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老抗美:莫沃山上浸染了我的鲜血音频:00:0015:38文/黄长松 程书伟 陈建邱 主播/张琳云
编者的话:
对抗美援朝或者抗美援越战争,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了解,但是你熟悉援老抗美战争吗?说实话,这段历史我也不知道,若不是与曾经参战的老兵聊天,恐怕我至今也不会去关注这场战争,更不会去了解这段历史。
所谓援老抗美,就是援助老挝抵抗美国侵略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这位老兵的很多战友在那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英魂也永远埋在了异国他乡。
今天,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采访了隐匿乡野47年的老英雄张三毛,他向我们讲述了他在莫沃山参加援老抗美那场秘密而又惊心的战争。
致敬老兵!致敬英雄!

01.
张三毛是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三张村人。1976年退伍后,他就一直有一个愿望:
三毛和大儿子一家人合影。
然而,令他心痛的是,两个儿子都没能如愿。大儿子张纯光刚成年,张三毛就立马拉着他去体检,结果因大儿子的左膀有纹身被淘汰。张三毛一气之下,狠狠揍了大儿子一顿。
好不容易等到小儿子张纯艳18岁时,他又赶紧送小儿子去征兵站,没想到小儿子因经常流鼻血,身体不合格也被淘汰。
张三毛如遭当头一棒,几乎陷入绝望。但他并没有死心,又把心思盯在长孙张文强的身上,他偏就不信:
02.
张文强是大儿子的独子,今年21岁,高大帅气,能文能武,刚毕业于武汉江南技术学校。他是一个非常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隔离在家的他主动报名加入志愿服务队,在孝南区书院街道向阳社区负责疫情防控,每天值守卡口,入户核酸采样,给居民购物送菜。大家都夸他是有责任、有担当的好人。
其实,这个热血男儿并没有当兵的打算,他读书时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只想凭自己所学的一技之长,做一名计算机技术人员。爷爷知道孙子的想法后,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强逼孙子去参军。
张三毛和长孙张文强。
张文强懵了,他不明白一
向疼爱他的爷爷为什么不尊重他的选择,强逼自己去当兵。于是,他找到爷爷诉说:
“我学的是热门专业,将来定有出息,能为张家争光。”可爷爷根本不听他的辩解,一根筋地强逼他当兵。还不停地给他讲革命大道理,讲部队优良传统。在爷爷的软磨硬泡下,张文强最后顺从了爷爷的安排。2023春季征兵,他光荣入伍。
那一刻,张三毛激动得老泪纵横。他说:
03.
前几天,孝南区陡岗镇武装部的工作人员来到张文强家政审时,一再追问张三毛为什么要强逼孙子当兵。张三毛这才亮明身份,自己是援老抗美的三等功臣。送孙子当兵,是为了保家卫国。
左为援老抗
美纪念章。右为雷达独立营三连花名册。
老人说完,颤颤巍巍地走到房间,从抽屉里拿出一摞泛黄的照片、证书及资料,递给工作人员看,大家这才惊奇地发现,原来他是隐匿乡野47年的革命老英雄。
在一旁的孙子张文强连忙站起来,向爷爷敬了一个军礼。他哽咽着说:
“爷爷,我以您为荣。到了部队后,我一定听党指挥,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爷爷被孙子发自肺腑的话所感动,他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开始断断续续地讲述那段隐藏半个世纪的传奇故事⋯⋯
04.
张三毛,又名张贵志,1954年出生在原孝感县五爱公社三张大队。1970年参军,在北京空军740部队服役,驻守天津静海。
在部队里,由于他刻苦训练,各项成绩都很突出。尤其是射击,每次打靶,十发子弹都在九环以上,是连队出了名的“神枪手”。
1971年,他所在的雷达独立营三连就突然奉命赴寮(老挝)参战,援老抗美。三连只有66人,他们在云南昆明集训了一个月,就从勐腊进入老挝,到达目的地——湄公河畔的莫沃山。
1972年,张三毛(右)和战友在老挝莫沃山留影。资料图。
全连官兵都换上老挝军服,迅速投入战场。他们的任务是利用雷达侦查,为高炮11师做情报信息传递,拦截敌机对我援老公路建设的轰炸。
当时的条件异常艰苦,吃的是国内送来的粉丝、豆皮、海带等食品,鲜肉和蔬菜是没有的,在老挝拿钱也买不到;住的是竹篱帐篷,睡的是桩支木板,蚂蝗、蛇蝎、蜈蚣等不速之客,随时可能钻进被窝。不论白天晚上,空中警报不断,每个人的神经都高度紧张,每天最大的愿望是能痛痛快快地打上一仗。
05.
张三毛是报务员,他和战友们每天背着通讯设备,不分白天黑夜爬高山、穿丛林、过险滩,侦察和传递情报。他们不顾生命危险,冒着枪林弹雨,把情报及时准确传达到指挥部。
张三毛和战友们每次执行任务都异常艰难,因为美军每天派U-2和RS-71侦察机秘密侦察,并出动轰炸机狂轰滥炸,还派特务漫山遍野地追踪搜寻。
他们在侦察敌情时,一不留神,就被鬼子盯上,甩都甩不掉。遇到敌人,他们也不纠缠,想方设法迅速摆脱,不让敌人发现他们的行踪,以防暴露指挥部位置。

赴寮(老挝)部分人员战地生活照。张三毛(前排中)。资料图。
张三毛体形瘦小,身手敏捷,每次都能出色完成任务。他多次在敌机的疯狂轰炸下,掩护战友脱离危险。几次在被敌人追踪射击的千钧一发之际,将对方击毙,挽救了战友的生命。
06.
一天,前方部队攻击受阻,敌人的火力点距离远,我方的炮火根本打不到,师部指示雷达营派“神枪手”增援,指导员临时将他调往前线执行狙击任务。张三毛几乎弹无虚发,一场战斗下来,就击毙了10多名美国大兵,成功拿下火力点。他的突出表现受到了连队的嘉奖。
1973年夏,连部派他单独前往前沿阵地侦察敌情,张三毛执行完任务返回途中,被美国大兵尾随。他知道如果再往前走,就会暴露师指挥部位置,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他急中生智,调转方向,将敌人带入一片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紧咬不放的敌特以为找到我军指挥部,通过步话机“哇哇”乱叫,调来敌机就是一阵狂轰滥炸。刹那间,他的周围火光冲天,硝烟滚滚。
张三毛拼命地在丛林中狂奔躲避,他的两只鞋子跑掉了,脚板被乱石荆棘扎伤,疼痛钻心,四处横飞的弹片炸伤了他的腹部和背部,其中最严重的一处伤是被弹片击中腹部,肠子从腹腔中流了出来,血流不止。
张三毛果断撕下衣服包扎伤好口,由于失血过多,他昏迷了过去。等醒来后,他想方设法联系到部队,才成功获救。在这次战斗中,张三毛荣立个人三等功,连队被记集体三等功。
07.
张三毛因身负重伤,被送到老挝战地医院救治,这才捡回了一条命。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艰苦,他体内残留的最后两块弹片无法取出来。
1973年11月底,三连同炮师凯旋回国,张三毛因在当地住院休养与部队失联,连长和战友们都以为他牺牲了,后经他独自辗转反复,跋山涉水,历尽千难万险才回归部队。
1976年,和他同批入伍的战友复员后,大多数转业分配了工作,不少人还提干当官。而张三毛退伍回到了家乡,过着普通的农民生活。
由于当年援老抗美属于国家机密,老人一直对外守口如瓶。47年来,当地人都不知道他曾有过这样传奇而光荣的经历。以他的受伤程度,本该评定为革命伤残军人,但因为手续遗失,没有享受这一待遇。
张三毛在长期的集体生产中,从没搞特殊化,始终以一名普通社员的身份积极参加劳动,犁田耙地、插秧割谷,做好自己的本分本职,默默地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08.
2010年3月,原连指导员黄润成牵头联系寻找当年雷达独立营三连的战友,组织编写《援老抗美回忆录》。2018年10月19日,所有健在的战友从五湖四海汇聚到“全国双拥模范城”孝感市,召开战友会,并隆重举行《莫沃之恋——赴寮参战回忆录》首发式。
张三毛捧着这本浸润着战友们血汗的回忆录,激动得泪如雨下⋯⋯
莫沃山啊,他们把青春激情奉献在那片苍凉的土地上,用鲜血染红了那座神奇的山脉。那些刀光剑影、惊心动魄的画面,那些战火纷飞、生离死别的场景,让他刻骨铭心,永世不忘。虽然半个世纪的时光快过去了,那段关于援老抗美的革命经历,张三毛从未提及,家人也没向外透露,他的英雄事迹一直湮没在茫茫人世烟尘中,无人知晓。但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张三毛为了革命,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和他保家卫国、甘于奉献的革命情怀,永远辉映在历史的天空。‘
主播简介:张琳云:孝感朗读者成员,业余爱好朗诵、写作、书法等。
记录时代也记录普通人的故事
讲述历史也讲述生活的起伏
《湖北纪实特稿》
专注心灵熏冶的情感平台
投稿邮箱:376690228@qq.com
微信:13971948641
往期阅读:
孝感封城第6天: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请照顾好我的女友”:新冠患者临终前写下遗书,嘱托下一任男友
安陆男子在琼遇车祸脑死亡:家属含泪捐器官接力生命
武大研究生一句话戳中泪点:寒门虽苦,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等疫情结束,欠你的吻都补上”:安陆抗疫女医生的爱有多深
我卑微地活着,并非无能:那是一个“匠人”的坚守
12岁上中科大,20岁留学美国:世界上最优秀的那个女儿去了
情深似海,不能嫁你呀迪拜大恩人:我的身上流着你的血
警嫂郑重声明:那个半夜敲我家门,天不亮就走的男子是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