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五载辉煌今朝看小海
宗玉成
四十五年前的今天,一则“铁青蜒飞进了徐家洼,幸福的彩虹人乐开了花”的新闻报道在《新华日报》头版显目位置刊发后,引起了社会舆论的一片哗然。小海镇——彩虹村成了当时苏北地区第一个电视村,外地的许多市县纷纷组团前来参观,百姓们奔走相告,走了红的“彩虹村”成了小海人对外展示的一张炫名片。后来乡镇合并后,原来的彩虹村变成了徐南村。小海人以徐南为傲得益于当时的棉花,徐南人靠植棉起家,家家告别了茅草屋,住进了新瓦房,这在当时巳经是冒了尖的新鲜事了。买电视,别说是彩色的了,就是连十四吋的黑白电视,一个村里也很少见到一两台。当时,改革开放初期,刚从香港影视界流传过来的武打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霍元甲》等在小海录像厅播映,几乎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小海砖瓦厂有一台电视机,每晚都引来方园十几里,几百人来观看。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导致了经济条件的落后,当时的小海街上,除了供销社和商业公司及小海经理部的几家百货日杂小店铺外,几乎没有一家像样的大商场。东桥口是逢五逢集的地方,也是人们进行生猪鸡蛋及其它土特产品交易的地方,每到集市才热闹一番。商业公司有一家占地不到200平方米的老浴室,每逢过春节,去洗澡的人们要提前5~6个小时排队等候。街上连一盏路灯都没有,逢到雨雪天气,上街的人们走在泥泞的乡间小叉路上,别提有多艰难了。当时农村有钱的人家结婚时用拖拉机做婚车就感到很风光了,一般的人家只要有三大件作婚嫁就不错了。三大件是指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在农村镰刀、锄头、丁爬、大锹和耕梨是主要的生产劳动工具,石礳、石磙、板车、独轮手推车、手拉梨、对丘、风车、水车和牛、驴等是当时比较新型的作业器械和畜力动力代表。
四十五年改革开放,让古老的集镇,广袤的乡村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从联产承包到大包干,从二轮承包到取消征购粮,免征农业税。从多给少取到良种补贴,地力保护补贴,秸杆还田补贴、养猪补贴、购机补贴、大棚补贴,新农合补贴,农民养老金发放等等。一项项重大改革和惠及民生的举措就像中央一号文件一样,一号一号又一号,号号撑住了农民的腰。这四十年来,小海农民的腰杆硬起来了,获得感和优感多起来了,幸福指数升起来了,但规根及底还是腰包鼓起来了。手中有粮心里不荒,包里有银子,办事就大方。从第一个万元户—王俊国到第一个百万元户王文峰,再从第一百个百万元户王顺到千万元户朱永高,亿元户沈根发、赵素等等,他们将扬眉吐气的小海人演绎得无限风光。
发展中的小海让每一位新历者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她那充满生机的活力和日新月异的变迁。曾记否,古老的王港河上只有一座木制的大桥,走在上面朝桥缝里一看,胆小的会惊出一身冷汗,现如今王港河上小海境内就有四座宽阔而平坦的水泥大桥。走进乡村公路,笔直的水泥路四通八达,不但能走收割机而且通上了公交车。村村通工程不仅让自来水三相电,有线电视,程控电话等基础设施实现了亙联互通,而且让移动、联通、电信等5G宽带无线局域网实现了高频、多波段全域式覆盖。百姓上网视频,通讯,建微群,用GPS,QQ信箱,APP终端,开网店,用手机银行和支付宝消费……这些过去想像不到的东西现如今都用上了。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们,曾把“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出门座汽车”当着一种美梦来追寻,现如今城里有别墅,乡下有农场,家电智能化,出行小轿车已成为诸多小海人筑梦成真的例证。良好的生态环和古韵风姿及优越的区位、交通、社会、人文优势为小海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绝佳营商环境,十多家亿元企业落户小海后,为小海这块福地聚足了人气和财气。去年小海镇实现GDP总值20.55亿,是1988年的19.8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85万元。随着希望大道,小海花园,海团新村351省道,226省道,以及温泉、镇海寺、小海文体活动广场乃至一镇两园的大开发,一个强富美高的新小海将以斩新的风姿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大丰区乡村发展促进会小海镇分会 宗玉成
2023.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