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四)
作者:武稳祥
编辑:诗词中国
都市头条,发现精彩,传播正能量
源远流长(上)
作者:武稳祥
海 内 存 知 己,
天 涯 若 比 邻。
无 为 在 歧 路,
儿 女 共 沾 巾。
王勃·(649 – 674),字子安,山西河津人。与杨烔、卢照邻、骆宾王 世称 “初唐四杰”。自幼聪敏好学,6岁即能美文,赞为 ‘神童’。著有《王子安集》共16卷,其中诗80多首,文章90多篇。最著名的是“滕王阁序”。这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是送别诗的名篇。严整对仗,文情跌宕,奇峰突起。高度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隔’ 的情景,有口皆碑,千古传诵!可惜他才高寿短。
自幼听老辈人代代相传说:过去人们普遍守旧迷信,每逢旱情发生,人们就把盼降甘霖的希望、寄托于苍天神灵。这就是旧时民间盛行的取‘神水’,其场景庄严而神圣。大约从明末清初开始,浐河东岸狄寨原上的鲍旗寨,每到南山取回神水,归途必在鲍陂歇驾小憩。鲍陂人热情好客,诚恳周到,使鲍旗寨人感到如同回到家了一样。天长日久,情谊愈深,亲如手足,义结金兰。从此 鲍陂称南社,鲍旗为北社。每次北社取水回来,南社就一定接驾北还,又一定要护驾东归。如此世代承传,天长地久,可谓源远流长,万古长青!
月落日升,世事沧桑。南北二社的友好往来,长久不衰。但在1953年以前,只有口头传说 而无文字记录。1953年以后,尤其是近些年,两村的干部虽都有所变更,但两社的友好往来却日益频繁,两社的情谊也越加深厚。

(1)1953年二月二,北社来南社联欢。在学校戏楼演出大型秦腔剧《大拜寿》《抱火斗》《梁秋燕》等。演出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一时轰动四方,人如潮涌。由于观众太多,竟将学校的围墙都挤垮了,可见当日之盛。至今人们还记忆犹新。常说当年,并引以为豪!
(2)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某年二月二庙会,北社来南社,在药王庙北侧北堡 1 队的场面上演出革命现代样板戏《红灯记》。
(3)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北社来南社,在去10队的路南侧、2队土地的棱坎上,演出革命现代样板戏《红色娘子军》。
(4)1985年,为庆祝南社 ‘三益剧场’ 落成,北社来南社联欢。两社的自乐班联袂演出,手足和谐团结,气氛充满温馨。
(5)1987年两社在鲍陂联欢,北社赠南社烫金木牌匾 “源远流长”。南社赠北社红底白字长条横匾,由南社袁礼义书记手笔隶书《友谊长存》。
多年以来,鲍陂锣鼓在西安城南闻名遐迩,久负盛名。其阵容威武雄壮,其乐章 雄浑慷慨,其曲调 变化无穷,其音韵 夺人魂魄。其乐谱有:行曲、将军令、南瓜蔓、龙虎斗、珍珠倒卷帘、龙戏凤、蛙鸣月、鸭子拌嘴 等。每年各村锣鼓都一定要汇集比赛,惟我村总是技高一筹,群芳夺魁!相传这些乐章是从大唐宫廷乐队流传出来的,口传心授,已逾千年。现今保存最好的当属 9 队的毋耀祥。宝贵的文化遗产 尚待继承和发扬。

(6)1989、3、6、南社举行 “鲍陂八堡锣鼓社复兴大会”,北社专程前来庆贺。3、7、两社欢聚一堂,北社致贺,南社致谢。锣鼓同敲,声震云天!特别是刘武贵的马锣子,异常响亮,直冲霄汉!北社赠南社牌匾:“古艺新音”,南社赠北社牌匾:“手足情谊,世代相传”。晚北社专场演出折子戏。3、8、南社专场,请的是长安剧团演出的《黑经本》《烙碗计》等剧目。3、9、继续演出。
(7)1990、4、4、农历三月初九,在我村沈富民书记的带领下,南社全体干部赴北社联欢。并带着 3 队董小静的电影放映队前去助兴。
(8)2003年二月二,时值南社“三益村委会办公楼” 落成为时不久,北社来南社联欢。二楼上张灯结彩,楼顶上彩旗飘扬。新楼大门两边的长联曰:“锣鼓秧歌 尽兴联欢叙旧 共度二月二,南社北社 友谊源远流长 永架同心桥”。北社车茂亭书记和南社武润祥书记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两社互致贺词。北社赠南社3米长匾:“世代承传”,又赠我村身有残疾的武稳祥所作的长篇自传体报告文学《蹉跎年华》两本。北社赠南社大锦旗一面,上书:“少陵白鹿,情深意长”。各队的秧歌队、锣鼓队、东曹部队的军乐队俱来助兴。长安剧团、青年实验剧团也来光临演出。就在这次联欢会上,车茂亭书记留下了:“谁背叛两社的友好往来,谁就是两社的千古罪人 ”的誓言。
(9)2003年二月初六,北社传来噩耗:深受两社人敬重、为维护两社关系的中流砥柱车茂亭书记于二月初四与世长辞。南社干群闻此凶讯,无不悲痛。二月初八早,南社两委会全体干部,10个队长、老干部、群众代表共35人组成吊唁团,由武润祥书记、武社民主任率领奔赴北社。在吊唁会上,南社人个个胸佩白花,人人表情肃穆。呼思贤代表南社敬致了充满深情、真切动人的长篇悼词。随后,南社人抬着代表两委会、10个队的花圈,为车书记送护灵柩到坟茔。…… 车书记,安息吧,我们永远怀念您!

(10)2005、11、22、南社赴北社参加“北社水泥路硬化竣工剪彩大会”。车队由大小15辆汽车和一辆警车组成。这是南社赴北社规模最庞大的一次。剪彩会上 北社王友刚书记和南社武社民主任都发表了精彩的讲话。南社支委于绪民代表南社致贺词。又向北社赠匾,另贺金5000元。此次北社人热情似火,使南社人无不感动不已!宴席丰盛,餐后联欢。有独唱 有合唱,声情并茂,气氛热烈。尤其南社张辑发悠扬的演唱和刘武贵大气的黑头,引得了阵阵雷鸣般的热烈掌声。
(11)2008年春节前夕,北社王友刚书记带领村干部连续两次来南社促膝座谈。
(12)2009、2、4、正月初九,南社全体干部及部分群众代表分乘10辆小车赴北社会面畅谈。
(13)2010、2、5、腊月二十二,南社全体干部赴北社,邀请北社在正月十二来参加“三益村新农村建设道路硬化竣工庆典大会”。北社在 “西园餐厅” 设宴招待。饭后联欢,大家纷纷登场演唱,气氛十分热烈。尤其是王友刚书记、武润祥书记、武社民主任的演唱、将联欢会推向高潮。随后,大家一同登上薄姬塚游览。并在陵南广场合影留念。 2、2、正月初九,王友刚书记来电告知:正月十二北社将有300人前来赴会。
(14)2010、2、25、正月十二,北社以350多人的强大阵容 前来赴会。在我村妇联主任李导利和摄影师呼正贤等许多人的忙里忙外、前后张罗、精心布置下,大量的准备工作终于一切就绪。你看,戏楼大客厅悬挂着:“欢聚一堂、共谋发展”的大幅标语格外醒目。亲人相逢 分外亲热,嘘寒问暖 互道辛苦,笑语鼎沸 热烈融洽。南社赠北社2米乘1米的铜版字牌匾:“南北二社、友谊长存”。又赠南北二社友好往来纪念册10本。北社赠南社一面大锦旗,上书四句诗曰:
芙 蓉 古 树 双 栲 杈,
鲍 陂 鲍 旗 是 一 家。
源 远 流 长 传 万 代,
两 村 永 开 友 谊 花!

大会安排不论宾主,全体都到学校大院聚餐。晚上,有 “西安青年歌舞团” 在村中央大广场精彩表演,武术队也前来光临助兴。在晚会之先,我村为弘扬我中华民族 ‘百善孝为先’ 在的传统美德,净化村风,全村共评选出 7 名好媳妇。她们是 温红霞、王利、陈大桂、陈芝桂、毋英娥、田爱民、王小玲。我村5队青年企业家于小峰,当场给她们每人发奖金1000元,以资表彰鼓励。顿时满场沸腾,大家议论纷纷,无不面呈羡慕之色。此举必将带动其他多少人,快向楷模学习,争当孝顺的好媳妇,创造一个焕然一新的良好村风。
南北二社的友好往来,已经历了400年风雨的时光考验,至今长久不衰。这在西安周边也是凤毛麟角,甚至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我村的副支书呼思贤,在村上任职多年,辅佐了几任书记。他勤勉公事,诚恳随和,处世练达,口碑甚佳!公忙之余,酷爱文墨,颇有功底。常常拨冗挤暇,挥毫赋诗,记事抒怀。由于历次两社的往来,他回回参与。所以他的好多诗文俱多记录见闻、歌颂友谊。现选录一词 大家奇文共赏。
《祝英台近》
—— 二月二庆典即兴
旗蔽日,鼓穿云,秧歌歌舞曲。春风和煦,庆典盛会举。更贺二社喜逢,握手叙旧,百感集,情动天地。
新农村,容貌堪俊靓,农网改造急。道路硬化,路灯映星稀。感恩三农政策,两社携手,齐奋进,比翼高飞。
—— 呼 思 贤
2010、2、25、
源远流长(下)
作者:武稳祥
红 豆 生 南 国,
春 来 发 几 枝。
愿 君 多 采 撷,
此 物 最 相 思。
王维·701 - 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山西运城人,祖籍祁县,后迁永济县,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唐朝著名的诗人、画家。崇信佛教,参禅悟理,学庄信道,后称 “诗佛”。精通诗 画 音乐等,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著有《王右丞集》400余首,诗多有谱曲传唱。与孟浩然合称 ‘王孟’。苏东坡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这首 “相思” 一气呵成,把相思之情 表达的入木三分,朴素无华,委婉含蓄。
2015年 我首次去了北社,亲眼目睹了北社的盛情及热情,深受感染,归来乘兴记录盛事。
樱桃佳节南北会
三 阳 开 泰 暖 乾 坤,
樱 桃 满 园 喜 迎 春。
北 雁 南 飞 传 盛 情,
慷 慨 赴 约 会 灞 滨!

2015年5月16日,今天多云、幸不炎热,气候宜人、正好出游。我村应北社鲍旗寨的邀请,组团前往白鹿原上和北社亲人团聚,去参加“首届樱桃节”。早晨,随着广播的召集人声,我们大家兴高采烈地到村广场集中。村上安排了三辆大巴车,另外还有几十辆小轿车,大约四、五百号人,浩浩荡荡 奔往东原。虽也尽量控制,但仍大大超员。广大群众的感情和热情,村干部是禁止不住的。因而这次的规模之大,可谓是有史以来的历次的探亲之冠!
由白鹿原西北角 几经蜿蜒曲折、慢慢登上了这块神奇的土地。离村数里,停车整队:门额当先,彩旗两行。大家列队、随后缓行。礼炮报喜,锣鼓震天。北社闻讯、远来迎接:门旗为首,彩旗猎猎。男佩袖章,女跳秧歌。鞭炮开道,锣鼓喧天。满面笑容,簇拥前行。穿村过街,队伍进入、村委大院。两行桌凳、 排列齐整。香烟 瓜籽、樱桃 花生,摆放桌中,款待亲朋。北社男女、人人喜笑颜开,个个熙来攘往。嘘寒问暖,连道辛苦。亲人相逢,暖意融融。我首次来,尤为感动。
歇憩片刻,即往西园。薄姬陵南、广场宽平。新搭戏台,雄踞面东。上挂横额:‘南北二社、源远流长’。楹联醒目,垂挂两边:‘历尽沧桑兄弟在,载道人间情谊真。’吊车摄像,高空摆动。荧屏鲜亮,大如底幕。直播现场,兼映往事。戏台稍前:六排宴桌、三列长龙,井井有序、场面恢宏。戏台南边,薄陵前中,高高耸立、标志建筑。顶端白鹿:昂首奋蹄,远眺腾空,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足可引以为豪!戏台前大会场的两旁,凌空悬挂着10个硕大的红灯笼,每个灯笼下面都垂挂着长条幅的红底金字的时尚大幅标语,既点缀 又增色,烘托着整个会场的喜庆气氛。
我和呼正贤老师挤空 顺着190级台阶,终于攀登上了薄姬陵顶端。临空神游,极目四望,原野无垠,碧茵如毯,苍茫大地,气象万千。下得陵来,呼老师应邀给我照了几张相,永为留念。看了简介,我深为在中国历史上、汉朝的薄太后这一伟大女性而感动。她崇尚清静无为,与世无争。故免于了毒辣吕后腥风血雨的戕害(如吕雉把戚夫人残害为‘人彘’的惨祸)影响和培育出汉文帝刘恒这位大有作为的好皇帝。敬佩之情 油然而生。也为白鹿原有幸长眠 这位千古流芳的伟人而骄傲和自豪!

联欢会开始了,首先南社武润祥书记、武社民村长先后致贺词:情真意切,贺词铿锵。热情洋溢,倾吐衷肠。虔诚祝愿:两社携手,共同发展。友谊永存,世代承传!接着北社王有刚书记致谢词:乡音洪亮,挚情饱满,字字千钧,激人奋进!南北相会 大增情谊,南社光临、深为感谢!北社群众代表也发表了充满深情的讲话。
之后,武社民村长代表我南社鲍陂八堡、向北社鲍旗寨赠送了 8 册我鲍陂村的“村史”。王有刚书记连声道谢。但愿这一图文并茂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北社能有好评。但愿北社人看了这个册子,能对我南社鲍陂有个进一步的了解。但愿此举、能为增加南北二社的友谊而贡献一点绵薄之力,也不枉我这个南社赤子的一番苦心。(村史共 8本、暗喻八堡,其中 有一本是专赠北社文友吴维君的。可谓是以文会友。)
接着,北社又回赠了我南社一个大横牌匾:中间的 ‘传承友谊、勇于担当’ 八个大字、熠熠生辉。它既表达了北社人民的美好心愿,也是对我南社欣欣向荣的肯定与勉励。武润祥书记代表我鲍陂八堡人民、深深地感谢北社兄弟姐妹的深情厚意!
为了这次盛会的圆满成功,以王有刚书记为首的北社全体干部村民 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古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宴席开始,几十桌同时开席。好烟名酒、饮料啤酒,应有尽有。牛鸡鱼虾、奇珍鲜蔬,和盘托出。佳肴盈桌,宴席丰盛。服务周到,满面春风。敬酒频频,拳令声声。亲人相会,格外热情。促膝畅谈,互吐衷情。祝愿经历了400年风雨磨练的南北两社的友谊世代传承,万古长青!

大型文艺节目开始了。首先 狮子登场,虎跃龙腾,翻跳凌空,重叠耸立,艺术造型。月宫嫦娥,轻舒广袖,风旋罗裙,轻歌曼舞。曲曲演唱,激昂悠扬,天籁之音,三日绕梁!魔术神奇,亦真亦梦。杂技精彩,掌声雷动。台上台下,欢声潮涌!尤其是北社人把台口中间的本地观众、都用长旗杆都逼挡到两边,把中央最佳的地方空出。好让南社的人一边就餐、一边艺术享受,这一友好义举实在难得,特别令人感动!确实太感谢北社人的挚情厚谊了!
为了这次联谊的圆满进行,我南社的每个干部 村民也都付出了自己的热情和努力。尤以司仪张辑汉一家最忙,明利 春玲各扛一台摄像机 颠前跑后抢镜头,儿子和虎 登台引喉高歌。
不觉夕阳偏西,即将分别。鞭炮沿路铺了一里多长,声震天地,烟雾弥漫。两社的锣鼓家伙也都分外热烈,仿佛在倾吐着南北手足、恋恋不舍的深情。沿路两旁都站满了北社欢送的男女老少,人人笑容可掬,屡屡互道珍重,场景感人,刻骨铭心。这真是:
张 张 笑 脸 送 亲 人,
频 频 招 手 两 难 分。
莫 叹 今 日 情 未 尽,
友 谊 长 青 年 年 春!
南社 · 武 稳 祥
2015、5、17—20记
归来,我乘兴挥毫笔录此事,另有诗曰:
《南北赞》
1
少陵白鹿、隔河相望,
薄陵杜陵、千古流芳!
2
南社北社、源远流长,
东原西原、龙凤呈祥。
3
欣逢盛世、振兴家邦,
风流人物、后来居上!
4
樱桃佳节、鸟语花香,
手足相会、全村齐忙。
5
促膝长谈、友谊飞扬,
热情洋溢、笑容难忘。
6
四百风雨、开来继往,
昆仲携手、比翼翱翔!
2015、6、8、
(未完待续 )
附:《薄陵漫谈》片段
我和呼正贤老师无暇观看这人声鼎沸的热闹,好不容易挤出这欢乐的人海,一同北行 去攀登这闻名遐迩的薄太后南陵。
薄妃:一公元前155年,今江苏苏州人,汉高祖刘邦的嫔妃,汉文帝刘恒的生母。原为魏豹之妾,韩信灭魏后,她被拘至皇宫织布,刘邦偶遇甚喜,宠幸一夜而怀孕,生子刘恒、8岁时封为代王。以后她再也未见到刘邦。
汉高祖刘邦故后,其时汉后吕雉专权,长安城内外 一片腥风血雨。受到刘邦宠爱的戚夫人等嫔妃、均遭吕后杀戮残害,薄妃她本地位低微,又久失宠,不对吕后构成威胁,因而免遭其害。因此吕后允其出宫赴居代国,和儿子代王刘恒同在一块儿生活。
后来刘邦,吕后先后去世,周勃、陈平等一班文武老臣为安刘室,尽诛诸吕之后,共同商议到底立谁为新君?众人异口同声 都一致推荐薄妃贤慈,刘恒仁孝。众人就迎接刘恒返京入朝为帝,即是后来大有作为、大名鼎鼎的汉文帝。
薄太后深藏不露,政治精明,与世无争,贵有自知之明。汉文帝深受其母的熏陶和教诲,励精图治,勤政俭约,轻徭薄赋,让人民休养生息。使国家日益富强!开创了名垂青史的文景之治!汉文帝的丰功伟绩,薄太后功不可没!
汉文帝感念慈母鸿恩懿德,侍母至孝。娘身有恙:他日夜悉心照料,亲尝药汤,成为千古美谈!世代流传推崇的24孝 他当之无愧、名列前茅。

公元前155年,薄太后她逝世升天后,不随刘邦陪葬咸阳北原上的长陵,而选址在她的爱子汉文帝的霸陵之南,故称薄太后南陵。陵墓就在白鹿原的西北原垴,西北远眺 可遥望帝都长安和刘邦的长陵。面向东北 即可望见汉文帝的霸陵。故有“西旺夫”“东旺子”之说。
薄太后的丈夫刘邦为西汉开国皇帝,儿子刘恒为一代有道明君。这位伟大的女性,长眠南陵,仰天无愧,深感欣慰,亦知足了!《道德经》有云:“与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用这句话来概括薄太后、确也极为恰当。
薄太后南陵、俗称薄姬塚。 冢东西底宽150米,南北长200米,高24米。大红正门在南面正中间,门内修有长长的甬道,大道两侧 树木郁郁葱葱,石雕排列成行。层层而上的砖砌的台阶、直达陵顶。
我和呼老师跨进大门,顺着甬道直抵陵下。陵下正中是一尊古色古香的长方形大铜香炉,炉内的香灰说明曾有人焚香祭拜。紧靠后边是一通由前清陕西巡抚毕沅所书而立的高大石碑,上书:汉薄太后南陵。台阶左右各有一座方形石柱,顶上呈十分好看的方亭状。我们一台一台慢慢攀登,190级台阶 走走停停,终到陵顶。
临空神游,登高望远,纵目四观,天高云淡,视野开阔,豪情顿生。抚今追昔,感慨潮涌。西望古城,隐隐约约,咸阳五陵,白云苍茫。东观白鹿原碧茵如毯、沃野富饶。东北方向就是汉文帝的霸陵,西南方向跨过浐河就是我少陵原。浐河入灞,灞水流渭,渭汇黄河,东奔沧海而去。好一派锦绣河山,欣逢盛世,尧天舜日,气象万千!下得陵来,在石碑前呼老师给我照了几张像,以作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