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时节,风自远方吹向远方,依旧带着砭骨的寒意,气温一下子降了十几度。太阳躲在云层里羞羞答答,轻易不肯露面,天空显得极致的柔和。我和文友们受邀到了张谷英村,领略古老村落的独特魅力与原始神韵。

古村落入口处的广场上,百米长的福字道呈八字形状分列在当大门的两边,表达出美好的世俗祝愿。福字道上走一走,福气、运气、灵气都会属于你。广场两边的旗杆石,昭示着张谷英家族的人才辈出。大门口两个形如战鼓的门当,彰显着张谷英武将的赫赫身份。走进当大门,五进天井的院落,原始原貌,良好的通风采光,宽敞大气。修建时逐步加高的五道门槛,是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简洁的雕梁画栋,古朴厚重,几百年来不朽。张谷英的金身塑像,丰神俊朗,英气勃勃。那深邃睿智的眼神,穿透几个世纪的风尘,深情地守望着他的代代儿孙,至今仍披着一袭寓言般的神秘。
张谷英本是江西人氏,明朝洪武年间,辞官挂印,赋闲在家。他酷爱易经,识整体,辨阴阳,通晓卦象,经常出门游历,一路定盘择地,遴选风水,寻找他心目中的世外桃源。这天,他沿着幕阜山余脉西行至渭洞,只见四周群山环抱,风光奇峻。中间一块盆地,满目葱茏,植物茂盛如织绵。迂回曲折的溪流,顺龙形山两侧缓缓而下,呈月牙形绕向渭洞的盆地中央,藏风聚气,生气不散,呈现出山野与水域的握手言欢。他喜出望外,宜居宜人的绝佳胜地啊!不久,他便扶老携幼,迁居岳阳,在渭洞的盆地上大兴土木,建造房屋,成为了方圆百里的名门望族。六百年来的繁衍生息,张氏二十七代子孙,形成了有着一千七百余座明清古建筑的自然村落——张谷英村。汉族聚居的群落之悠久,民族文化的传承之完美,建筑风格与艺术之奇巧,“天下第一村”与“民间故宫”的称号,当之无愧。

张谷英村建筑的总体布局,依地形呈“干枝式”的结构,根据龙形山的态势,顺应渭溪河的走向,依山就势,负阴抱阳,夏可迎凉爽之风,冬可挡寒流来袭。渭溪河包绕全村,成为了天然的护村河。大小石桥连通两岸,青石板路通达各门各户。屋宇墙檀相接,参差在溪流上,形成了溪水阶下淌,门朝水中开的胜景。主堂与横堂以天井为中心组成单元,各单元又可自成庭院。巷道幽深曲折,纵横交错,是联通各自为政的一个个小家庭的筋脉,有通风、防火与交通的功能,穿行其间,夏天不晒太阳,冰霜雪雨也不会打湿鞋袜。张谷英的后代子孙都居住在这座迷宫似的古屋里,繁衍生息至今。最神奇的是暴雨如注时,天井小小的排水孔,竟能悉数吞尽滚滚洪流,让天井从不积水。有专家试验,从天井的排水孔连续注入成吨的加了颜料的水,派人镇守在各个出水口,始终没见到有颜料的水流出来。神秘莫测的地下世界,是不是暗河汹涌,四通八达,时刻吞噬和净化着人世间的一切残渣与污秽?流向遥远的地心?
古建筑群的中部,在不足百步的距离中,依渭溪河的回环曲折之势,横跨着三座花岗岩石的平板桥。三座小桥,二十七块长条石,寓意着张谷英三字的繁体笔画。石桥构造,寓巧如拙、视石如术,打眼穿榫,巧夺天工。古道西风无瘦马,小桥流水有人家。人在桥上走,脚在水上飘。清新婉约入画来,物我两相忘。我随着溪水的脚步,走向开阔。视线的尽头,逶迤着葱茏的绿意,裹着透明的轻纱,含蓄而又浪漫般的梦幻。
溪畔长廊,灯火依旧,麻石铺地,木质不朽。仿佛听到了时光深处的马蹄声声,对此我也说不出什么可靠的细节,石板路上的古老痕迹,像零乱的密码记载着一切。岁月流逝,溪水少了奔腾之势,缩成一痕细瘦的蓝,像镶嵌在河床中发光的金属带,亮闪闪地涌动向前。许多人家成了民宿或店铺,灶台上薰着腌肉和猪脚,场院里搭着简易的货架,摆放着各种自制的干菜、酱菜、果子与药草泡的谷酒。香喷喷的油豆腐,色泽金黄,家家会做。白生生的豆渣呈长条状就摊晒在自家门前。生长在田间地头的黄豆与黑豆,让人创造出了花样繁多的美食。芳香四溢的豆酱可以穿越寒冬腊月,过一两年后,鲜美滋味依然不衰。我们入住的龙涎井民宿,因紧邻龙涎古井而名,随意站在庭院的花花草草中,蓝天白云映衬着,都成了景中景,画中画。在市场化的潮流中,古建筑的民宿却洋溢着现实的诗意与芬芳。餐桌上摆满了令人口舌生津的菜肴,如:蒸腊猪脚、清炖土鸡、鲜鱼火锅、葱爆牛肉、霉豆腐、小炒蔬菜、韭菜煎蛋等,荤素搭配的复调,满桌妈妈的味道。食物塞进嘴里,美妙滋味便如梦如幻般地在口腔里舞蹈。一盆小炒栀子花,味道特别,口感爽脆,要不是主家告知,我真没吃出来是什么菜。漫山遍野的栀子花盛开时香气四溢,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凋谢的花瓣晒干后还能做菜,美颜养生,的确是物尽其用。花瓣入食,古有记载,乡村沿袭已久。小时候,每逢盛夏,家里餐桌上南瓜花煎蛋的色泽与味道,惊艳了我整个的童年时光。

龙形山昂首向东南,自大峰山麓分支蜿蜒而下,逶迤向西北摆尾,宛若行龙。龙头前一块直径三米的天然巨石,传说是女娲补天时所遗,称“龙珠石”。龙珠、溪水、八字桥共同构成了张谷英村巨龙戏珠的风水格局。龙形山是张谷英村的脊梁,登上山顶,整个村落尽收眼底。每一户人家,住宅建设都秉承祖先的风格,高门大户,天井为心,青石铺地,巷道相通。每一个子孙,都恪守耕读继世,孝友传家的祖训。为官入仕者,廉洁奉公,造福于民,古往今来,无一贪官。坚守土地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读书怡情养性为荣,充分享受农耕文明之乐。
张谷英村,承载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创造了民间建筑艺术史上的奇迹。张谷英村,中华民族传统大家庭美轮美奂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