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文:又见红领巾

作者简介:孙文,大专文化,高级政工师,中共党员。长期从事公文写作、新闻写作、文学创作。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黑龙江省诗词协会、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地方文学研究会理事,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出版代表作《穿越心灵的步履》,曾任哈尔滨市解放70周年纪念文集《传承与传奇》副主编。曾任哈尔滨市委史志和齐齐哈尔市建党百年征稿评委。有诗作选入《燕京中国精英诗人榜》《中华诗人年鉴》《当代中国诗人精品大观》《黑龙江当代诗词•男子百家》。作品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民兵》《中华诗词》《新时代党建》《诗词月刊》等,征文曾获得相关奖项,获“雅韵精华•诗会百家”诗词一等奖,《联斋》优秀诗联家等。

西江月·又见红领巾
睹物一声感赞,生情四代家人。系红巾倍感弘恩。幼树剪修成俊。
立志扬帆筑梦,大鹏展翅佳音。登高步步览霞云。智慧耕出画锦。
外孙子因上学跟爸爸妈妈住在原来的房子,一周才能回来一次。原来周五晚上回来,新学期上了二年级,周六上午学奥数、下午还有打乒乓球或口才班的业余学习和训练活动,这样,就改为周六晚上回来,周日晚上走。
隔辈人相见格外亲热。外孙子一进屋就喊:“姥爷、姥姥好!”“这周有什么收获呀?”我问。“期中考试班级第一名。”女儿说。“祝贺!祝贺!”我与老伴开心地鼓励着。“还有好事呢……”没等女儿说完,外孙子打着手势并脱口说:“妈妈先别说!”“啥好事呀?”我忙问道。“入队了!”女儿接着说。外孙子他想给我们一个惊喜。一听这个消息,我与老伴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少先队员的口号是时刻准备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情不自禁地唠叨起来。“姥爷,老师跟我说了,我记住了!”外孙子说。
“姥爷和姥姥,你妈妈和爸爸像你这么大时也入过队,也戴过红领巾。”我对外孙子说。“只有品学兼优的小学生才能入队,你虽然入队了,还有小毛病没克服掉,要再接再厉呀!”“是的,一定努力!”外孙子答应着。
又见红领巾,让我格外的兴奋。
记得我入队那天,是在“六一”前夕,学校统一组织的入队仪式。新队员站在学校办公室门前的操场上,少先队队旗迎风飘扬,老师和少先队大队干部讲话,组织我们新入队的队员佩戴红领巾、行队礼、宣誓……学校的办公室是利用原来的一个庙宇改修的,大条石地基高出地面足有一人高,黄褐色的琉璃瓦,屋脊上造型别致的小动物装饰,后来才知道这叫作“五脊六兽”。
“六一”儿童节那天,穿上白衣服,戴上红领巾,格外的精神,没有入队的学生,排在队伍的后边。学校组织去参加县城中小学生运动会。学校有前导队,敲着鼓、吹着号、打着彩旗,各班级依次跟进。运动会的场地就在县城的广场,广场设有主席台,主席台是利用评剧院的后大墙建的,北侧紧挨着电影院的后大墙,这是当时县城的文化体育中心。
父亲那时每月工资不多,仅有四十元零五角钱,六口之家,生活虽然艰辛,但父母在开学之前都把学杂费、书费给我准备出来。我记得当时红领巾只有三毛七分钱,洗的逐渐褪了色,也舍不得买。
儿子、女儿入队很早,看着他们脖子上戴上了红领巾,我与老伴知道孩子懂事了,进步了。
昨天晚上,女婿、女儿给我发来手机短信,原来是外孙子作的《杂诗》“盛年享幸福,一日难在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我赶忙念给老伴听,并立即回复短信。盛年分享幸福,幸福快乐要珍惜。一天的好时光,最难得的是早晨,想睡个懒觉都不行啊,还要去上学。不及时地鼓励自己再接再厉怎么能行,岁月不会等待你的。我为外孙子的聪慧睿智而高兴。
在修改这篇稿子时,我把2015年10月10日孙女加入少先队也写了进来。儿子还给已上二年级的孙女照了纪念照片,冲扩装帧后挂在了墙壁上。儿子叫着孙女的乳名说:“将来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你能不能照顾他们?”“能!”孙女答道。看着孙女佩戴红领巾的照片,听着孙女的话,我内心充满了喜悦。
红领巾伴随着三代人的成长。而今,我又见红领巾,红领巾依然那么鲜红,那么耀眼……

巴彦诗词楹联协会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