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10点30分,南岸区作家协会旗下的黄桷文学社30多名作家会员,在区文联副主席、区作协主席杨金帮,区作协副主席陈猷华,黄桷文学社社长潘云国,黄桷文学社顾问马金云,南山街道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主任涂金文带领下,迎着春阳,跟随邮电大学校史馆馆长高永青脚步,让我们一起见证了重庆邮电大学73年,光辉灿烂的发展史。

高馆长,中等个头,四十好几,团团的脸颊,额头上架着一副老光眼镜,听说我们要来参观校史馆,早早等候在校史馆路旁,见我们走来,连忙迎上来,热情地同我们一一握手。

走在前面的原南山镇镇长、党委书记、黄桷文学社顾问马金云,代表黄桷文学社,一边感谢高馆长的热情接待,一边向高馆长介绍前来参观的作家会员。

“欢迎作家朋友们光临指导邮电大学校史馆!请跟我来。”高馆长一边带路,一边介绍,“重庆邮电大学校史馆是2010年落成开放的,它是“档案、校史”两馆合一,楼上是档案馆,楼下是校史馆,它记载了重庆邮电大学73年的发展变迁。”

抬头望去,校史馆台阶左侧的护墙上,“远大科技楼”5个金色大字映入眼帘。

刘宜伦(1913-2009),教授,享年87岁,福建长乐人,资历最老,学识最高,经历了民国、新中国通信网络研究,九三学社社员,著名网络理论家、教育家。1933年由原国民政府海军部公费派往美国留学,是我国早期赴美的留学生之一。1936年获美国普度大学电机工程学士学位,1937年获工程硕士学位,193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工程研究院通讯工程硕士学位。1938年因国内抗战爆发放弃继续深造,绕道马尼拉回国。在海军水雷制造所和湖北建设厅任技正。1941年起先后任重庆大学教授、电机工程系主任,原国民政府交通部第四区电信管理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军政部交通司通信实验室上校技正。新中国成立后任重庆市电信局副局长,重庆电信学校副校长,1955年调北京参与组建北京邮电学院,先后担任院长助理、教务处长。1963年调任重庆邮电学院副院长,1973年任邮电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1980年起先后任重庆邮电学院副院长、院长、学院顾问、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重庆邮电大学创办于1950年3月,前身是东川邮政管理局邮政人员培训班。

1951年1月,改建为西南邮电分校;1953年3月,分建重庆邮电学校;1955年5月,更名为重庆电信学校;1959年3月,升格为重庆邮电学院。

1970年4月,改建为电信总局529厂;1973年7月,再次改建为邮电部第九研究所;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为重庆邮电学院。

2006年,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2013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学院16个,本科专业5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重庆市特色专业和“三特”专业16个、5个市级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4个市级首批本科一流专业、“三特”学科专业群4个,涵盖工、理、经、管、文、艺、法等学科门类。

1949年11月,邮电部的成立。新中国邮电人以极大的热情、顽强的毅力,在疮痍满目的大地上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历程。

中国邮政始终坚持“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时刻牢记“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的重托,在祖国建设进程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在神州大地960多万平方公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中国邮政普遍服务的身影。

1976年,世界第一条民用光纤通信线路开通,人类通信进入“光速时代”。同一年,我国第一根实用化光纤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诞生,开启了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纪元。没有光纤通信,就不会有今天的通信网络。

1987年,我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建成,拉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1994年,我国第一条64K国际专线正式接通,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让世界真正变成了地球村。

2000年5月,由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邮电学院等共同完成的TD-SCDMA方案被国际电联批准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成为我国百年电信史上的第一个国际标准。2008年,中国移动向奥组委提供TD-SCDMA通信服务,重邮信科集团公司研制的数据卡为该服务核心关键部件,兑现了我国以3G服务奥运的承诺。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发展,加快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促进了开放协同的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创新,成为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引擎。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
73年,弹指一挥间。重庆邮电大学由建校初的培训班,发展到拥有在校学生2.8万余人,其中研究生6500余人;在职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870余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900余位,先后为国家培养输送数十万计的邮电通信科技人才,其中为华为输送电子通信专业高材生就达3000余人,共同参与了华为3G、4G、5G技术研究。
参观完校史馆,让我们感慨万千,我们今天之所以能生活在“通讯技术”现代化的泱泱大国,得益于像重庆邮电大学那样的一所所科研大学、一个个科研部门、每一位科学家的辛勤付出,得益于5G技术的广泛运用,一机在手,走遍天下,网上购物,方便快捷,我们今天乘坐的高铁,机动车要去的任何一座城市、任何一个角落,只要输入要去的目的地,通过北斗卫星导航,引导我们沿着那条最捷近的路线,顺利到达目的地。

重庆邮电大学,你是大美重庆的一朵奇葩,你是大美南山的骄傲!你为中华的崛起,中国通信行业走出国门,电子通信的探索与研究,提供了智力支持。