁前等处兵备兼管屯田山东按察使李松;分守辽海东宁道兼理边备屯田山东布政司右参政张崇政;整饬辽东开原等处兵备兼管屯田山东按察司副使杨邦宪;分巡辽海东宁道兼理广宁等处兵备屯田山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周于德;广宁驻扎山东济南府通州薛恩敬;广宁镇城备御指挥体统行事指挥佥事杨代观。万历八年十二月吉日立”等字。
龙门枋上置三朵六铺作偷心造斗拱,上承正楼。枋上中间置立额,两面刻“世爵”两大字。正楼为庑殿顶,正脊上透雕长方孔5个,并置有吻兽及走兽,椽飞及瓦垄象是木构建筑。
李成梁(1526——1618年),字汶契,铁岭卫,今辽宁省铁岭市人。其先祖李英,原为朝鲜人,后内附于铁岭卫,授世铁岭指挥佥事。李成梁英毅骁健,有大将之才。但因家贫,40岁以生员袭职,刚开始当险山参将。 隆庆元年(1567年),因屡建战功,晋升为副总兵官,协守辽阳。隆庆元年(1570年)为辽东总兵官,驻节广宁。明嘉靖后期至隆庆年间,鞑靼播汉儿部多次进犯辽东。十年间,明延殷尚质,杨照、王治道三员大将相继战死,边备废驰。时值李成梁莅位。“大修戎备,甄拔将校,广召四方健儿,给以厚饷,用为先锋”于是“军声始振”。李成梁骁勇善战。明廷为旌表其功绩,在万历三年(1575年),加封太子太保。万历五年(1577年)封宁远伯。增加品级和俸禄次数。万历十七年(1589年)至万历十九年(1591年) ,李成梁因三次征战后,掩败为功或匿不上报,被弹劾解除了官职,以宁远伯供奉朝廷。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边关军越加松懈,朝廷再次命令李成梁镇守辽东,看到所记载的功劳,加封太傅。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李成梁因病死在北京,葬仰山之北。李成梁在镇守辽东的22年中,骁勇善战,屡歼入侵之敌,功勋卓著,对当时保境安民起了很大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对李成梁石牌坊的保护工作,曾多次维修和保养。1963年,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公布李成梁石坊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听众朋友,今天的说北镇节目为您介绍了北镇文物:李成梁石坊,这次节目播送完了,我们下期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