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江智猛 一个文化符号/梧闽
精华热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人类创造的财富有两种,物质与文化。物质财富只能血缘继承与个人创造,而精神文化却可以通过语言,跨越时空与血缘的阻碍,让地球上任何一个人就能获取的财富。文化就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荡五千年文明智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如今,人类进入了新时代,数字文化与网络文化在中国的迅速普及,近百年西学东渐的积累,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增强,全球现代性文明危机的加剧,为中国的文化复兴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最佳条件。但是21世纪初出现的所谓“国学热”,并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复兴,只不过是传统文化被当做文化快餐而被商业炒作而出现的虚假繁荣。而真正的中国文化复兴,并不是传统文化的“复辟”,而是再次“复兴”为汉唐盛世的世界领先地位。从根本上来说,是要使中国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再度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因此,我们所说的复兴,应该是使中华文明像古代隋唐盛世一样,再度为亚洲乃至世界文明格局中,最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文化。回归和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已经迫在眉睫,保存、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的呼声与责任。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融入时代、走进生活,不断赋彩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增进人民家国情怀。在提出文化自信,倡导文化复兴的当下,应该需要每一位公民的积极参与与共同努力。 几十年来,我虽然都在县区机关与乡镇工作,对中华文化一直心怀崇敬,坚守文化初心,不遗余力传播与弘扬中华文化。本人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白云深处》《月泊龙江》等书籍, 撰写120万字散文、记事文章, 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在我的同龄人与文友中,自称“闽山第一峰”南太武山一棵小小“凡木”的江智猛更是一位文化“同伴人”。


“友也者,友其德也。”江智猛成长于一个贫苦农家,父母是地地道道、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但是闽南文化的气息,从小根植于他的躯体中。与生俱来的禀赋,让他很早就有些与众不同。小学没有毕业,他就喜欢写写画画。乡邻办寿礼,贤弟忙着登录亲友礼单,他在一旁静静地揣摩,横竖撇捺,记在心里,回去再模写,竟是有模有样。那年冬天,临近春节,家里索性就在集市上摆张几案,他卖起了春联。小贤弟写春联啦,一下子好奇的人都涌过来。2毛钱一副,连纸带写,一个寒假,他赚了10多块钱,算算计酬,可以过半个春节。自己用文化为家里添补柴米油盐,感觉很有成就感!小小年纪的江智猛就觉得,文化不一般!1986年,江智猛以“全国中等师范学生书法大赛第一名”的佳绩,从龙溪师范毕业,分配在沿海渔村当小学教师。教书之余喜欢搞些文学创作,写写文章,练练书法,文化成为江智猛 “一生所好”。不管在农村、在中学、在乡镇、在机关工作,人生风雨,生活艰辛始终没有改变江智猛对文学艺术的虔诚和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俗话说“臭味相投”,江智猛渐渐成为我的文友与好友,正如孟子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一切变化,其来有自。”当我每每看到智猛友的诗联文章和书画艺术时,常常眼前一亮。“诗以明志,言为心声。”江智猛的诗词楹联作品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历史和时代的面貌,这都来自于个人生活,真情实感、朴素而挚笃。他的诗联作品不仅内容新颖、思想刚健、格调清新,且在表现形式和艺术技巧上,也有新的探索和突破,他把思想、意境、道德的力量传输给读者,辐射于社会,反映了其对生活的深邃刻画和对社会的多维思考,让读者深受感染、感慨、感悟,难怪他能够连续二届被推选为福建省楹联学会副会长,还是中国楹联学会理事。

江智猛的书法有法度、有神采、有内涵。他从临研《多宝塔》帖入手,着意笔意婉润、俊丽苍茫的风格;再深研《宣示表》,吸纳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的美质。之后江智猛便浸淫在《兰亭序》《圣教序》《黄庭经》《乐毅论》《洛神赋十三行》一直到《书谱》《蜀素帖》……历代大师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黄山谷、米南宫、王觉斯、董其昌、傅山等书法先贤深深影响了他。在研习传统、对古代经典做足功夫的同时,他并没有拘泥于传统,而是走得进去也出得来,常把崭新的、独立的思辨融入创作,在结构处理和章法布白上,每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正所谓“不薄今人爱古人”。在深入传统的过程中,不时地对比分析;在了解了古代书法源流与当今发展趋势之后,又较为准确地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稳稳地走下去。这在提倡书法家自作诗文,提倡书法家文化修养、文化素质、文化底蕴的当下书坛并不多见。他的艺术格调来源于坚持不懈的艺术探索,也得益于自身深厚的人文修养,他始终坚持诗书合璧。书法练到一定程度,就是在书写文化、书写内在修养。书法的技巧通过平时的书写训练可以达到,但作为书法艺术最终追求的意境和神韵,不仅需要日复一日地努力,更要有深厚的学养来托底,没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人,怎么可能成为真正的书法家呢。江智猛如是说“赏中华精髓、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载自《周易·贲卦·彖辞》)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情感的符号。”情感对艺术而言,就像一个隐身之人,看不见找不到,只能通过五官和心灵去感觉它,这种感觉贯穿在整个艺术创作中,就是从感觉到到情感再到心灵,从心灵又转化为情感再到感觉,如此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为逻辑和理性,上升为艺术的再创造。江智猛友陶醉在他的艺术世界里,营造着属于自我的完整、饱满的艺术语言与视觉图式;不把艺术当作重复古典的躯壳或符号,而是倾注一种对艺术的终极关怀,贯注一种生命力的表现。康德大师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引起人内心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

人文赋予地理以灵性。月港由于江智猛贤弟的努力推广而声名远播。宋代欧阳修写了《醉翁亭记》后,安徽省滁州市的琅琊山便天下闻名。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杭州的白堤、苏堤因了苏东坡、白居易而声名远播。江智猛贤弟的文学成就虽远远比不上欧阳修、苏东坡等古代文豪,但是他几十年来一直对于龙海境内的月港、镇海古城、南太武山、牛头山古火山口、埭美古村落、龙江风格等等历史文化古迹与人文景观的推介、宣传与建设,做了不遗余力的努力。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与品质。作为一个艺术家,选择出发点以及认准的着力点和角度相当重要。江智猛从地域文化本体出发,注重特色文化的挖掘与弘扬,再加上文人独特的书卷气,自成一体。江智猛有自己独特的因形立意、因人而异的“文化味”。在这里,我斗胆认为江智猛这个生命符号,其本身也是一个“文化符号”。江智猛贤弟多才多艺,涉猎广泛,然而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今后江智猛贤弟也许可以集其精力攻其一项,以期到达更高的艺术巅峰。这也让世人对江智猛在文化艺术上的追求,多了一份期盼与认知。
这世间,最可怕的不是无钱,无房子,或者啥⊙∀⊙?而是'无明'。鲁迅笔下的'无明鬼',就似《药》中围观斩首杀手的民众,准备用馒头酌点人血的栓子。'无明'是冥顽颟頇,属於六道灵识'阿修罗一禽畜一饿鬼'之类!每天颂一曲《大明咒》,以拨开迷雾见太阳,朗朗乾坤迎清福!


那天听江智猛贤弟说:'觉悟了',我真的替他高兴。一个俗人一旦说'自己觉悟了'就是成佛了。所以江贤弟就递给我一个名片叫'太武居士'。钱钟书的父親钱基博老贤弟说:'爱国始于乡土'。他成长于太武山下的一个叫’上午’的乡村。杜甫诗曰:'生长明妃尚有村。'这世间,生一个绝美的人,真的不容易。但是祖國河山好,人才代有出。后来林彪元帅出走飞了又从空中摔落,毛主席心裡无限婉惜改诗曰:'生长林彪尚有村。'太武山这地方,地灵人杰,才出了一位牛人一一叫江智猛,龙海的人物名片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