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我的知青生活》面世之际
莫善贤
我在捧读自己写的《我的知青生活》这本书,往事历历在目,陷入了回忆之中。我很喜欢我的这本书,毕竟是心血所在。更喜欢书中几位友人,老师为我写的相关文字。
封面设计者与我未曾有过谋面。但是,他读懂了我的书稿。理解了当时知青的时代背景。于是,设计出了这样一个封面。两种反差比较大的色块,组成了封面,其中,背包,红五星,水壶等物件,特别具有时代特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些色块是活的,有生命的,灵动的,发人深思的。上部是深灰色的,下部是红色的。灰色自有灰色的寓意。有些朦胧,不大明快。红色有红色印记,因为知青运动是红色的,是革命的。这是当时的说法。直到现在,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仍然是正面的,是一个既定的事实。至于对它的褒贬,也是仁者见仁,人各有之。怎么也改变不了知青生活的这段历史,事实毕竟是事实。
这种灵动的、沉淀的、涌动激情的色块,仿在互换位置,给人思考,印象难以磨灭。也使我陷入沉思,回到了知青生活的时代。
为我题写书名的是颜回的嫡系子孙颜实老师。一位德高望重的诗人、作家。曾与著名诗歌泰斗艾青,有着非常密切联系的诗人,他耳语目染了艾青的生活,诗歌。他擅长写诗,擅长书法。擅长体味人生,是一个德艺双馨的智者。他的书法具有魏碑的厚重。我请他题写书名,他欣然接受。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书名《我的知青生活》,是老先生题写的,看似风平浪静,实则举重若轻。
甚至也有些拙味,我就需要这样的感觉。因为,知青生活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是厚重的,不是浪漫的,不像诗歌那样可以任意张开想象的翅膀。虽然我自己也能题写书名,但是,无论怎么写,我也写不出他写的味道来,这就是高人的大手笔。不是我谦虚,是他的厚重凝聚着一种情感。像一个冷面的模特,给人以许多的想象和思考。
在书中有三位作家,为我写了精彩的文字。一位是原西藏军区的副政委吴传玖将军,他现在是《中国诗界》的主编。他给我的诗集《七蒂莲花》写了序,从他写的序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情洋溢的人,他读懂了我,也读懂了我的诗。他对我是褒奖有加,有些令我惭愧。我真的没有这么好,是吴将军抬举我了。提携新人,后人几乎成为他的责任,他是宽容的,也是谦卑的人。
我真是一个性情中人,有一定经历的人。有思想,有热情的人。我的诗歌源于生活,来自生活。是有生活痕迹的,生活痕迹总是不经意的显露出来,其中也包括知青生活的经历。知青生活酸甜苦辣,五味杂陈。说它好也罢,说它不好也罢,都是经历,都是生活。锄禾扶犁,辛勤耕耘。那时的农民是不需要思想的,民以食为天,温饱就好。知青生活也慢慢融入了这样的氛围。
为我写序的张琼慧老师。她是诗歌学会的一位会长。在我们的交流中,她了解了我,阅读了我,敏锐地捕捉到知青时代的特征。所以她说,莫善贤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她以“生命的厚重”为题写了这篇序,序言忠于历史,分析恰到好处,令我十分的感动。因为读懂,才能有这样的表达。因为读懂,才会有这样的感慨。
再有河北唐山的年轻作家、诗人唐宝凤为我写了文字。一个年轻作家,在为我写文字的时候,居然用了“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样的题目。我之所以说出“居然”二字,是因为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样的文字是过去的时髦,而不是现在所流行的。是她读懂了《我的知青生活》,用这句话为题,引出来热情洋溢的文字。是啊,我是老知青。在当年,就有一首歌叫《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当时,大家很喜欢这首歌。我们是唱着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首歌走进农村,走向现实生活的。
今天捧着这本书,我感慨万千,感谢许许多多曾经帮助过我的同志;感谢为我这本《我的知青生活》出版默默奉献的朋友们。没有大家的帮助。我的知青生活这本书不会问世。但愿这本小册子,能使你或多或少的了解知青当年的一些生活。
作者简介:莫善贤。现居广东省广州市。《世界文学》签约诗人(作家),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兼职研究员,广东省省情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未来预测研究会高级顾问,高级经济师。
出版《相约今天》、《七蒂莲花》等诗集七本。诗歌在国内外刊物均有发表,获得奖励。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how_2954259.html&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