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阴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
编者: 3月18日,是刘老庄八十二烈士殉国纪念日。现推出一名99岁的抗日老兵的文章,缅怀先烈…
宁死捐躯在战场 不愿活作日军俘
——学习与弘扬新四军三师两组82烈士的伟大精神
董士奎
一
1941年4月26日,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一营二连由副营长巩殿坤率领的该连八十四名勇士进驻淮安县大湖庄,担任守卫防御任务。连水的日军获告密得此信息后,立即出动日军二百多人伪军四百多人,实施对二连的进攻。当二连发现敌情后已被四面包围,突围无可能,只好利用大湖庄内有一人多深的旱河,依河构筑简易工事作掩护抵抗敌人。简易工事被敌人炮火摧毁后,即进入街巷战斗,逐巷逐屋争夺,有的利用围墙、门缝、窗口射击敌人,有的利用草堆、篱笆,虽然不挡子弹,可以作掩护射击敌人,有的战士子弹打光了,用刺刀杀敌人,枪托打断了,抱着敌人往火堆里滚。战友牺牲,枪支都被㧜坏,副营长巩殿坤身负重伤被战士背着放在群众家床底下,被敌人发现后,他用枪打死一名日本军官,日军随即放火烧屋,他被活活烧死。连长晋志云腹部重伤,用手捂着肠子冲向敌群,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战斗进行了七个多小时,消灭敌伪军二百多人,终因寡不敌众,全连八十四人,除两名战士在群众掩护下生还外,其余八十二人壮烈牺牲,谱写了一曲气震山河、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
二
两年后的1943年3月18日,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为粉碎敌人的扫荡,保卫淮海区党政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转移,进驻淮阴县张集区刘老庄。该连警惕性很高,除驻地设哨兵外,又在百米处设了潜伏哨,战士不解绑腿和衣而睡在用麦草铺的地铺上。18日拂晓,发觉敌人来犯,立即迅速进入交通壕(根据地都挖有一人深的交通壕,便于隐蔽作战),当敌人进入四连有效杀伤距离时,遭四连一阵密集的排枪射击,阵地前敌人死伤一片。这时,敌人如梦初醒,知道遇上了新四军主力,不断用炮击阵地。从拂晓到黄昏,连续进攻五次都未成功,连长白思才和五十余名战士牺牲后,指导员李云鹏也负伤。他和20多名战士子弹都打光了,把牺牲战友的枪支和轻重机枪拆散砸坏,人人上了刺刀准备和敌人作最后拼杀。不能行动的重伤员也握一颗手榴弹,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当敌人最后一次冲上来时,指导员李云鹏跳出战壕高喊一声:“同志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跟小鬼子拼啊”!勇士们也齐声高呼“誓死不当俘虏,坚决血战到底”。刹那间,喊杀声、刺刀拼刺铿锵声、敌人的哀嚎声响成一片,刀光闪处,敌人一个个倒下。四连的勇士们那里知道与眼前交战的敌人是日军十七师团和伪军近千人比自己多十数倍之大。在消灭二百多名日军和死伤三百多伪军后,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过大,一场惨烈的白刃格斗结束了。四连八十二位勇士全部壮烈牺牲。这一刻,战场上阴云弥漫,日月无光,风凄月令,山河悲哀,大地哭泣。
三
大湖庄和刘老庄的两场战斗,敌军虽众,我军虽少,敌人武器装备精良,我军武器较差,但敌人并未占到便宜,敌我伤亡二连是三与一之比,四连是七与一之比,敌人伤亡数字比我军高得多。战争胜败重要因素在于人,在于人的精神,而不在于物质,物质是靠人去掌握的,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二连和四连,他们个个都是有着宁愿死作中国军人鬼,不愿活作日军浮的大无畏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没有一个被浮,更没有一个投敌。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绩。这两组八十二烈士雄伟壮举,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敌的牺牲精神,是我军优良传统的红色基因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认为,学习他们的精神,概括起来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学习烈士们信念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共产主义精神。
二是学习烈士们舍生忘死、敢打硬拼、赤胆忠心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是学习烈士们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英勇杀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四是学习烈士们气吞山河、视死如归、以革命气势压倒敌人的民族主义精神。
五是学习烈士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高度集中统一的组织纪律性精神。
六是学习烈士们蔑视强敌、孤军作战、以少击多的虎胆精神。
七是学习烈士们人民至上、赤诚为民、保护群众大爱人民的奉献精神。
八是学习烈士们团结协作、互相支持、患难与共的同舟共济精神。
九是学习这两个连队干部临危不惧、沉着应战、身先士卒、冲峰在前的模范带头作用精神。
十是学习烈士们一天滴水未进、粒米未食,忍饥挨饿、不怕艰难困苦的拚命精神。
烈士们的精神,在人民心目中已成为永恒的丰碑,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晖。烈士们安息吧! 特赋《赞颂两组八十二烈士的英雄壮举》新词一阕以祭之。
革命理想深肺腑,志高气壮胆如虎。双八二,高赞誉。大爱无疆高风度。宁死不屈擎天柱,苍天哭泣,山河悲痛,人民悼念,泪洒倾盆雨。丰碑永竖垂千古。英名永著烈士墙和族中谱。中国新军钢铁铸,敢于捅天除恶腐。敢于拔山新国组。告慰英灵,日降战犯已惩处。劝君九泉安息常聚友。常聚友,心情愉快度寒暑。度寒暑,来生转世还入伍。还入伍,回归原部老七(八)旅。
——纪念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一营二连82烈士殉国82周年,纪念该军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82烈士殉国80周年。
2023.3.16
作者:董士奎,99岁(1924年11月出生),淮阴籍抗战老战士。现居苏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