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戚
文/李志勃
我们山东的习惯,每年的正月初三至初六都要去走亲戚。我是非常喜悦的,因为我可以跟着我的母亲去看望我的姥姥。
我姥姥所居住的村庄名为双庙村,是一个不大而又极受欢迎的小村庄。村里的人们大都以种菜、种田和养桑树为生,村内有两家不大的小卖铺,那里是我的乐土,因为我在那里可以得到优侍,还可以免干活了。
终于盼到了初六,可是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不料今年可真可惜。我家里是开饭店的,平常的时候人并不算多,可是到了这这一日,从早上七点开始,店里就忙个不停,父亲安排我在旁边打下手。
距离十一点越来越按近,我的心也更加的沉重了。我想完了,这次可能要去不成了!我站在一旁,板着脸话也不说,也不帮忙打下手了。父亲也有所觉查了,说:"店可能一会还会来人,我们就不去了,你自己去吧。”
我高兴了,然而母亲又怕我自己去不放心,不答应;我说:“可以让哥哥带我去啊,反正他也在家!”
母亲妥协了,便不再驳回,答应了,我悬着很重的心也忽然轻松了,身体也放松了起来。
我和我哥出了门,上了电动车可发现电量不多了,可能到不了。我着急地问哥哥:“哪怎么办?”母亲跟出来说:“要不先给电动车充一下电,等会儿再去!”哥哥理解我的急切,说:“要不我们骑电动三轮车去吧。”我说“好!”
终于出发了,我俩一起有说有笑的,吹着迎面而来的风,在左右两边都是绿油油的小麦的道路上,飞一般的向双庙村前进了。
小路两边的小麦和路边的野花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着风扑面吹来,阳光照在脸上暖洋洋的。近处的小表和远处的土丘和杨树,都远远地向后跑去了。
中午将近十二点,我们终于到了双庙村,村里的街道四通八达,房屋非常的整齐,墙上五彩缤纷,印有牡丹花、荷花、蘑茄等等。到了我姥爷家,还没有进屋门,就听见我姥爷说:"怎么还没来,就差他们了。”姥姥说:“再等等,可能店里有点忙吧。”
“我们来啦!”我激动的喊着。“你们终于来了!”我姥爷高兴地说。一进屋,我就看见有许多不常见的面孔,比去年人多很多,有我的舅姥姥、姥爷、我姨、我姐……可热闹了。我姥爷问:“你爸爸和你妈呢?怎么就你们两个人?”我说:“家里有点忙没来。”我姥姥说:“那好吧人齐了,快坐,快坐,咱们开饭!”
可是,等长辈们都坐下后,就没有我们小孩坐的座位了,我又急得几乎要哭。这时我哥说:“等他们吃完后,你们再坐。”并嘱咐我,这不是自己家,别装模装样的,让人家看见不好。我急得快哭出来了,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在旁边看书等待。
终于其他人走了,屋里只剩下我两个哥哥、姐姐和弟弟了。我姥姥又给我们做了几个菜,然后吃饭时,我的另一位哥哥在我旁边说:“弟弟,今天人有点多,你也有点不高兴,我也知道原因。都是自家人,人家是客人,来了也不能让人家饿着吧!我现在还上着大学呢,等我有能力了,我带着你、你哥哥咱三个,去饭店好好的吃一顿去,想吃什么点什么,我请客!”
吃完饭后,我哥哥又偷偷塞给我一块薄荷糖,劝我别伤心了。
到了下午,我们要回家了。太阳还没落山,仿佛来双庙村也并不是很久似的。而一离开双庙村,太阳又显的格外的大。回望双庙村,却又如初来末到时一般,仿佛切一切都没发生过。
第二天是大集,我哥哥来赶集了,又给我带了一些零食,还在十几块薄荷糖。但我吃了糖,感觉并没有昨天中午的糖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没有吃到那天似的好菜——也没再尝到那天好吃的糖了。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