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炭画栩如生,雕塑显神韵
--炭画家钟德乾美术作品评说
宋世宽
德乾是从桐梓农村走出来的一位地地道道的自由美术从业者。他与我的青少年时代有着许多共同的经历,而鲜为人知的是他另一个经历--父爱如山,曾抚养一个瘫痪孩子达30年之久,实乃可贵。关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早年我曾写过。今天,我要谈的是他的画作。德乾最初从事的是“炭精画”(炭精画,也叫炭画,是一种民间艺术,其历史悠久,特点永不褪色,适合于制作巨幅人物、花鸟、山水画以及具有制人像的实用性。现被列为“非遗”),后不久便涉猎雕塑、油画、国画等。我与他相识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于遵义县南白镇,那时他迷于炭画,记得那次是在街上摆摊专门给人画像。后来,我们各自通过打拼先后定居遵义。
┉┉┉┉

近些年来,他绘画业务繁忙,同时佳作不断,常常发作品与我分享。在此,以我个人的观点对他的作品进行梳理评说,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斧正。

炭精画《伟人毛主席像》,是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一幅尺寸为1米Χ1.5米的画像,从上到下,每个部位都很细腻,连衣服的细微皱褶处的“明暗”都把握得很精准。从手部到脸部(眼神),从“形似”到“神似”都十分到位;另外一张是毛主席1936年初在延安时期的(穿着红军装戴着红军帽)。这两张作品是在不同历史时期(阶段)人物不同的心境状态。前一张是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伟大成功心境),后一张是长征结束不久刚到陕北落脚(内忧外患)。这两种不同心境神态以及年龄跨度的不同,须作者对人物“形象”具有深厚的“抓形”功底才能精准勾勒表现尤其是对人物的“神似”。在他的炭画作品中,除上面两副外,还有好些精品。如《沉思中的周恩来》(该照片是意大利著名摄影家焦尔焦·洛蒂1973与周恩来一次会面时“巧然”抓拍的)。作者紧紧抓住“沉思”这条主线,从面部的细微表情变化到眼神的捕捉,完完全全把周恩来的沉思神态画得惟妙惟肖,着实让人惊叹。还有画家《齐白石》、《张大千》等等。这些,手法表现自如,均“形”“神”兼备。画中人物,可谓呼之欲出。

作为画像,首先是“形似”,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形似”,对于其它姊妹艺术亦然,比如书法的“形似”是汉字结构(型);文学的“形似”是文章的初稿轮廓构架;表演艺术的“形似”是演员的外在角色。等等,那么,从“形”到“神”,是量变到质变。“神”,是作者不断追求探索的高境地,也是艺术的高境界。通常,“初具形,终具神”。这是艺术的必然,否则,仅是停留在初级阶段的“形似”上的爱好者水平。从 这个层面来看,他的人物画像是成功之作,上乘之作。

雕塑(《牛》·奋力)。作品逼真,神态鲜活,连身上的肌肉随着“用力”部位变化而变化。透视清晰、到位。只见牛头倾力向下,头(角)力往前方,眼睛愤怒(翻着白眼),后两脚拉开跨度使劲往前冲的架势,彷如在与“对手”(牛)拼命之式。这个动作十分生动、形象,体现了牛的“倔犟”与“不屈服”。该作品寓意:不认输的拼搏向上的“牛劲精神”;还有是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十九小学校园内的《师生情》作品也不失为精品。作品中一高一矮挨着,老师左手抱着书本紧贴胸前,右手抚着学生的肩下部。作者对两个人物的年龄把控得当尤其是老师,年龄大约在二十多到三十岁之间,预示着教师年轻化以及教育的青春活力。从衣着的处理来看也很恰当,学生穿的是校服,老师穿的是落落大方的连衣裙,既漂亮又符合“大美”标准,更符合教师职业提倡的“师美标准”。尤其是两个人那亲切、温和、友好的神态。活生生的一对师生友好的画面展现在眼前。

在他的雕塑作品中,有一件与众不同的作品。通常,雕塑是以“物”为表现对象,而他把抽象的汉字作为“物”来大胆进行创作,让观众欣赏了书法的同时又领略到雕塑(汉字)的深刻寓意。如草书《香》,显然具有了草书一气呵成的气势与韵味。“香”以三维体为主体,结合“地球的红飘带”之寓意。上部“禾”既体现了香云飘香,又具有飘带的模样,寓意美好和进发;“香”在甲骨文中,下部“日”字原是粮食的器具,雕成圆形也代表地球,表达出坚定、安定、富足。飘带形式结合“香”字走向,又彷如划出一道音符,诉说着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香”在华夏文明中,具有“香火传承”的意思,“香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从这件作品中,可见他独具匠心的创作思路。

浮雕墙画《鸿运当头》。此画是集国画、油画、浮雕画为一体的“三画”艺术,当然,“浮雕”是“主戏”,国画、油画是“配角”,是靠“两画”不同的表现手法来最终组成浮雕墙画。作品综合了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方法,把不同空间方位的景点“美酒河”和“黄果树瀑布”集中表现在一副画中,应用浮雕做底,以表现景物的机理效果和山石的厚重感,在着色上应用了西画的技法,使作品在那特殊的环境更具视觉冲击力。整个作品“形”“色(彩)”到位,气韵逼人。

从炭精画、雕塑、浮雕画、油画进而国画,可见他涉猎广泛。当然,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水平都很高,其中一项有造诣已经不容易了。他的这些画作,我认为“炭精画”较为突出并已达到出神入化之境界(注:曾有专家评价他的炭精画是省内一流)。事实上,这些种类中,国画油画都讲究线条(只是油画的线条不是那么明显体现)。线条是撑起整个作品的关键尤其是国画。通常,国画是以“线条”(笔墨)为主来反映事物的“具象”与“抽象”。而油画是以“形”(颜料堆积)为主来反映事物的“具象”与“抽象”。
德乾把艺术视为他生命的全部,早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数年前在他人生“天命”之年那会还去中国美术学院进修雕塑。德乾为人为艺低调,很少参加文艺活动以及文艺组织,几十年来就这样默默地耕耘着他的艺术同时并兼修哲学,正是这种淡泊名利的心境,才使他的艺术不断精进,可谓“炭画栩如生”,雕塑显神韵。
(画像作者:钟德乾)
宋世宽 1969年生,贵州遵义人,民进贵州省委文化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遵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红花岗区书协副主席,曾任大学书法老师。书法作品被敦煌博物馆、北京通州博物馆、韶山市人民政府等多家单位收藏。应邀参加“中韩国际书法交流展”、“齐文化节”个人书法作品展览等。文学作品有评论、小说、随笔等在各类刊物平台发表达数十万字。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how_2954259.html&&share=15960254093&
🍀🍀🍀🍀🍀🍀🍀🍀🍀🍀🍀🍀🍀🍀
纸刊《白鹭文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