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军营受奖史
作者/饶晓辉/江西

当连长站在队列前,宣布立功受奖人员名单时,看到那些被点名受奖的战友那个高兴劲,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眼睛不由自主地瞄了一眼站在不远处的班长,他也看了我一眼。当我们四目对视的一瞬间,我读懂了班长的眼神,仿佛在说:新兵蛋子,活该,谁叫你傻不拉叽的呢!

原來,不久前,连队进行实弹射击考核,连里规定,凡此次射击成绩五发子弹在四十五环以上者,参照平时表现给予连嘉奖一次。
实弹射击考核那天,班长特意和我排在一个组,靶台挨着靶台,以防“突发事件”发生。当接到开始射击的口令后,提枪裝弹我一气呵成,头四发子弹还算争气,打了个三十六环。眼看离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奖项就差一枪时,我心里满是高兴,结果手一抖,最后一枪放了高射炮。班长可是有名的神枪手,知道我最后一颗子弹“开了小差”。他瞪了我一眼,紧接着举枪朝我的靶台补了一枪,十环。只见报靶员举旗做出了十环的手势。见状,我忙起身向连长报告,说不知谁不小心打到了我的靶台上。那次,班长虽然被连长剋了一顿,却沒有责骂我,只是说以后別再傻乎乎的了,受奖机会还多着呢!
果然,受奖机会很快就來了。第二天,连里接到上级通知,说后天军区有个首长要来团里看看,也顺便到各连队转转。班长马上向连长求情,给我争得那天做连值日员的机会(通常部队有首长下基层视察检查,值日员是最有机会零距离接触首长的)。第二天,为了迎接军区首长莅临视察,全连战友都在忙着除草,刷墙,铺路以及全营区卫生整理。班长却把我“摁”在宿舍里,背诵《军人誓词》、《战士职责》、《连值日员职责》以及相关的军人条令条例。

第三天上午,我佩戴上连值日员袖标,正在营区内转悠时,远远看见营房大门口连营团三级领导领着一个首长模样的长者,朝营区里走来。当他们一行从我面前经过的时候,我赶紧立定,敬礼,一切都做得干净利索。或许正是因为我做得太干净利索了,首长他们竟在我面前停了下来。只见那位瘦高个的长者来到我面前,亲切地问我:“小同志哪年入伍的?家是哪儿?"我赶忙回答:“报告首长,我是今年刚入伍的新兵,老家是江西抚州人。"只见首长笑眯眯地说:“哦!我也是江西人。"接着他又问我《军人誓词》、《战士职责》等一些条令条例,我都一一对答如流。首长满意地摸着我的头说:“不愧是才子之乡来的兵,我们小老乡蛮有出息的哦!"听到首长的夸奖,我心头一热,忘了班长告诉我的首长问什么答什么的叮嘱。不禁脱口而道:“首长,其实我很笨,这些都是我们班长把我关在宿舍,背了一天加一宿的。还有,为了等您来看,可把我们团的战士忙坏了……"完了,看到在场各位领导微皱的眉头,我心想,等下有我受的了。受奖的事又泡汤了,下回再争取吧!

当晚,例行晚点名时,连长站在队列前面总结今天的工作,我心里七上八下正准备挨批时,脑袋瓜嗡嗡的我突然听到连长话锋一转:“经连队支部研究决定,给指挥排通讯班新兵饶晓辉记连嘉奖一次”。我忙说:“报告连长,我老给连里捅娄子"。“捅得好,所以才要嘉奖你”。连长话音刚落,只见班长带头鼓起了掌,并冲我挤了挤眼,那潜台词的意思是:小子,歪打正着呢!
这就是我的军营受奖史,当铭记一生,回味永久。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