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文:“蜗牛之家”的快乐

作者简介:孙文,大专文化,高级政工师,中共党员。长期从事公文写作、新闻写作、文学创作。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黑龙江省诗词协会、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地方文学研究会理事,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出版代表作《穿越心灵的步履》,曾任哈尔滨市解放70周年纪念文集《传承与传奇》副主编。曾任哈尔滨市委史志和齐齐哈尔市建党百年征稿评委。有诗作选入《燕京中国精英诗人榜》《中华诗人年鉴》《当代中国诗人精品大观》《黑龙江当代诗词•男子百家》。作品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民兵》《中华诗词》《新时代党建》《诗词月刊》等,征文曾获得相关奖项,获“雅韵精华•诗会百家”诗词一等奖,《联斋》优秀诗联家等。

西江月·“蜗牛之家”的快乐
笑语童声甜脆,欢欣逮住蜗牛。返程安检婉言留。热望雏心盼有。
市场买来添喜,家人散去分忧。生成故事笔尖流。跬步摘魁争秀。
小学二年级的外孙子,自放暑假后跟随女儿、女婿又都回到了大本营。这次外孙子带回了一只陀螺形蜗牛。蜗牛放在一个圆形的透明玻璃器皿里面。外孙子还顽皮地用图画纸画了只彩笔蜗牛,并清晰写上“蜗牛之家”贴在装酸奶的小纸盒上,放在了一旁。
有时,外孙子好奇地在那静静地观看蜗牛缓慢舒展柔软的身躯和触角,我们大家偶尔也凑到跟前助助兴。有一天开了空调,老伴还特意观察温度对蜗牛的影响,并说:“蜗牛好像冷了”。每天洗刷玻璃器皿及蜗牛的排出物、给蜗牛放洗好的鲜嫩绿叶蔬菜的活,主要是女儿来做,女儿出门在外这个任务就落在了我的身上。外孙子每天都用手指蘸水轻轻地弹在蜗牛的壳子上面,并自言自语地说:“妈妈告诉我说蜗牛喜欢潮湿,但水不能多,只要壳子上弹一点水就行了。”
蜗牛这个软体动物看似文文静静、行动缓慢,但有趣的是,这只蜗牛也有过3次“出逃”的记录呢。
一次,女儿早上准备给蜗牛清洗玻璃器皿时,发现蜗牛不见了,大家立即来找,结果蜗牛纹丝不动地贴在离地面两米多高的墙壁上。还有一次,也是女儿早上发现蜗牛又不见了,还以为蜗牛又爬到了墙壁上,结果没有,就在地板上、墙角边寻找,仍然没有找到。没办法,女儿只好发动大家来找。女婿趴在地板上查看沙发底部和下面的地板上及茶几的下面,也没有蜗牛的踪迹。这蜗牛一夜之间究竟去了哪里呢?最终,还是女儿在门厅外孙子的轮滑鞋帮处发现了蜗牛。

这回,对蜗牛实行了“管制”,在装蜗牛的玻璃器皿上盖上了一个长方形带缝隙的塑料筐,因为玻璃器皿是圆形的,不匹配,有很大的空隙,结果又让蜗牛爬了出来,不过这一次,蜗牛没有爬多远。最后,我只好找来网状的塑料盆扣在了玻璃器皿上,“天罗地网”,这回蜗牛就只能在这局限的空间里规规矩矩的了。每天早上起来就会看见扣在玻璃器皿上的那个网状塑料盆布满了亮晶晶的银线,不知这一夜蜗牛爬了多远。
说起这“不安分的”蜗牛,还要从去年暑假老伴和女儿一同带外孙子去陕西旅游说起。7天行程,她们紧紧张张地游览了骊山、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古城墙、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延安等景点,好不快活。外孙子发现了在植物上的蜗牛,就把它捉来装在玻璃罐头瓶子里玩。从西安返程那天,在咸阳机场安检时,装有蜗牛的玻璃罐头瓶子连同蜗牛被滞留下来。外孙子玩得正在兴头上,回来后女婿特意在本市花鸟鱼宠物市场给他买了这只蜗牛。
2013年暑假,原来养的那只蜗牛不知怎的了,一连两天蜷缩不动,这可急坏了外孙子和大家。最后,那只蜗牛还是死掉了。外孙子心疼地说:“把这只蜗牛埋在土里吧,一定会长出好大的一棵树来。”女婿开车带外孙又去道外花鸟鱼市场,买回了一公一母一对蜗牛,还买回来装蜗牛的透明箱子。
我看着不仅给外孙子,也给一家人带来快乐的蜗牛,进入了沉思:蜗牛,静静地贴在那里,尽管家人在不时地走动、电视机里不停地播音,或是一家人开心用着飘香的佳肴,丝毫都不影响它的一切。就是在野外也是如此,似乎静止的蜗牛,什么美丽的田园风光,什么迷人的彩虹蓝天,什么清新的微风吹拂,它依然不屑一顾,或者根本就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安然的蜗牛,超然物外的态度,让人感到它的修炼高深,与世无争,而只有一条亮晶晶的银线,弯弯曲曲,诉说着它曾经走过的艰辛。蜗牛软绵绵的身体,又背负一个空壳爬行,是多余吗?当然不是。这正是造物主的神奇之处,试想,蜗牛没有了背上的壳子,那软绵绵的身体如何生存?有了这壳子,虽然背着壳子前行累一些,但随处都可以安家,缩进壳子里休息,悠然自得,无烦无忧,不管前面的路还有多远,既可以提前出发,又可以随遇而安,总是执着地向前……人活在世上,如果能够像蜗牛一样有着淡寡无争、不烦不躁的心态,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收敛张扬、步步为营的风范,营造空壳、遮风挡雨的远见,乐观向上、走到哪里哪安家的情操,那可就真的没白活一回。
开学了,“蜗牛之家”又跟着外孙子搬迁了。

巴彦诗词楹联协会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