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永故里访名医
灵兰弟子建奇功
文/董泽元
2023年3月12日适逢植树节,春寒料峭,笔者驱车近200里来到董永故里~博兴县。沿路连翘花开,绿柳青杨随风飘摆,芳草茵茵,无边春色令人心旷神怡,前来探访名中医灵兰派四代弟子梁成功中医师。
梁成功今年47岁,师承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国家级名医,灵兰医派第三代传人伊广谦教授,是灵兰医派的第四代弟子。伊老是国医大师中医界泰斗余瀛鳌先生的高足,更是民国时期经常出入张作霖大帅府诊病,蜚声辽东,驰誉东三省,民间敬为“仲圣”,灵兰医派的创始人高愈明先生的传人。

在博兴和平国医馆诊室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副对联:”药凝天地之气,方承医圣之源;承传统之风,启圣贤之道”,伴着浓郁的草木药香,书桌书橱上琳琅满目的古典文献,厚重的中医文化扑面而来!他勤于学习,以经典名著打好中医基础,深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一有空闲,就会信手拈来一本医书,细细品悟,读书这个好习惯陪伴了几十年。他精于钻研,领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古籍吸取中医药传承精华。他懂得能够联系实际,用书本知识指导临床。“学习、领悟、积累、创新”指导自己实践。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就是中庸之道,致中和,万物育焉,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中和之道是万物最和谐的状态,无内无外。所谓以和为贵,以平为期,是谓和平,这就是和平国医馆的由来。
梁成功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医学深邃不能孟浪行事,自知经验缺乏,他就扎根民间不断访师拜友,不断精进,以病人为师,融汇百家,这个时期在冀南太行山区拜师蔺相如的后人当地祖传妇科名家蔺思义先生学习调经种子之术;向经方学派张才明先生学伤寒金匮脉法,跟师出诊,抄方、煎药,朝夕相处精勤不倦,两师毫无保留把历代积累的秘方秘法倾囊相授,并得到了河北名医第一代国医大师田成庆的秘本医籍,就这样在浩如烟海的资料里,在老师的辛勤栽培浇灌中,在对无数病人的观察揣摩中不断成长,尽得真传。并且不负众望,以邯郸考区总分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国家执业中医的考试。

翻看以前的医疗笔记恍然如昨,“我的老师曾经传过我脉诀心法,尤其是生死诀,可我在临床上一般不用,不管多难治的病都心怀恻隐之心,勉力为之,虽知其不可为也在所不惜,印象比较深的有二例,其中一个病人被家属抬到医院,老师一把脉就说回去吧,抓紧时间准备一下,人不行了,病人无奈就回家了,结果上午送过来,下午回去就死了,老师后来对我说怎么抬了个死人过来,我说为什么?就给我念了一通口诀,第二个例子是位肿瘤晚期患者,已经枯瘦如柴,行将就木,老师早已判言不治,并预定时日,某日甚是危险,其子在唐山上学,一时难以赶到,怕是见不到最后一面,邀师前往,彼地是山区崎岖坎坷难行,老师年高不能前往,推我前去,结果我到那一看病人气若游丝,脉已经摸不到了,就斗胆开了一付吴茱萸汤以破阴救阳,本意也就应付一下而已,孰料家属翌日登门,满脸喜色,云病人可以食粥起坐,精神有复,老师对我说这就是除中,阴阳离绝之兆,可以前方再服二剂,可延三日,之间其子返家,后如期而殁。现在想来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是够大胆,我的老师也是敢于放手让我锻练,现在的学生一般是接触不到的。”

“我在那边学习的时候治疗的最骄傲的一个病例是一个颅脑损伤的病人,当时他骑摩托车不慎坠入山涧,颅内出血,经某矿区总院手术治疗保住性命,但是一直卧床不起,不能行动,并且经常发热抽搐,语言蹇涩,神识不清,我就用仲景下淤血汤加童子尿治疗,然后用养脑安魂汤复元,前后三月有余,最后好到什么程度?病人可以挑着担子赶集了,还给我送过很多柿子核挑花生地瓜等土特产,那时候我真的好高兴。”
梁成功生在长在以孝闻名的董永故里,孝心从小就沁在血液里,医道始成,既可自信,又可信人,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十年读书十年临证,可以独当一面了,在其二十八岁时,他谢绝师傅,朋友的挽留,毅然决然的回到老家博兴梁楼旧宅开始悬壶行医之路,造福家乡人民。当时家庭条件很差,房屋破旧,承蒙乡亲信任,加之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病人络绎不绝,渐有声名。一天博兴原公安局魏政委的夫人 ,来到简陋的诊所,让给她号脉诊治,她患有中央浆液性视网膜炎,已经去过北京301医院诊治,有失明危险,认为不治。经过梁成功仔细审慎精心的治疗三个多月而痊愈,经多家医院复诊视力正常,举家赞叹,极力推荐宣传,四处褒扬,结下不解之缘,遂盛情相约来博城开诊,“这是我人生中遇到的又一个贵人。”梁成功如是说。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梁成功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他善于凭脉辨证,见病知源,融合经方和验方秘方于一炉,自成体系,长于治病求本,安和五脏,调气和血,固本培元,临证多收佳效,方药轻灵飘逸,治法不拘一格,对一些疑难杂病效果更上层楼。有时候中医的神奇往往出人意外,从摘录的几则医话上可见一斑:
1.一般来说,肝癌肝硬化属于难症,现代医学也没多好的办法。但是事在人为,我们中医完全可以做到带病延年的,尤其是早期的病人。我曾治疗过一邯郸同学的父亲,16年的时候因肝硬化腹水呕血住院手术三次,最后一次的时候,主治大夫说可能熬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了,疑似肝癌晚期,后来同学让我想办法。我就汤散并用,想不到病人日渐好转,居然到19年初才过世。这是16年4月份的检查,肝脏多发占位,并且结节和门脉栓都已经形成。

下面是18年7月的检查,占位病变没有检查到,当时主任极度不信任,请超声主任检查了两三遍才确定,后来又做的强化扫描,结节和占位病变以及栓塞没有发现,门脉有所缩小,这些前后对比的结果证实中医中药的有效,主任一直追问服用什么药物控制的。


2.“前段时间曾接触某男性不育患者,二十三四结婚,今已三十三岁了,数求子而不得,求医问药不断未能如愿,女方无奈前两年就与其离婚了,其父母忧急交煎,望之悯然,急人所急遂允治之。当时精子总活力只有百分之二十六,前向运动力只有百分之十七,经过数月治疗精子总活力百分之八十六,存活率百分之八十九,临床治愈。其父母悲喜交加,喜则病愈,悲则虚度数年光阴,家庭分散,若早几年何能如此?非其人不遇其时。”


3.中医对心脏病的治疗效果还是很好的,刚才一个病人拿来二份治疗前后的动态心电图的对比,已经七八年的早搏居然得到明显的控制,中医药的整体治疗要比西医的对症治疗更有优势。


4.冀南地区和河南林州一带是我国消化道肿瘤的高发地区,很多病人手术放化疗以后复发的前来求诊的很多,不远千里跋涉而来,坚持治疗效果比较满意。比如这个病人食道癌术后放疗后转移,经治疗病灶消失,管腔口通畅。


5.中医药对消化道疾病效果很好,突显整体治疗的优越性,比如这个反流性食管炎霉菌性食管炎的患者,经治疗病变消失,完全恢复正常。


潍坊金通通和堂是怀揣着实践中医、推行中医梦想的一家中医馆, 特别邀请国家级名老中医、北京名医为百姓送健康,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国内权威专家的亲诊。梁成功以自己独到的医术被邀来坐诊,在这里他结识了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伊广谦教授、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妇科主任薛赛琴教授,曾任曼德拉总统的保健医生罗才贵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齐向华教授等中医大家,为他们侍诊抄方,在这里他如鱼得水,向各位前辈虚心学习,完善自己的诊脉体系,用药规则。经过一年多的观察,伊广谦教授破格收他为徒,在一众名医和市卫生领导们的见证下,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正式成为灵兰医派第四代弟子。

伊广谦老师将灵兰秘笈传授与他,教导他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倡导多临床,用中医“简便验廉”的治疗传统,致力于用最经济的手段达到最优的治疗效果。有了名师的指点,加上梁成功的勤奋努力,脉诊技术又一次飞跃,患者都说:“他开的药吃着见好”“确实是效果不错”“梁大夫确实有两把刷子”……“送子观音”很多不孕不育的夫妇在这里治疗后,都有了可爱的宝宝。每年大量的宝宝照片发来,和他一起分享快乐,看那一张张笑脸是最幸福的时光。



师父常讲医学是世界上最具善意的学问,中医学是善中之善的学问,中医古老但不苍老,有无穷无尽的生命力,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医生有时也是患者),对医药都该永怀感恩之心。梁成功是幸运的,一路走来离不开良师益友的提携帮助,前来求诊的患者多是疑难杂症,读不尽天下书,看不尽天下病,作为灵兰弟子岐黄传人,牢记师训,千重爱恋融医药,万千疾苦化安康!虽然年轻仍需不断努力学习不断精进,帮助更多的人解除痛苦。梁大夫说每次看病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对病症对人生的理解也大有不同,想起佛陀弘法时的拈花微笑心有同感,因为每次诊病的过程,都感觉是悟道的过程,体察天地的规律,把握那些瞬间的灵感。所以中医看病的过程是令人愉快的。而每治好一个病人,其中的喜悦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学中医容易令人痴迷,因为你在追求道。北宋范仲淹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因为不管是做良相还是良医,都是可以实现兼济天下,佛教也重视医学,医方明是佛教五明之一,因为一位良医能积德行善,普救含灵,消除业力。道家对中医的重视则更是不用多说,行医就是修道,行医就是证道,就是菩萨行,“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中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躬逢盛世,期待更多的学子学习中医热爱中医发展中医,为人民保驾护航!
正如梁大夫在拜师会上所拟的一首小诗和大家共勉:
弟子有幸学中医,
辽东故里遇恩师;
千重爱恋融医药,
一片丹心润新枝;
灵兰秘典启堂奥,
金匮真言世间稀;
岐黄薪传永不灭,
十丈龙孙绕凤池!



作者风采:

董泽元,男,教师,1966年11月出生,山东惠民县人。1981年参加工作,参与撰写《滨州明清望族之惠民李氏》;30余年的业余采访,曾在《经济日报》、《大众日报》、《农村大众》、《齐鲁晚报》、《滨州日报》、《惠民大众》等报刊发表新闻作品1000多篇。多次被《农村大众》、《滨州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农村大众》称为“乡土记者”。
笔者爱好中医,自2019年开始探访中医名家和民间医40多人,足迹大江南北,实事求是的记录宣传中医治病救人,挖掘珍藏古籍,宣传道地药材,受到了中医界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