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儿时的天空
文/金德起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按农村的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梦中甜甜的,天刚亮眼睛还没睁开,屋外那棵老槐树上麻雀叽叽,喜鹊喳喳闹成一片,不时传来啄木鸟咚咚咚的啄木声。早晨起来,母亲做饭,喂猪养鸡,收拾家务。我就㧟着粪棨,去村外曲径小路去拾粪,回望村庄炊烟袅袅,远近传来鸡鸣犬吠,看着朝霞万道红光,一轮红日跳出地平线,享受微风拂面的清凉,呼吸着清新空气,伴着泥土的气息。如今想来,真是一幅美丽的田园图画。

我喜欢看白天的蓝天。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那白云像一堆堆雪白的棉花,在天空不断的变换着形态,一会儿像一匹奔腾的野马,一会儿像大海的波涛,一会儿像翩翩起舞的少女,向远方飘去。云卷云舒,给你许多遐想。

我也喜欢夜晚的明月。明亮的月光柔柔的洒向大地,借着月光和小伙伴捉迷藏。一会儿躲在墙角下,一会儿钻进草堆旁,一会儿消失在拐角处,让小伙伴东找西寻费思量。累了坐在地上喘口气,眯起双眼再把月亮细端详。那圆圆的月亮,像个城门洞,长长的通向远方。门洞里有小小的模糊的阴影,分不出哪个是嫦娥,哪个是吴刚?我更喜欢秋天的夜晚。漫天的星斗,像天上的街市,

有明亮耀眼的,有闪闪发光的,有像勺子的。星罗棋布,不一而足。那明亮耀眼的亮星有三个,夜晚从东方依次升起,乡下老人说不出她们的名字,只传给我们说,大毛出来二毛赶,三毛出来白瞪眼。白瞪眼就是天亮了。天气好的时候,起床早的人看到西边天空挂着一颗亮星,那就是三毛星了;那闪闪发光的星就多了,我们常注意的有牛郎星、织女星、三星。牛郎星、织女星中间有一条宽宽的,密密麻麻的星带,那就是传说中的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一年才准见一次面。三星是三颗等距离相邻排列,比较明亮的星,过去有经验的老人能根据三星的位置推算时辰。像勺子似的星星,在北方,那就是我们常说的“北斗七星”了。

儿时的的天空是清澈的,宁静的。多少诗人骚客赞美过明月,多少散文作家赞美过繁星,李白就写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如果月光不亮,怎能成对影!现代作家巴金也写过一篇“繁星”的散文,

他写道:“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可见从前的天空都是那么美好。而如今,哪里还能看到明月,哪里还能看到密密麻麻的繁星!我,一个老人,要大声呼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珍爱生命,从我做起。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全社会共同努力撕去霾的面纱,让“月是故乡明”名副其实成佳话,让天上的街市,也像地上的街市一样热闹繁华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简介:金德起,北京昌平人,中学高级教师退休。曾受聘于北京电视台北京之窗通讯员、《中国火炬》杂志通讯员,喜欢文学,闲时常写散文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