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癸卯闰二月
浮生若梦(李广臣)
东君送暖化冰霜,杨柳枝头报碧芳。
羽燕倾情鸣妙曲,群山着意换新妆。
芬菲漫卷万丛绿,淑气翩飘百里香。
十载难逢双二月,吟诗把酒颂爹娘。

注:华夏民族在闰月年里有哪些习俗?
1.送闰月鞋
俗话说:“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寿过千”。旧时,每逢闰月民间有给父母送闰月鞋的习俗,用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祈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
2.送闰月面
按照民间传统习俗,旧时在闰月里除了给父母送“闰月鞋”之外,出嫁的女儿还要蒸面鱼、面蟾,送到娘家。老话说:“娘吃鱼,爹吃蟾,活到万万年”。
不过,如今送闰月面的习俗已经很少见了,大多改为直接送红包或新鲜的吃食了。一些地方,还会送猪脚和线面,意寓用长长的面条,绑住岁月的双脚,让时间过得慢一些,为父母增福添寿!
3.送闰月糕
俗话说:“闰月年,留娘年”,古人认为闰月年会对母亲的身体健康不利,因而把闰月年又叫做“留娘年”。在闰月年的时候,有女人的人家要做闰月糕送给母亲,寓意母亲健康长寿,永远留在儿女身边,因为是送给母亲的,所以又叫做“留娘糕”。
“闰月糕”,实际上是一种花糕,为了讨得母亲的欢心,人们会在糕上做出各种各样的花样,但不管做出来的糕样式如何,花糕四周都要放上13颗红枣。
古人云:“日食三枣,百岁不老”,13颗红枣既代表着闰年的13个月,也表达了对母亲身体健康的美好期盼。吃糕的时候,也不能一下子把糕上的红枣都吃完,须要几次来吃,寓意日子长长久久,年年有余。
4.吃闰月饭
“闰月饭”又叫做“六亲饭”,古代女性出嫁之后,想要回娘家,首先要得到婆家的允许才行,在加上交通的不便,实际上嫁人以后,是回不了几次娘家的。因此,每逢闰年闰月,娘家要把已经出嫁的女儿请回家中相聚一番。一来是,做为女儿送闰月礼的回请;二来则是骨肉团聚一番,让已经有些生疏的兄弟姐妹联络一下感情。
父母在时,由父母请,父母不在后,则由兄弟请。女儿回家时,娘家人还要送上雨伞,寓意娘家永远是女儿的“保护伞”、“庇护所”。
简而言之,闰月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在亚洲(尤其在中国),闰月特指汉历(民间亦称农历)每2至3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汉历年的矛盾,防止汉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节令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其实闰月也是民间一个用来联络亲情,表达孝道的月份,没有什么所谓的好坏,只是一种历法间的差异而已。

作者简介:浮生若梦 (李广臣),195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曾上过山下过乡,做过工从过政,2015年退休。现为中华诗词学会、黑龙江省诗词协会、哈尔滨市诗词楹联家协会等(学)协会会员。

巴彦诗词楹联协会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