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到函谷关也没闲心。 尹喜将军镇守的天下大关城,是周朝的一道安全大屏障。当时周期已经历了几百年封建统治。普天之下,姓姬的最厉害。周朝的天子姓姬,只要娘胎里带着姬姓落地,生下来就领能到保底的工资和粮米,封赏你多少亩土地,赏赐多少劳动的奴隶。一辈子就可以不劳而获,衣食无忧。封建,封建主义,就是这个意思。人的命运,落地定贵贱尊卑。有的生下来地无一垅,有的生下来封地百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后来周朝为什么乱套了,纷纷起来造反,天下四分五裂,因为这种封建的混蛋逻辑行不通了。有能力有本事的人不干了。首先是出现了思想家。沉睡了千年,人的脑子逐渐发育过来,这个世界原来需要有公道和正义的,应该人人有机会升官和发财。人欲,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所以周朝许多掌兵权的豪门大户翻了脸,不服姓姬的领导。诸侯们自己也做了大王。一时间天下分崩离析,东周列国烽烟四起,厮杀与抢地盘成了家常便饭。
最好的时代,也许就是最坏的时代。有文化人考古,说中国早期的夏商朝,即三千多年前的社会挺好,自由开放,原始味道充分。到了周朝反而是倒退了。证据是什么,现在古墓里挖出来的陶器,玉器,特别是精美的青铜器,说明当年的人特别精明,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发达。到了周武王推翻了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建立了集权的统治,反而是社会发展滞后了。本人不赞成这种观点。历史永远不会倒退。进化的过程就是阵痛,疼痛之后就长大。像人一出生,婴儿是完美的,但却是先天的一张白纸。要长成,就是一系列麻烦。学习语言,跌倒爬起来,苦筋骨,伤精神,最后才形成独立的人和人格。 国家和社会也如此,原始社会自然分工,生产力落后。一家子一个窝,动物般滚一处繁殖衍生,这就是人生活的意义。人欲旺盛了,岀现了占山为王的氏族领袖。野心喂大,又圈了土地成了国王。争夺,厮杀,逞强就是占地盘,获取更大资源利益。还要巩固自己千秋万代的享受。有抢夺的,就有护食的。动物有自身的本能。于是频繁的战争就不断。到现在也如此,有时强盗的理由还十足的充分。要分清楚正义非正义的战争谈何容易。唉,难啊。

老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人类文明的大跨越年代。一边是血流成河的厮杀,一边是舌头唾沫星子横飞。全世界的文化人都欣赏那个大繁荣的"轴心时代"。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时没有文字狱,统治者也不设限。俗话说来就是无比宽松的思想市场,有话能说,有屁也能放。 这就叫双刃剑。和平时期,酒醉梦醒时,别指望产生什么伟大的人文思想家。
老子出生在乱世,他的家庭就是动乱世道的缩影。父亲战死,母亲被歹人杀害。自己流离失所,频遭恶人陷害,儿子失踪,亲戚反目。本来农家的田园生活和平宁静。但战祸连绵,宁静被撕成碎片。冷兵器时代肉体就是战斗的武器,生命如草芥,饥荒是常态。老百姓承担着沉重的赋税。根源是什么,老子对统治阶级的残暴看的清楚,是他们的自私,贪婪和伪善。老子有悲悯天下的大胸怀,他悟天地大道,就是想拯救苍生。他已年过八旬,超脱岀来才明白,阴阳世界所有折腾奔命的男女,包括那些在各个国土上,统治的被统治的,害人的还是被害的,人人不得善终,好下场的稀少。
所以,他自己从天道中想人道,苦心设计出道德理想国的模型。意图启发那些站在社会统治阶层的人,也让被统治者,可怜的老百姓有一把明晰的尺度衡量,起码知道什么叫贤明的政治,什么是好的社会。
且看《道德经》第17章,老子分层次说清他的观点。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有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写这段话后,开始给徒弟尹喜解释。道经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宏观的微观的。天地,国家,社会当然属于大题材。老子也没有皇帝体验,也没有做过号令一方的诸侯,他是依据天地归一的大道推演,来描述最贤明的统治,最清明的社会。反之,也可衡量最愚蠢的无能君臣,包括大小社会管理人。
"太上,不知有之;" 太上,是至高至善,是顶级,是天花板。无可再超越了。 不知有之,就跟不存在一样,高而无形,善而无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完美境界。 拿现代语言描述,老子说,最好的领导者,最伟大的管理人,包括理想的政治,都是大爱的,无私的,是白璧无瑕的。不是摆在那里的。有统治却不见统治者的影子,有领导却看不见领导,有管理却摸不着管理。人们纯粹是自己想要的活法,自由洒脱,各尽其能。当然活在这样的世道是幸福无比的。 大概是未来概念吧。佛家描写的西天极乐世界,意大利人但丁描绘的天堂都属于太上的人类美景。 这是我们人类社会的憧憬和追求了。所以老子也知道,这类社会"太上",遥遥无期。

"其次,亲而誉之;" 太上的美好社会,神一样的君上实在是难得。那么就说跳起来够着的吧。我们就说稍逊于"太上”的统治者,管理人吧。 好的统治者对待自己的臣民,对老百姓就像亲人一样的温暖关心,没有隔阂和距离,老百姓也愿意亲近他,如见了父母一样倾诉心中的所想。这种有德性境界的统治者,管理人看的见,摸的着,以德服人。遇到这种有威信有品位的领导,赞美是一定的。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老百姓是幸运的。
"其次,畏之;"相对于太上的社会统治,较好的贤明君王,管理人,以下说的就是漫布着黑暗,活在恐惧阴影中的劣等统治了。 这类社会的统治者残暴凶狠,面目伪善,用暴力威权维护自己的权力,欺诈百姓,推行统治人的政治。不是以德服人,是依仗威权征服百姓。这样的统治人站在了百姓的对立面。大家就是表面拥护,也是因为恐怖害怕。人心是向背的。
"其次,侮之。"老子将好的社会统治与管理区分了4个等级,太上的最理想的,较好的清明的,较坏的灰黑色的。最糟糕最坏的政治。 侮之,是侮辱,诋毁,反对,攻击等。 处在这样的暗无天日的社会里,那就是老百姓的厄运了。统治阶级腐败贪焚,伪善丑恶。豺狼一样欺污人民,剥夺人民的民主和自由的权利。当然,有压迫必然会有反抗。人们会用各种办法争取生存权利,或以牙还牙揭竿起义,造反。或采取攻击,辱骂,无声对抗等非暴力手段抗争。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信,相信,信任,威信,信誉的意思。 焉,代词,之的意思。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国而无信,其后果更难知有多大。 信任,信誉,是最大的无形资产。信任没有了,信誉没有了,大家感觉的是压迫,是欺骗,是被强奸民意,是被愚弄。自然就不会相信了。威信没有了,任你再说什么也走不到心里。有了心的距离,排斥对立是自然的。同心同德,万众一心就不存在了。所以后来有诗曰,民心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悠兮其贵言。"悠兮,悠悠天地之间,悠悠万事,大千世界。贵言,珍贵,非常有价值的敬告。 老子说,扯了几类政治,统治,管理的结果,这是人间的现状,也是未来的理想。唯有顺天地之道才会有好的世道,大道就是人心。天地就是民心。道御天地,悠悠万千事物,最有价值的道理是人间道,人的和谐。
"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功成,尽了努力,付出了心血。 事遂,事情会想象的那样顺人意。 人间大小事都如此,只要方向明确,用心用力的追求,当然会有好的结果。统治者,管理者只要一心为百姓的幸福考虑,就能清心寡欲,给人们以宽松自由的空间,顺法自然,不严岢压榨,姿意妄为,专心致志的带领大家共同富裕,走向人间大同。 什么是评判世道好坏的标准呢,什么是优秀的领导与管理呢,是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心悦诚服,众口铄金,"我自然"!人就应该这样自然而然,舒舒服服的活着。这就是老子心中的理想囯,好社会。

老子《道德经》的第17章,他的站位是很高的,以居高临下的视野阐明社会好坏,几条标准评断治国治世的标准。与我们平头百姓似乎离的太远。但他的大道中说到了一个根本,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非统治者一人之天下。 春秋战国时,秦国主持门客撰写了《吕氏春秋》的吕不韦,就向独裁者秦始皇反复强调这个观点,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因此被秦始皇怀恨在心。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恨透了孟子。把孟子从文化宗庙中赶岀来,就因为孟子说过,"民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说老百姓最高贵,国家也贵重,皇帝反而不是重要的。 几千年的历史走过来,也以铁的事实证明了的,凡是把老百姓当回事儿的统治者,迄今还被老百姓歌颂。反之,欺世盗名的,必然是遗臭万年的。
自古有三位名噪千秋的军师。周朝姜子牙,三国诸葛亮,大明朝刘伯温。实际上他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艰苦践行者。刘伯温帮助朱明璋平定天下后,刘知道朱皇帝的狭小胸怀不容人。为明哲保身,便主动请求辞官。朱元璋问,你神机妙算,难道你占卜过,朕的江山不能千年万年?刘伯温回答,江山兴亡,一半是天数,一半是人为。朱皇帝无语。
治大国如烹小鲜。老子的论述对我们社会管理人,企业家们都有深刻的启示。 一个民族的兴旺,创造者为本。企业家是民族的脊梁骨。目前我国有几千万个商业实体,命长命短,管理人的素质决定企业的命运。 最好的企业管理,看不到管理的存在。再次些,靠管卡压员工维持运转。再次的烂企业,把员工当牛马用,必将短命而亡。 偷机取巧的,功夫用不到,花里胡哨糊弄人的,老百姓会评价你,太不自然了! 这就叫悖道而驰。学学老子就清醒了。
(待续,第18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